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量轻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09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量轻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重量轻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婴儿车这类童车已成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是传统婴儿车一般都是采用钢管、铝管或铝合金管等金属管材来制作车架,导致婴儿车重量很重,不便于携带。目前市场上也有采用ABS等塑胶材料制作的车架,但是该类婴儿车的结构强度和承重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强度婴儿车的追求。另外,传统婴儿车结构复杂,而且婴儿车锁定机构操作不方便,用户折叠婴儿车时费时费力。而且,传统的婴儿车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制造成本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重量轻的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重量轻的婴儿车,包括可折叠的车架100,所述的车架100包括前腿1、后腿2和座位支撑件4,所述的前腿1和后腿2上分别连接有车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1和/或后腿2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支撑件4连接在前腿1或后腿2上,同一侧的前腿1和后腿2相互铰接,用于使车架100保持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5设置在座位支撑件4的下方,所述的锁定机构5包括与座位支撑件4连接的壳体51,所述的壳体51内设有能够相向横向滑行的锁定杆52,所述的前腿1和后腿2上并偏离二者相铰接位置均设有能供锁定杆52插入的锁定孔53,所述的壳体51内还设有能够驱动锁定杆52相向滑行的驱动装置54和能使锁定杆52复位而保持在锁定孔53内的保持弹簧55。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1内设有横向的套管56,所述的锁定杆52设在套管56内,所述的驱动装置54包括穿透套管56并能在壳体51内纵向滑行的拉动块541,所述的套管56上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条形孔542,所述的条形孔542内设有竖向销543,所述的拉动块541上设有能供竖向销543穿入并在拉动块541纵向滑行时能推动竖向销543在条形孔542内横向滑行的倾斜条状孔544,所述的竖向销543与锁定杆52之间设有连接二者并在拉动块541纵向滑行时能通过竖向销543拉动锁定杆52滑行的拉索545,所述的壳体51内还设有能够推动拉动块541纵向滑行而复位的复位弹簧546。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1上还连接有能对拉动块541进行锁定的卡锁装置57,所述的卡锁装置57包括能相对壳体51横向滑行的锁定块571,所述的拉动块541上设有能与锁定块571卡合的卡槽572,所述的壳体51与锁定块571之间设有能使锁定块571与卡槽572保持卡合的顶压弹簧573,所述的锁定块571上还连接有外露于壳体51的推动部574。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杆52为筒状结构,所述的保持弹簧55设在锁定杆52内,所述的锁定杆52上设有长条孔58,所述的套管56上设有穿设在长条孔58内而抵挡保持弹簧55的固定销59。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所述的前腿1上端与第一连接部201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一铰接点A;所述的车架100还包括对称设置的手推架6、连动杆7、座位牵引杆8和传动杆9,所述的手推架6的下端与同侧的第二连接部202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二铰接点B;所述的连动杆7一端与同侧的手推架6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三铰接点C,所述的连动杆7另一端与同侧的前腿1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四铰接点D;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的一端与同侧的前腿1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五铰接点E,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另一端设有与其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六铰接点F的传动杆9,而且所述的传动杆9与同侧的手推架6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七铰接点G;所述的座位支撑件4连接在座位牵引杆8上。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沿婴儿车的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铰接点A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后侧,所述的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五铰接点E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前侧。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呈“Z”形,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包括用于固定座位支撑件4的平直段81,所述的平直段81的一端向下弯折而形成第一弯折段82,所述的第一弯折段82与前腿1铰接,所述的平直段81的另一端向上弯折而形成第二弯折段83,所述的第二弯折段83与传动杆9铰接。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2上端与前腿1上端相合而围成供连动杆7在内活动的开口腔10,所述的连动杆7下端插入开口腔10内而与前腿1铰接。

如上所述的重量轻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上设有横向的前连接杆11,所述的壳体51与前连接杆11连接,并且所述的锁定块571上设有穿过前连接杆11的滑动杆575,所述的推动部574连接在滑动杆575端部,所述的前连接杆11上设有能供滑动杆575在内横向滑动的滑动孔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前腿和/或后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使得婴儿车的重量得到大幅减轻,而且碳纤维材料又确保婴儿车车架重量轻的同时具备很高的机械结构强度,满足人们对婴儿车的越来越高要求。

