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游休闲骑行使用的可调角度副把的制造与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65891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运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旅游休闲骑行使用的可调角度副把的制造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自行车握柄多为圆柱形,在旅游长途骑行中,双手长时间握持圆柱形握柄时,向下的压力通过手掌作用于握柄,握柄给人体手掌的反作用力的着力点会落在手掌的某一条直线上,长时间保持这种握持姿势会压迫手掌内的神经并影响血液流通使手掌血液循环受阻,导致手掌、手腕、肘关节及上肢肌肉产生酸胀、麻木等不适感继而产生疲劳,随着骑行时间的延续这种不适及疲劳感会逐渐加重,此时需要通过调整双手握持车把的部位或改变握持角度来调节和缓解疲劳,由于已有技术的自行车车把在安装完成后不可转动角度,通常只能采用变换双手掌与握柄接触的部位来缓解这种压迫,但会导致双手掌又产生新的硌压、疼痛等不适感,严重影响骑行的舒适度,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旅游休闲骑行使用的可调角度副把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主要由握把、固定装置以及变向限位装置三部分构成。

所述握把为一个复合曲面体,其形状与手掌成握持状时的生物学特征相吻合,握把的一侧设置有与人体掌指结合部位形状相吻合的指窝,握把的上面上设置有与人体手掌形状相吻合的掌托,在掌托上与手掌大鱼际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手掌大鱼际形状相吻合的圆弧缺口;所述握把虎口端逐渐向上翘起并沿升5~8厘米,端头为一向上的球冠形;在所述握把下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个螺钉孔;在所述握把外表面设置有一软质弹性材料层。

所述固定装置由卡环和螺栓组成。

所述变向限位装置由限位管、封头、变向杆、压簧、变向限位头和限位桩构成;所述限位管的下端与限位桩的下端同心地固定连接在卡环上;限位桩为一个正十二棱柱,高度不低于1.5厘米,设置限位桩的外径小于限位管的内径,且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的宽度可以容纳所述变向限位头的内腔插入限位桩;在所述限位管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可与封头螺纹连接;所述封头为一个端头设置有堵头的圆管,圆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管上端外壁上的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在所述堵头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变向杆直径0.02毫米的圆孔;设置所述压簧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管的内径,压簧的内径大于所述变向杆的直径,压簧的长度略长于所述变向限位头上平面至所述限位管上端头的距离;所述变向杆的上端头设置有与所述握把下面中央部位设置的螺钉孔相匹配的螺纹,变向杆的下端头与变向限位头上平面同心固连,设置所述变向杆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桩的直径;设置所述变向限位头为一个具有内腔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外径小于限位管的内径0.02毫米,圆柱体内腔的深度略大于所述限位桩的高度,圆柱体内腔的横截面为一个正十二边形,设置所述限位桩可以插入圆柱体内腔与变向限位头间隙结合,间隙为0.02毫米。

将所述变向杆的上端头穿过压簧、封头后与所述握把下面中央部位的螺钉孔固定连接;将变向限位头连同压簧从所述限位管上端头插入后通过封头与所述限位管6螺纹连接固定,在压簧10的作用下变向限位头11的内腔与限位桩插接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

1.本方案实施例握把的形状及结构是以右手握把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实际制造时由左右两只完全对称的握把构成一付副把。

2.本方案实施例中变向限位头圆柱体内腔的横截面为一个正十二边形、限位桩为正十二棱柱,在实际制造时也可以是相匹配的其它边数的正多边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实施例中握把为一个复合曲面体,其形状与手掌成握持状时的生物学特征相吻合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手掌与握把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原来握柄给人体手掌的反作用力的着力点由一条线变为一个面,从而有效减小了握持时手掌与握把间的压强、提高了握持的舒适度。

2.本方案实施例中握把的虎口端为一个逐渐向上翘起的端头的设计,首先是起到有效防止手掌滑脱握把的作用,其次骑行者还可以用于握持骑行。

3.本方案实施例中变向限位头圆柱体内腔的横截面为一个正十二边形、限位桩为正十二棱柱的设计,使得握把在转动中获得多个角度变化的定位,以满足使用者多角度变化的需要。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停车静止状态下进行握把角度的调整,也可以在骑行过程中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单手即可以完成,使角度调整方便快捷且功能稳定。

5.本发明可调角度副把的设计,当将握把调整到虎口端向前的状态,骑行者用双手握持所述握把虎口端逐渐向上翘起的沿升部分骑行时,可使骑行者的上体获得充分的前倾角度;当将握把调整到虎口端向上翘起的沿升部分指向后方的状态,骑行者双手握在所述握把向上翘起的球冠形端头骑行时,可使骑行者的上体获得最大限度的上抬,这种握把角度的调整以及双手握持握把部位的变化,可有效调整骑行时骑行者上体前倾的角度,改变上体前倾时施加于双臂及双手掌向下压力的大小,从而调整双手掌握持时所受的压强,缓解手掌、手腕、肘关节及上肢肌肉产生的麻木、酸胀等不适感,同时还可以缓解由于长时间上体前倾导致的腰部肌肉酸痛感及疲劳,有效改善和提高骑行的舒适度。

