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748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在农田管理方面,还是以人力为主,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种粮大户越来越多,依靠人力进行巡田,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力巡田劳动强度大且费时费力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包括框架结构、二前车轮结构、二后车轮结构、尾部悬挂结构、双目摄像结构、机械手臂、电源和控制系统;

二前车轮结构对称设置于框架结构上,每个前车轮结构均包括车轮支架和二前车轮,车轮支架呈直角弧形状,车轮支架的中间部分通过短轴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前部,车轮支架和短轴之间设有滚动轴承,车轮支架和框架结构之间且位于短轴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长销,二前车轮设置于车轮支架的两端;

尾部悬挂结构包括固定板、二蝶形连接块、减震弹簧和尾部支架,固定板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尾部,二蝶形连接块对称设置且与固定板相连,减震弹簧和尾部支架铰接于二蝶形连接块之间;

每个后车轮结构包括轮上板、二轮侧板和后车轮,轮上板与尾部支架相连,二轮侧板设置于轮上板的两侧,后车轮设置于轮侧板之间;

机械手臂、双目摄像结构、电源和控制系统设置于框架结构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框架结构包括上板、底板和二侧板,上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二侧板连接于上板和底板之间,上板、底板和二侧板为采用铝型材焊接而成。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车轮支架为镂空结构。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固定板和蝶形连接块之间通过阶梯轴相连,固定板和阶梯轴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轮上板与尾部支架之间通过直角连接板相连。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固定板为中空结构,轮上板为镂空结构。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轮上板与轮侧板之间设有三角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计的六轮结构,使车辆非常轻松地能够通过各种较复杂地形,以轻便的结构承受较大的负载。

2.本发明通过小车主体,机械臂以及双目相机结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田间综合管理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包括框架结构、二前车轮结构、二后车轮结构、尾部悬挂结构、双目摄像结构、机械手臂、电源和控制系统;

二前车轮结构对称设置于框架结构上,每个前车轮结构均包括车轮支架2和二前车轮13,车轮支架2呈直角弧形状,车轮支架2的中间部分通过短轴3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前部,车轮支架2和短轴3设有滚动轴承4,车轮支架2和框架结构之间且位于短轴3的圆周方向设有4个长销,二前车轮13设置于车轮支架2的两端;

尾部悬挂结构包括固定板15、二蝶形连接块23、减震弹簧24和尾部支架25,固定板15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尾部,二蝶形连接块23对称设置且与固定板15相连,减震弹簧24和尾部支架25铰接于二蝶形连接块23之间;

每个后车轮结构包括轮上板21、二轮侧板20和后车轮,轮上板21与尾部支架25相连,二轮侧板20设置于轮上板的两侧,后车轮设置于轮侧板20之间;

机械手臂33、双目摄像结构44、电源29和控制系统30设置于框架结构上。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框架结构包括上板6、底板5和二侧板,上板6位于底板5的上方,二侧板连接于上板6和底板5之间,上板6、底板5和二侧板为采用铝型材焊接而成,牢固结实,能承受较大载荷。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车轮支架2为镂空结构,为轻量化设计;固定板15和蝶形连接块23之间通过阶梯轴17相连,固定板15和阶梯轴17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轮上板21与尾部支架25之间通过直角连接板22相连;固定板为中空结构,有利于减震和提高单位承载力;轮上板21为镂空结构,有利于减震;轮上板21与轮侧板之间设有三角块,便于承受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高一种六轮全地形巡田小车,包括框架结构、二前车轮结构、二后车轮结构、尾部悬挂结构、双目摄像结构、机械手臂、电源和控制系统;每个前车轮结构均包括车轮支架和二前车轮,车轮支架呈直角弧形状,车轮支架的中间部分通过短轴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前部,车轮支架和短轴之间设有滚动轴承;尾部悬挂结构包括固定板、二蝶形连接块、减震弹簧和尾部支架,二蝶形连接块对称设置且与固定板相连,减震弹簧和尾部支架铰接于二蝶形连接块之间。本发明通过设计的六轮结构,使车辆非常轻松地能够通过各种较复杂地形,以轻便的结构承受较大的负载;通过小车主体,机械臂以及双目相机结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田间综合管理车。

技术研发人员:罗雪峰;骆敏舟;杨浩;李之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2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