一种多功能行李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39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行李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行李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行李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行李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不管是出门购物的大爷大妈,还是外出务工的工人,都会用到行李车,不仅节省了很多力气,而且还比较方便,目前为止,行李车还是一种很有效的出行载物工具,然而,简单一个行李车功能会显得较为单一,第一仅局限于用在比较平坦的道路,若要拉着物体上楼或者下楼便没法实现。第二若在路途劳累时想要休息,这时普通的行李车便不能满足其需求,第三普通的折叠行李车稳定性不足,强度不够,不能普遍的应用到生活生产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功能行李车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行李车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所述的框架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可翻转连接的前支架、支撑架和后支架,所述的前支架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架上设有限位支撑,后支架上设有承物架及车轮机构;当前支架、支撑架和后支架翻转时,所述的限位支撑用于对前支架和后支架进行限位,所述的支撑杆的自由端与后支架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框架主体固定呈倒置的“凵”字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的翻转锁定组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前支架、支撑架和后支架均为平面框架,所述的平面框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竖管和连接在两个竖管之间的横梁,当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时,前支架、支撑架和后支架两侧的竖管分别贯通,所述的翻转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前支架的至少一个竖管上的前支架锁定机构和设置在后支架的至少一个竖管上的后支架锁定机构,前支架锁定机构和后支架锁定机构均包括设置在竖管侧壁上的锁定导槽、穿设在竖管内的插销和连接在插销侧壁上的手柄,手柄从锁定导槽伸出竖管外,并与锁定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的锁定导槽设有用于使插销插入支撑架从而使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的锁定位以及用于使插销与支撑架脱离的解锁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锁定导槽包括并排设置的长竖槽和短竖槽,所述的长竖槽和短竖槽的顶端齐平并通过连接槽连通,前支架锁定机构的锁定导槽的锁定位和解锁位分别位于长竖槽的底端和短竖槽的底端,后支架锁定机构的锁定导槽的锁定位和解锁位分别位于短竖槽的底端和长竖槽的底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前支架通过合页与支撑架可翻转连接,支撑架和后支架通过合页可翻转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限位支撑为斜撑,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支撑架的端部齐平,当框架主体呈倒置的“凵”字型时,所述的限位支撑的自由端与前支架或后支架贴合连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杆的自由端连接有用于与后支架可拆卸连接的卡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承物架和车轮机构分居后支架两侧,承物架可翻转连接在后支架的底端,车轮机构包括三角架和车轮,三角架的一条边连接在后支架上,车轮设置在三角架上与该边相对的顶点处,车轮的最低处高于后支架的底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轮为三角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架上还设有坐板,所述的坐板和限位支撑分居支撑架两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框架主体、支撑杆、限位支撑、承物架等均可采用管状金属材料,例如304钢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坐板可以采用pe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可以在行李车状态和凳子状态之间转换,当框架主体呈“一”字型时,本发明作为行李车使用,当将框架主体固定呈倒置的“凵”字型时,本发明作为凳子使用。

将前支架锁定机构和后支架锁定机构的手柄从锁定导槽的锁定位拉动到解锁位,前支架和后支架向支撑架上设有限位支撑的一侧翻转,并被限位支撑限位,框架主体便呈倒置的“凵”字型,将支撑杆自由端的卡箍连接在后支架上,从而将该装置从行李车状态转变为凳子状态。反向操作即可将该装置从凳子状态变成行李车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将三角轮,行李车和凳子结合设计,可载物,可爬楼,可随时随地折成凳子休息,一物两用,为载物出行者提供两种方便。尤其在春运等出行高峰期表现出重大优势,为买不到座位的站票乘客提供方便,在路上可以拉行李,在火车里可以当凳子坐,实为出行利器。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可折叠,可自行组装、拆卸,占用空间小,适用范围广。

(2)框架主体、支撑杆、限位支撑、承物架等均可采用管状材质(例如304钢管),稳定性强,强度足够,可承受高强度的扭转和挤压,同时本发明巧妙利用竖管的结构将翻转锁定组件设置在竖管上,操作方便灵活。坐板可以采用pe板,强度高,重量轻。

(3)结构的稳定性除了与采用的材质有关外,还与结构有关,行李车状态下通过翻转锁定组件将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保证了行李车状态使用时的稳定性;凳子状态下,通过限位支撑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再利用支撑杆将框架主体固定呈倒置的“凵”字型,限制其摇摆,保证了凳子状态下使用的稳定性。

