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龙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29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陆上龙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舟,具体涉及一种陆上龙舟。



背景技术:

龙舟作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在国际上已经广为推广,因为龙舟的训练和比赛需要在水上进行,水域的限制增加了龙舟运动的局限性,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更是无法进行训练和比赛。在陆上开展龙舟运动不受水域气候条件限制,对南北方地区普遍适用,但现有陆上龙舟不易操控,且部分现有技术与水上龙舟的驱动和控制方式相差甚远,不利于陆上龙舟运动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陆上龙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陆上龙舟,包括舟体和刹车组件,所述舟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龙头和龙尾,所述舟体下方设有至少两组轮组件,所述轮组件包括轮架和设置于轮架下方的轮,至少一组轮组件处设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纵向的转向轴,相应轮组件的轮架套于转向轴上使该轮组件能绕转向轴转动,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用于操控轮组件转动的操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轮架包括主轮架和固定在主轮架两端的侧轮架,每个侧轮架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轮。

进一步地,所述舟体的外底部的前端设有第一轮组件,所述舟体的外底部的后端设有第二轮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和刹车组件均设置于第二轮组件处,所述第二轮组件的主轮架通过轴承套固于转向轴上,所述转向组件、刹车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共同组成转向刹车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轴固定在转向轴固定板上,所述转向轴固定板固定在舟体的外底部,所述主轮架上设有朝向舟体前方的转向臂,所述操控结构包括舵杆、舵轴和连杆,所述舵杆、舵轴和连杆首尾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舵轴穿过舟体的底部,所述连杆的端部与转向臂的端部铰接,所述舵杆设置于舟体的上方;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轴、刹车架和刹车把手,所述刹车轴设置于第二轮组件的轮架上,所述刹车架的中部固定在刹车轴上并能绕刹车轴旋转,所述刹车架的一端设有刹车刀,刹车架的另一端通过刹车线与刹车把手相连,所述刹车把手的一端铰接于舟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架与刹车轴之间设有用于使刹车架复位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每个侧轮架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轮,所述侧轮架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在主轮架上。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陆上龙舟结构合理,装配方便,操控灵活、安全性高、老少皆宜,集娱乐健身为一体,驱动和操控与水上龙舟近似,便于陆上龙舟运动的推广,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轮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向刹车轮组件(不含刹车线和刹车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向刹车轮组件(不含刹车线和刹车把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陆上龙舟,包括舟体1和刹车组件3,所述舟体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龙头和龙尾,所述舟体1下方设有至少两组轮组件2,所述轮组件2包括轮架21和设置于轮架21下方的轮22,至少一组轮组件2处设有转向组件4,所述转向组件4包括纵向的转向轴41,相应轮组件2的轮架21套于转向轴41上使该轮组件2能绕转向轴41转动,所述转向组件4还包括用于操控轮组件2转动的操控结构42。

所述轮架21包括主轮架23和固定在主轮架23两端的侧轮架24,每个侧轮架24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轮22,本实施例中,每个侧轮架24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轮22,所述侧轮架24的中部通过转轴25固定在主轮架23上。所述舟体1的下方共设有两组轮组件2,一组为舟体1的外底部的前端设置的第一轮组件2’,另一组为舟体1的外底部的后端设置的第二轮组件2”,所述转向组件4和刹车组件3均设置于第二轮组件2”处,所述第二轮组件2”的主轮架23通过轴承套固于转向轴41上,所述转向组件4、刹车组件3和第二轮组件2”共同组成转向刹车轮组件。

所述转向轴41固定在转向轴固定板43上,所述转向轴固定板43固定在舟体1的外底部,所述主轮架23上设有朝向舟体1前方的转向臂44,所述操控结构42包括舵杆45、舵轴46和连杆47,所述舵杆45、舵轴46和连杆47首尾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舵轴46穿过舟体1的底部,所述连杆47的端部与转向臂44的端部铰接,所述舵杆45设置于舟体1的上方,在左右摆动舵杆45时,通过舵轴46的转动,将摆动传递至连杆47,进一步带动转向臂44摆动,从而带动整个第二轮组件2”转动,实现转向;所述刹车组件3包括刹车轴31、刹车架32和刹车把手33,所述刹车轴31设置于第二轮组件2”的轮架上,所述刹车架32的中部固定在刹车轴31上并能绕刹车轴31旋转,所述刹车架32的一端设有刹车刀34,刹车架3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刹车线35的固定孔37,并通过刹车线35与刹车把手33相连,所述刹车把手33的一端铰接于舟体1上。所述刹车架32与刹车轴31之间设有用于使刹车架32复位的复位弹簧36。

在进行操控时,船员滑动撑杆等工具使龙舟前行,舵手操作舵杆45转动使舵轴46左右转动带动连杆47,进一步带动转向臂44摆动,从而带动整个第二轮组件2”转动,从而改变龙舟的行进方向;在需要刹车减速时,舵手拉动刹车把手33,通过刹车线35带动刹车架32绕刹车轴31转动,位于刹车架32端部的刹车刀34向下运动与地面接触,增大摩擦力使龙舟减速直至停止;需要再次前行时,松开刹车把手33,刹车架32在复位弹簧36的作用下复位,刹车刀34离开地面,船员撑懂撑杆,龙舟继续前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