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408发布日期:2018-09-11 23:0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



背景技术: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地面的雨水会吸附在车轮上,由于车轮的高速转动,雨水会被甩离车轮,急速的冲击到轮罩上,随之被轮罩反弹,向外飞溅形成大量大小不一的液滴,以及扩散出的水雾。飞溅出来的液滴与扩散出的水雾随着行驶时在车轮处卷积的气流,形成向后方、侧方的扩散的雨雾。

这些雨雾区域范围较大,严重影响了位于该车后方车辆的可视性,在后车看来前方就像是大雾一样白茫茫一片,甚至看不到前车车灯,更无法感知到其车辆状态。这种低可视性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如今的轮罩难以有效克服雨水冲击轮罩后,形成水雾向外扩散以及反弹液滴向外飞溅的问题,最终导致车身外雨雾区域产生,因此需要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包括弧形轮罩本体以及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配套的弧形百叶窗结构;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设置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以及车轮之间;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之间形成一容置水雾的空腔;所述空腔两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用于排出容置于所述空腔中的水雾。

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包括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平行车轮的轴向设置;定义每一叶片的轴线与所述车轮相切所形成的平面为第一平面,且每一叶片所处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小于0度等于15度,用于引导被所述车轮甩出的雨水进入所述空腔中。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等于10度的夹角,且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偏向竖直方向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上进一步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两侧边。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空腔的一端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用于承接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弹回的液滴,所述导水槽沿所述叶片轴向延伸,所述导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槽呈V型,且所述导水槽一侧V边长度是另一侧V边长度的3~5倍。所述V边长度指得是所述导水槽V型槽横截面的侧边长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轮罩本体进一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靠近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的表面,且每一条状结构对应设置于每一叶片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条状结构平行车轮的轴向设置,所述条状结构沿垂直于其轴向的横截面为圆弧面或三角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条状结构的顶点设置于叶片的延伸方向上,用于缓冲相邻两叶片区域入射雨水的速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间距为10-30毫米,且每一叶片的宽度为20~40毫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上进一步设有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两侧边;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空腔的一端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用于承接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弹回的液滴,所述导水槽沿所述叶片轴向延伸,所述导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所述弧形轮罩本体上设置配套的弧形百叶窗结构,通过百叶窗叶片来引导气流以及被甩离车轮的雨水向所述弧形轮罩本体运动。

2、通过设置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之间形成一容置水雾的空腔,从而防止雨水冲击所述弧形轮罩本体形成的水雾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侧边扩散。由于通过叶片的对气流与雨水的引导,气流在所述叶片引导下不断向所述空腔内涌入,又在所述空腔的两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使得水雾顺应气流流动方向从所述空腔的底部出水口涌出

3、通过定义每一叶片的轴线与所述车轮相切所形成的平面为第一平面,使第一平面雨水从车轮上甩出后射入所述空腔的方向相同,而每一叶片所处的第二平面处于与第一平面15°夹角的范围内,便于引导被所述车轮甩出的雨水进入所述空腔中。

4、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等于 10度的夹角,且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偏向竖直方向的一侧。使得叶片的设计符合重力学原理,以及通过合理的小幅度倾斜脚起到缓冲雨水动能,并继续引导雨水向所述弧形轮罩本体运动。

5、通过设置排水槽以及导水槽,排水槽以及导水槽均可收集被所述弧形轮罩本体反弹的液滴,导水槽中的液滴最终汇入所述排水槽,收集到的液滴沿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的弧形延伸方向流出所述空腔的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的弧形轮罩本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的部件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的叶片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弧形轮罩本体1、弧形百叶窗结构2、车轮3、空腔4、出水口41、框体21、叶片22、切线31、排水槽23、导水槽24、V边241、条状结构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防水雾产生的汽车轮罩,包括弧形轮罩本体1 以及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配套的弧形百叶窗结构2。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2 设置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以及车轮3之间。

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2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之间形成一容置水雾的空腔 4。所述空腔4两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1,用于排出容置于所述空腔4中的水雾。通过设置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2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之间形成一容置水雾的空腔4,所述空腔4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1。从而防止水滴冲击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形成的水雾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侧边扩散。

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2包括框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21上的多个叶片 22;所述多个叶片22平行车轮3的轴向设置。通过百叶窗叶片22来引导气流以及被甩离车轮3的雨水向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运动。

如图1至图2所示,切线31为其中车轮3相对应质点相切的线,所述切线 31方向是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轮3旋转的方向。定义每一叶片22的轴线与车轮3 相对应质点的正常行驶时车轮3旋转的方向相切所形成的平面为第一平面,且每一叶片22所处的平面为第二平面。

其中,所述第二平面可以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形成夹角0度到15 度范围内。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其中优选的为5度到10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度,且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偏向竖直方向的一侧。从而符合重力学原理,以及通过合理的与液滴运动方向呈小幅度倾斜角的叶片22,当液滴打到所述叶片22 上时,由于角度的关系,冲击力不大,液滴以同样的角度反弹向所述空腔4,从而可以起到缓冲雨水动能,并继续引导雨水向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体21上进一步设有排水槽23,所述排水槽23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21的两侧边。所述排水槽23沿所述框体21侧边的弧形延伸方向设置,由于所述排水槽23顶部有开口,可以收集被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反弹的液滴。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护被收集的液滴不因车身振动而弹出所述排水槽 23,所述排水槽23底部可设置成窄口的腔体,例如上底很小的梯形状横截面的空腔4。

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2可以设计不同的辅助所述排水槽23的收集器,例如排水朝旁边设有收集液滴的凹槽,也可以在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上设引导液滴朝排水槽23反弹的凸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22靠近所述空腔4的一端设有导水槽24,所述导水槽24用于承接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弹回的液滴,所述导水槽24沿所述叶片22轴向延伸,所述导水槽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槽23连通。

所述导水槽24可以设计成不同形状,以及有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在叶片22上设置一个和叶片22呈一定夹角的挡水条,其挡雨条和叶片22组合成导水槽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24呈V型。所述导水槽24的两侧的V边241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呈不同比例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24一侧V边241长度是另一侧V边241长度的 4倍。该导槽可以利用较长的一侧表面收集更多的液滴,较短的一侧表面用于配合容纳液滴并导引所述液滴至导水槽24。并且把与对应叶片22夹角更小的一侧表面设置为较长的表面,可以减少所述V型导水槽24的表面被甩离车轮3 的雨水直接冲击的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V型导水槽24的一侧边设置于所述叶片22靠近所述腔体的侧边上,所述V型导水槽24的另一侧边所在表面与所述叶片22的沿伸方向平行。通过平行的延伸方向,可以较大的减少所述V型导水槽24远离所述腔体的表面被甩离车轮3的雨水直接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进一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 11,所述条状结构11设置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靠近所述弧形百叶窗结构2 的表面,且每一条状结构11对应设置于每一叶片2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条状结构11平行车轮3的轴向设置,所述条状结构11沿垂直于其轴向的横截面为圆弧面或三角形。所述条状结构11用于避免与被甩离车轮3的雨水接近垂直角度的撞击,改变一定接触的倾斜角。

所述条状结构11的顶点设置于叶片22的延伸方向上,用于缓冲相邻两叶片22区域入射液滴的速度。可以帮助被缓冲之后的液滴顺利的落入导水槽24。

在其他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框体21上进一步设有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框体21的两侧边;所述叶片22靠近所述空腔4的一端设有导水槽24,所述导水槽24用于承接从所述弧形轮罩本体1弹回的液滴,所述导水槽24沿所述叶片22轴向延伸,所述导水槽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