这种旅游休闲骑行使用的可调角度副把的设计,较好解决了缓解甚至消除旅游休闲骑行者长途骑行时出现的手掌、手腕、肘关节及上肢肌肉产生麻木、酸胀等不适感问题,有效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握把的仰视图及其形状生物学特征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握把上提后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8是变向限位装置下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是变向限位装置上端与握把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是部件11的仰视图;

图11是限位管和限位桩的位置关系剖视示意图;

图12是限位管和限位桩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限位管、变向限位头及限位桩结合后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旅游休闲骑行使用的可调角度副把的制作与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握把1、固定装置2以及变向限位装置3三部分,图1。

所述握把1为一个复合曲面体,其形状与手掌成握持状时的生物学特征相吻合,握把1的一侧设置有与人体掌指结合部位形状相吻合的指窝,握把1的上面上设置有与人体手掌形状相吻合的掌托,在掌托上与手掌大鱼际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手掌大鱼际形状相吻合的圆弧缺口,见图4所示;所述握把1的虎口端逐渐向上翘起并沿升5~8厘米,端头为一向上的球冠形,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握把1下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个螺钉孔8,图4;在所述握把1外表面设置有一软质弹性材料层。

所述固定装置2由卡环4和螺栓5组成,见图2、图6。

所述变向限位装置3由限位管6、封头7、变向杆9、压簧10、变向限位头11和限位桩12构成,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限位管6的下端与限位桩12的下端同心地固定连接在卡环4上,见图7、图11、图12;限位桩12为一个正十二棱柱,高度不低于1.5厘米,设置限位桩12的外径小于限位管6的内径,且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的宽度可以容纳所述变向限位头11的内腔插入限位桩12,如图6、图7、图11、图12、图13所示;在所述限位管6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可与封头7螺纹连接,见图5、图8;所述封头7为一个端头设置有堵头的圆管,圆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管6上端外壁上的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在所述堵头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变向杆9直径0.02毫米的圆孔;设置所述压簧10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管6的内径,压簧10的内径大于所述变向杆9的直径,压簧10的长度略长于所述变向限位头11上平面至所述限位管6上端头的距离,如图6、图9所示;所述变向杆9的上端头设置有与所述握把1下面中央部位设置的螺钉孔8相匹配的螺纹,变向杆9的下端头与变向限位头11上平面同心固连,设置所述变向杆9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桩12的直径,见图6;设置所述变向限位头11为一个具有内腔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外径小于限位管6的内径0.02毫米,圆柱体内腔的深度略大于所述限位桩12的高度,圆柱体内腔的横截面为一个正十二边形,设置所述限位桩12可以插入圆柱体内腔与变向限位头11间隙结合,间隙为0.02毫米,见图6、图10。

将所述变向杆9的上端头穿过压簧10、封头7后与所述握把1下面中央部位的螺钉孔8固定连接;将变向限位头11连同压簧10从所述限位管6上端头插入后通过封头7与所述限位管6螺纹连接固定,在压簧10的作用下变向限位头11的内腔与限位桩12插接结合,见图6、图13。

使用方法:

一、安装副把

通过固定装置2将左右两个可调角度副把紧固在自行车把的左右两个端头。

二、调整副把角度

当需要变化握把角度时:

(一)原地静止状态下调整

左右两只副把需要分别进行调整:一只手握握把1上提使限位头11与限位柱12脱离后转动角度,此时压簧10被压缩(见图7所示),选择好需要的角度后轻轻放下握把1,在压簧10的弹力作用下限位头11和限位桩12插接结合即完成了对一只副把角度的调整(见图6所示);同上方法再完成对另一只副把的调整。

(二)在骑行过程中调整

1.一只手正常握持握把掌控方向,另一只手手握握把1上提使限位头11与限位柱12脱离后转动角度,选择好需要的角度后轻轻放下握把1,在压簧10的弹力作用下限位头11和限位桩12插接结合即完成了对一只副把角度的调整;

2.在完成一只副把角度调整后,手握该握把掌控方向,另一只手完成同上的转动调整过程完成对另一只副把的角度调整。

三、变换握持副把部位骑行

根据需要,骑行者可以双手握持所述握把1虎口端逐渐向上翘起的沿升部分骑行。

根据需要,骑行者还可以双手握在所述握把1虎口端向上翘起的球冠形端头骑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