(4)翻转连接采用合页实现,不仅在折叠时比较方便灵活,多次折叠也不易被破坏,同时可将合页与材料焊接,连接性能更好。

(5)车轮的最低处高于后支架的底端,使得该装置处于凳子状态时,车轮不会对其使用造成不便。车轮采用三角轮,应用范围更广。

(6)限位支撑由倾斜向上的限位支撑和倾斜向下的限位支撑组成,分别用于前支架和后支架的限位,倾斜向上的限位支撑还可以在该装置处于行李车状态时挂载载荷(例如水杯、毛巾、包等),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

(7)本发明的装置从行李车状态转换成凳子状态和从凳子状态转换成行李车状态,均不需要将承物架上的载重卸下,极大的提高了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行李车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处于行李车状态时的框架主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处于凳子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支架的一个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前支架,2为支撑架,3为后支架,4为支撑杆,5为限位支撑,6为承物架,7为三角架,8为车轮,9为翻转锁定组件,91为插销,92为手柄,93为长竖槽,94为短竖槽,95为连接槽,10为合页,11为l型连接件,12为坐板,13为竖管,14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行李车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可翻转连接的前支架1、支撑架2和后支架3(本实施例中前支架1通过合页10与支撑架2可翻转连接,支撑架2和后支架3通过合页10可翻转连接),前支架1上铰接有支撑杆4,支撑架2上设有限位支撑5,后支架3上设有承物架6及车轮机构;当前支架1、支撑架2和后支架3翻转时,限位支撑5用于对前支架1和后支架3进行限位,支撑杆4的自由端与后支架3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支撑杆11自由端的卡箍与后支架3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框架主体固定呈倒置的“凵”字型。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支撑5为斜撑,一端连接在支撑架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支撑架2的端部齐平,当框架主体呈倒置的“凵”字型时,限位支撑5的自由端与前支架1或后支架3贴合连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的翻转锁定组件9。

本实施例的前支架1、支撑架2和后支架3均为平面框架,平面框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竖管13和连接在两个竖管13之间的横梁14,竖管13的截面为方形,当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时,前支架1、支撑架2和后支架3两侧的竖管13分别贯通,翻转锁定组件9包括设置在前支架1的至少一个竖管13上的前支架锁定机构和设置在后支架3的至少一个竖管13上的后支架锁定机构,前支架锁定机构和后支架锁定机构均包括设置在竖管13侧壁上的锁定导槽、穿设在竖管13内的插销91和连接在插销91侧壁上的手柄92,手柄92从锁定导槽伸出竖管13外,并与锁定导槽滑动连接,锁定导槽设有用于使插销91插入支撑架2从而使框架主体锁定呈“一”字型的锁定位以及用于使插销91与支撑架脱离的解锁位。锁定导槽包括并排设置的长竖槽93和短竖槽94,长竖槽93和短竖槽94分别位于竖管13上相邻两个侧壁上,长竖槽93和短竖槽94的顶端齐平并通过连接槽95连通,前支架锁定机构的锁定导槽的锁定位和解锁位分别位于长竖槽93的底端和短竖槽94的底端,后支架锁定机构的锁定导槽的锁定位和解锁位分别位于短竖槽94的底端和长竖槽93的底端(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承物架6和车轮机构分居后支架两侧,承物架6可翻转连接在后支架3的底端,车轮机构包括三角架7和车轮8,三角架7的一条边连接在后支架3上,车轮8设置在三角架7上与该边相对的顶点处,车轮8的最低处高于后支架3的底端。本实施例的车轮为三角轮。本实施例的支撑架2上还设有坐板12,坐板12和限位支撑5分居支撑架2两侧。

本发明可以在行李车状态和凳子状态之间转换,当框架主体呈“一”字型时,本发明作为行李车使用,当将框架主体固定呈倒置的“凵”字型时,本发明作为凳子使用。

将前支架锁定机构和后支架锁定机构的手柄从锁定导槽的锁定位拉动到解锁位,前支架和后支架向支撑架上设有限位支撑的一侧翻转,并被限位支撑限位,框架主体便呈倒置的“凵”字型,将支撑杆自由端的卡箍连接在后支架上,从而将该装置从行李车状态转变为凳子状态。反向操作即可将该装置从凳子状态变成行李车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