2、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折叠时,只需使锁定杆相向滑行,从而使得锁定杆从前腿和后腿上的锁定孔内退出,此时相互铰接的前腿和后腿就能相对转动,从而完成婴儿车的折叠,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折叠时,拉动拉动块,因此拉动块上的倾斜条状孔的孔壁就推动竖向销在条形孔内横向滑行,而竖向销与锁定杆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拉索,所以在拉动拉动块时,拉动块就能通过横向运动的竖向销拉动锁定杆相向运动,使锁定杆从前腿和后腿上的锁定孔内退出,从而使得前腿与后腿解锁,整个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只需一拉就能实现两侧前腿和后腿的同时解锁,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

4、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折叠时,必须先通过推动部推动锁定块在壳体内横向滑行,从而使锁定块从拉动块上的卡槽内退出,当锁定块从卡槽内退出以后,拉动块的纵向滑行才不会受到锁定块的阻挡,从而避免拉动块沿纵向方向误动作而造成婴儿车的误折叠,因此采用需要先后解锁的二道锁来锁定婴儿车,能够确保安全。

5、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解锁后,手推架绕第二铰接点转动,因此,手推架在向后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铰接在其上的连动杆推动前腿绕第一铰接点转动,使得前腿向后腿靠拢,与此同时,座位牵引杆和传动杆也相对后腿转动,最终实现婴儿车的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可以放在汽车尾箱或飞机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内,而且折叠过程操作方便,收合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图1中H处的放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二;

图5是图4中I处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沿图8中J-J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K处的放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图之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L处的放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后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重量轻的婴儿车,包括可折叠的车架100,所述的车架100包括前腿1、后腿2和座位支撑件4,所述的前腿1和后腿2上分别连接有车轮3,所述的前腿1和/或后腿2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碳纤维材料是一种具有很高强度和模量的耐高温纤维,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目前碳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机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高精密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的前腿和/或后腿选用碳纤维材料制造,一举打破传统婴儿车车架的选材固有思路,避免传统婴儿车车架选用钢管、铝管、铝合金管或ABS等金属或塑胶材料所带来的缺陷,使得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重量轻的同时保持结构高强度,便于用户携带和使用。

如图1,图7至图11所示,所述的座位支撑件4连接在前腿1或后腿2上,同一侧的前腿1和后腿2相互铰接,用于使车架100保持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5设置在座位支撑件4的下方,所述的锁定机构5包括与座位支撑件4连接的壳体51,所述的壳体51内设有能够相向横向滑行的锁定杆52,所述的前腿1和后腿2上并偏离二者相铰接位置均设有能供锁定杆52插入的锁定孔53,所述的壳体51内还设有能够驱动锁定杆52相向滑行的驱动装置54和能使锁定杆52复位而保持在锁定孔53内的保持弹簧55。婴儿车在折叠时,只需使锁定杆52相向滑行,从而使得锁定杆52从前腿1和后腿2上的锁定孔53内退出,此时相互铰接的前腿1和后腿2就能相对转动,从而完成婴儿车的折叠,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锁定机构5设置在座位支撑件4的下方,能够很好地隐藏,使得婴儿车折叠后体积小,而能使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更简洁美观。

如图7至图11和图14所示,所述的壳体51包括上壳体511和下壳体512,所述的壳体51内设有横向的套管56,所述的锁定杆52设在套管56内,所述的驱动装置54包括穿透套管56并能在壳体51内纵向滑行的拉动块541,所述的套管56上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条形孔542,所述的条形孔542内设有竖向销543,所述的拉动块541上设有能供竖向销543穿入并在拉动块541纵向滑行时能推动竖向销543在条形孔542内横向滑行的倾斜条状孔544,所述的竖向销543与锁定杆52之间设有连接二者并在拉动块541纵向滑行时能通过竖向销543拉动锁定杆52滑行的拉索545,所述的壳体51内还设有能够推动拉动块541纵向滑行而复位的复位弹簧546。婴儿车在折叠时,拉动拉动块541,因此拉动块541上的倾斜条状孔544的孔壁就推动竖向销543在条形孔542内横向滑行,而竖向销543与锁定杆52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拉索545,所以在拉动拉动块541纵向运动时,拉动块541就能通过横向运动的竖向销543拉动锁定杆542横向相向运动,使锁定杆52从前腿1和后腿2上的锁定孔53内退出,从而使得前腿1与后腿2解锁,整个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只需一拉就能实现两侧前腿1和后腿2的同时解锁,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

