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0716发布日期:2019-05-22 02:0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可变速自行车因其档位可依据不同施力需求(平面、上坡、下坡等行车环境)进行切换,因此广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可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器是通过一固定座枢接于可变速自行车的一部分。该变速器是靠该固定座悬吊支撑,在拉动变速线施力时,连动位移构件而使导链机构产生侧向位移,进而使链条于一齿盘组上变换不同尺寸的齿盘,以达变速功能。

然而,已知可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器的结构中,如中国台湾专利号twi331111揭露了一种低型面后拨链器,其致动臂横设置于炼条导件与后车轮轴之间,安装于车架时,安装工具或使用者双手容易接触后车轮的辐丝,安装困难,且致动臂靠近后车轮辐丝的一端设有锁设缆线的锁线点,骑乘时,缆线与辐丝容易产生接触碰撞,增加骑乘时的危险。故另有如中国cn204096023u号专利,将第二连杆构件设于连杆构件的侧向外侧,容易安装,但由于第二连杆远离连杆构件,骑乘于登山或越野环境时,第二连杆容易缠绕树枝等异物,且第二连杆偏向外侧,同时增加与路面撞击的可能,造成机构耗损,使用者必须经常性检查维修,增加使用维护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自行车后变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可平顺、精准地变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一安装部,供安装至一自行车;一连杆机构,与该安装部枢接且设有一供固定一变速线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一锁线点,该延伸部位于该连杆机构的一外侧面的内侧;一导链机构,与该连杆机构枢接且可绕一轴线转动,包括一相对接近该轴线的第一导轮及一相对远离该轴线的第二导轮,该第一导轮具有一导轮平面,定义垂直该轴线及第二导轮的轴心的延伸线为一第一参考线;其中,当自行车后变速器安装于自行车而位于相对低位状态的一起始位置时,该锁线点位于该第一参考线与该安装部之间,该锁线点在该自行车后变速器相对一齿盘组位移的变速行程中不越过该导轮平面。

进一步的,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复数连杆,其中一连杆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面的外侧。

所述安装部设有一供导引所述变速线的导线孔,该导线孔的一端口指向一第一指向,该第一指向斜向渐近地指向所述导轮平面。

所述安装部设有一供导引所述变速线的导线孔,该导线孔的一端口指向一第二指向,该第二指向斜向地逐渐远离所述导轮平面。

所述锁线点在所述变速行程中不越过所述第二指向。

所述连杆机构延设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所述锁线点,定义一平行所述导轮平面且位于所述连杆机构与导链机构之间的一参考平面,所述锁线点在所述变速行程中越过该参考平面。

所述第二指向及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导轮平面上的投影形成一不小于60度的夹角。

定义所述连杆机构被挡止时与所述导链机构间的相对状态为一低点收靠状态,当所述连杆机构在该低点收靠状态下,所述锁线点位于所述导轮平面与连杆机构的外侧面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参考线与安装部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可实现平顺、精准地变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收靠状态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立体图。

图5至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变速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请参考图1至6,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包括一安装部10、一连杆机构20及一导链机构30。

安装部10供安装至自行车。连杆机构20与安装部10枢接且设有一供固定一变速线的延伸部22,延伸部22设有一锁线点11,延伸部22位于连杆机构20的外侧面的内侧。导链机构30与连杆机构20枢接且可绕一轴线a转动,导链机构30包括一相对接近轴线a的第一导轮31及一相对远离轴线a的第二导轮32,第一导轮31具有一导轮平面p1,在本实施例中,导轮平面p1为将第一导轮31二等分的平面,然亦可为第一导轮31的左或右侧平面、或为垂直于第一及第二导轮31,32的轴心且通过第一及第二导轮31,32的平面,另定义垂直轴线a及第二导轮32的轴心的延伸线为一第一参考线l1。其中,当自行车后变速器1安装于自行车而位于相对低位状态的一起始位置p0时,锁线点11位于第一参考线l1与安装部10之间,锁线点11在自行车后变速器1相对一齿盘组100位移的变速行程中不越过导轮平面p1。以此,可平顺、精准地变速。

安装部10可为一体成型或多构件组成。安装部10设有一供导引变速线的导线孔12,导线孔12的一端口指向一第一指向d1,第一指向d1斜向渐近地指向导轮平面p1,无需过度弯折或无需额外导线构件来导引变速线,在本实施例中,导线孔12的另一端口指向一第二指向d2(在此与第一指向d1位于同一延伸线),第二指向d2斜向地逐渐远离导轮平面p1,例如第二指向d2及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在导轮平面p1上的投影形成一不小于60度的夹角θ。

连杆机构20延设有一延伸部22,延伸部22设有锁线点11,详细说,延伸部22整体位于连杆机构20的外侧面21的内侧,锁线点11设于延伸部22朝远离连杆机构20的一端。连杆机构20包括复数连杆23,其构成一平行多连杆(例如四连杆)机构,其中一连杆23位于安装部10的一外侧面的外侧,可增加作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说,延伸部22是一体成形并凸伸于连杆机构20,形成流线型的设计,然亦可为两件式或其他适当的组合结构。

较佳地,锁线点11在变速行程中不越过第二指向d2。另,定义一平行导轮平面p1且位于连杆机构20与导链机构30之间的一参考平面p2,锁线点11在变速行程中越过参考平面p2。此外,本发明的结构亦可变化设计,例如定义连杆机构20被挡止时与导链机构30间的相对状态为一低点收靠状态pl(如未安装至自行车上时的收靠状态),当连杆机构20在低点收靠状态下pl,锁线点11位于导轮平面p1与连杆机构20的外侧面21之间、且位于第一参考线l1与安装部10之间。如此,可在自行车后变速器1具有较薄厚度下,还具有大范围的变速行程。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一安装部,供安装至一自行车;一连杆机构,与安装部枢接且设有一供固定一变速线的延伸部,延伸部设有一锁线点,延伸部位于连杆机构的一外侧面的内侧;一导链机构,与连杆机构枢接且可绕一轴线转动,包括一相对接近该轴线的第一导轮及一相对远离该轴线的第二导轮,该第一导轮具有一导轮平面,定义垂直该轴线及第二导轮的轴心的延伸线为第一参考线;当自行车后变速器安装于自行车而位于相对低位状态的起始位置时,锁线点位于第一参考线与安装部之间,锁线点在自行车后变速器相对一齿盘组位移的变速行程中不越过该导轮平面。本发明可平顺、精准地变速。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豪;张重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湾微转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4
技术公布日:2019.05.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