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527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具体适用于提高散热效率,增强控制性。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机动车辆,如轿车、客车或特种车辆的发动机盖基本都是封闭结构,缺乏散热设计,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车头的散热口进行发散,散热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439763y,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9月1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发动机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在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通风孔,在所述通风孔上设有散热通风罩,在所述散热通风罩上设有若干通气孔,且在所述散热通风罩上设有由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交叉构成的加强筋。所述散热通风罩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通风孔上,在所述通风孔的周边设有安装孔,在所述散热通风罩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装到所述安装孔中。虽然该发明增加了发动机的散热量,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发明依赖通风孔自然通风散热,散热效率较低;

其次,该发明的散热不与发动机内部温度相挂钩,控制性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的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包括弧顶边、弧底边、左弧边与右弧边,所述弧顶边的一端、弧底边的一端分别与左弧边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弧顶边的另一端、弧底边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弧边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弧顶边、弧底边、左弧边、右弧边共围成同一个盖板;

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散热孔,该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经控制器后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于盖板上近弧顶边的部位,所述电源设置于盖板上近弧底边的部位;

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固定梁、旋转梁、活动导电片、固定导电片、蜡块,且固定梁、旋转梁均为绝缘材料制造;所述金属外壳的顶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温口,该进温口的内壁与嵌入其内部的蜡块相粘接,蜡块与位于其正下方的旋转梁的右部正对设置,旋转梁的中部与固定梁的顶部相铰连,固定梁的底部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旋转梁的左部与活动导电片的底部相连接,活动导电片的顶部与同轴的固定导电片的正面正对设置,固定导电片高于活动导电片设置,固定导电片的背面经绝缘柱与金属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相连接,且固定导电片宽于活动导电片设置;所述输入电源线的一端与散热风扇相连接,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金属外壳的顶壁、绝缘柱后与固定导电片的背面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接,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金属外壳的底壁、旋转梁的左部后与活动导电片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散热风扇上叶片的数量为两片、三片或四片。

所述旋转梁的左部与抬高部的底部相连接,该抬高部的顶部与活动导电片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抬高部与旋转梁之间的夹角是锐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中,在盖板上开设有散热孔,该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经控制器后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于盖板上近弧顶边的部位,所述电源设置于盖板上近弧底边的部位,使用时,可通过散热风扇的旋转进行散热,大大提高现有的散热效率。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效率较高。

2、本发明一种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中,其包括的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固定梁、旋转梁、活动导电片、固定导电片、蜡块,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会升高金属外壳的温度,从而经进温口对蜡块进行加热,使得蜡块逐渐软化,脱离与进温口的粘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下坠的蜡块落入旋转梁上,旋转梁的右端被蜡块下压,旋转梁的左端升起,并带动其上连接的活动导电片上行,直至活动导电片与固定导电片相接触,此时,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被联通,从而导通电路,进而自动开启风扇,实现温控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右弧边4、散热风扇5、控制器6、金属外壳61、进温口61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固定梁64、旋转梁65、抬高部651、活动导电片66、固定导电片67、绝缘柱671、蜡块68、电源7、盖板8、散热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散热型的汽车发动机盖,包括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与右弧边4,所述弧顶边1的一端、弧底边2的一端分别与左弧边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弧顶边1的另一端、弧底边2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弧边4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右弧边4共围成同一个盖板8;

所述盖板8上开设有散热孔81,该散热孔81内设置有散热风扇5,该散热风扇5经控制器6后与电源7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顶边1的部位,所述电源7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底边2的部位;

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固定梁64、旋转梁65、活动导电片66、固定导电片67、蜡块68,且固定梁64、旋转梁65均为绝缘材料制造;所述金属外壳61的顶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温口611,该进温口611的内壁与嵌入其内部的蜡块68相粘接,蜡块68与位于其正下方的旋转梁65的右部正对设置,旋转梁65的中部与固定梁64的顶部相铰连,固定梁64的底部与金属外壳61的底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旋转梁65的左部与活动导电片66的底部相连接,活动导电片66的顶部与同轴的固定导电片67的正面正对设置,固定导电片67高于活动导电片66设置,固定导电片67的背面经绝缘柱671与金属外壳61的顶壁的内表面相连接,且固定导电片67宽于活动导电片66设置;所述输入电源线62的一端与散热风扇5相连接,输入电源线6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金属外壳61的顶壁、绝缘柱671后与固定导电片67的背面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源线63的一端与电源7相连接,输出电源线6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金属外壳61的底壁、旋转梁65的左部后与活动导电片66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散热风扇5上叶片的数量为两片、三片或四片。

所述旋转梁65的左部与抬高部651的底部相连接,该抬高部651的顶部与活动导电片66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抬高部651与旋转梁65之间的夹角是锐角。

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会升高金属外壳61的温度,从而经进温口611对蜡块68进行加热,使得蜡块68逐渐软化,脱离与进温口611的粘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下坠,下坠的蜡块68落入旋转梁65上,旋转梁65的右端被蜡块68下压,旋转梁65的左端升起,并带动其上连接的活动导电片66上行,直至活动导电片66与固定导电片67相接触,此时,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被联通,电路导通,从而导通散热风扇5、电源7,启动后的散热风扇5会产生强风以有效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