如图9至图11和图14所示,所示,所述的壳体51上还连接有能对拉动块541进行锁定的卡锁装置57,所述的卡锁装置57包括能相对壳体51横向滑行的锁定块571,所述的拉动块541上设有能与锁定块571卡合的卡槽572,所述的壳体51与锁定块571之间设有能使锁定块571与卡槽572保持卡合的顶压弹簧573,所述的锁定块571上还连接有外露于壳体51的推动部574。婴儿车在折叠时,必须先通过推动部574推动锁定块571在壳体51内横向滑行,从而使锁定块571从拉动块541上的卡槽572内退出,当锁定块571从卡槽572内退出以后,拉动块541的纵向滑行才不会受到锁定块571的阻挡,从而避免拉动块541沿纵向方向误动作而造成婴儿车的误折叠,因此采用需要先后解锁的二道锁来锁定婴儿车,能够确保安全。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锁定杆52为筒状结构,所述的保持弹簧55设在锁定杆52内,所述的锁定杆52上设有长条孔58,所述的套管56上设有穿设在长条孔58内而抵挡保持弹簧55的固定销59。当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保持弹簧55向外侧顶压锁定杆52,使得锁定杆52插入到前腿1和后腿2上的锁定孔53内,使前腿1和前腿2不能相互转动,确保婴儿车保持展开状态。

如图1至图8,图12至图15所示,所述的后腿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所述的前腿1上端与第一连接部201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一铰接点A;所述的车架100还包括对称设置的手推架6、连动杆7、座位牵引杆8和传动杆9,所述的手推架6的下端与同侧的第二连接部202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二铰接点B;所述的连动杆7一端与同侧的手推架6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三铰接点C,所述的连动杆7另一端与同侧的前腿1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四铰接点D;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的一端与同侧的前腿1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五铰接点E,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另一端设有与其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六铰接点F的传动杆9,而且所述的传动杆9与同侧的手推架6铰接并在相铰接位置形成第七铰接点G;所述的座位支撑件4连接在座位牵引杆8上。锁定机构5解锁后,手推架6绕第二铰接点B转动,因此,手推架6在向后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铰接在其上的连动杆7推动前腿1绕第一铰接点A转动,使得前腿1向后腿2靠拢,与此同时,座位牵引杆8和传动杆9也相对后腿2转动,最终实现婴儿车的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可以放在汽车尾箱或飞机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内,而且折叠过程操作方便,收合灵活。

如图2和图3所示,沿婴儿车的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铰接点A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后侧,所述的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五铰接点E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前侧。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呈“Z”形,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包括用于固定座位支撑件4的平直段81,所述的平直段81的一端向下弯折而形成第一弯折段82,所述的第一弯折段82与前腿1铰接,所述的平直段81的另一端向上弯折而形成第二弯折段83,所述的第二弯折段83与传动杆9铰接。

如图5和图10所示,所述的后腿2上端与前腿1上端相合而围成供连动杆7在内活动的开口腔10,所述的连动杆7下端插入开口腔10内而与前腿1铰接。由于连动杆7是在开口腔10内活动,所以整个婴儿车骨架的体积小,结构紧凑。

如图7和图14所示,所述的座位牵引杆8上设有横向的前连接杆11,所述的壳体51与前连接杆11连接,并且所述的锁定块571上设有穿过前连接杆11的滑动杆575,所述的推动部574连接在滑动杆575端部,所述的前连接杆11上设有能供滑动杆575在内横向滑动的滑动孔12。因此,壳体51既与座位支撑件4连接,又与前连接杆11连接,从而确保壳体51结构的牢固性。推动部滑动杆575穿过前连接杆11,而且推动部574连接在滑动杆575上并外露于前连接杆11,在婴儿车折叠时,顺着前连接杆11推动推动部574即可完成卡锁装置57的解锁,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

如图7和图3所示,所述的前腿1上设置有横向锁杆13,所述的壳体51上设有在婴儿车折叠时能够勾住横向锁杆13的弹性锁钩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