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加强梁及车身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398发布日期:2018-09-11 23:0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顶加强梁及车身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重视,且由于汽车的车身骨架的刚度是决定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所以汽车的车身骨架的刚度需要满足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

虽然现有技术中,车身骨架整体刚度能够满足目前通用的安全性能要求,但是车身骨架的刚度无法满足更高一级的安全性能要求,即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整体安全性能的进一步要求。

所以车身骨架的整体强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骨架顶部的抗变形刚度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车顶加强梁及车身骨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加强车身骨架的整体刚度,尤其是加强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顶加强梁,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夹持有预定角度;

四根加强梁,四根所述加强梁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以及第二连接件的两端;

其中,两根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其余两根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

其中,当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槽将所述加强梁的外表面相邻的三个侧面包裹。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的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的连接槽两两之间相互连通,使所述连接部为一X形的槽壳。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的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的连接孔两两之间相互连通,使所述连接部为一四通部件。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连接孔为矩形连接孔,所述加强梁的截面外轮廓与所述矩形连接孔相适配。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30-80度。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优选的,前述的车顶加强梁,其中所述加强梁为金属挤压型材,所述加强梁具有与车顶弧度相匹配的弯曲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身骨架,其包括:

车顶加强梁;

所述车顶加强梁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夹持有预定角度;

四根加强梁,四根所述加强梁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以及第二连接件的两端;

其中,两根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其余两根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顶加强梁及车身骨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车顶加强梁包括连接部和四根加强梁,连接部由夹持有预定夹角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四根加强梁连接,进而将四根加强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交叉形式的加强梁结构,该交叉形式的加强连结构能够连接在车身骨架的顶部,即四根加强梁的端部能够分别与车身骨架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以及分别与车身骨架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进而作为车身骨架的顶部加强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车身骨架的刚度无法满足更高一级的安全性能要求,即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整体安全性能的进一步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骨架顶部的抗变形刚度。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其能够连接在车身骨架的顶部,通过四个加强梁将车身骨架两侧的前风挡安装梁以及车身骨架的两侧的B柱连接,进一步加强车身骨架的整体稳定性,增加车身骨架的整体刚度,尤其增加车身骨架的顶部刚度;同时使车身骨架两侧的骨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连接,车顶加强梁对车身骨架的两侧骨架具有支撑力和拉持力,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通过在车身骨架的顶部增设车顶加强梁,能够对来自车顶部的撞击力或者压持力进行支撑,进而能够提高汽车顶部的抗变形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能够为汽车的顶部内饰增加更多的安装点,便于车顶内饰的安装固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加强梁的连接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加强梁的连接部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顶加强梁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顶加强梁及车身骨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车顶加强梁,其包括:连接部1和四根加强梁2;所述连接部1包括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夹持有预定角度R;四根所述加强梁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两端以及第二连接件12的两端;其中,如图5所示,两根所述加强梁2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3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其余两根所述加强梁2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3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

具体的,连接部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也可以采用强度较高的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连接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例如一体成型的四通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一起的焊接连接结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车身骨架的顶部的宽度和长度进行具体设定,以保证四根加强梁设置在车身骨架的顶部时,四根加强梁能够分别与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以及与车身骨架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最好为两端结构相对称的部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加强梁连接的端部可以设置成连接孔,也可以设置成连接槽,但无论是连接孔还是连接槽,在加强梁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端部配合之后,最好在通过焊接、粘结或者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加强梁最好采用轻质合金材料制造,最好为型材杆件,例如铝合金型材,型材件的加强梁的截面外轮廓最好为矩形,加强梁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车身骨架需要进行设定,加强梁还可以根据汽车顶部的弧度设置所需要的弯曲弧度;其中连接部与加强梁的制造材料最好相同,以防止电化学腐蚀发生,当制造二者的材料不同时,最好在二者的连接处涂抹防腐蚀胶;此外,加强梁与车身骨架连接处,需要设置相配的容纳槽或者平面,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加强梁与车身骨架连接在一起,以保证连接后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车顶加强梁包括连接部和四根加强梁,连接部由夹持有预定夹角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四根加强梁连接,进而将四根加强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交叉形式的加强梁结构,该交叉形式的加强连结构能够连接在车身骨架的顶部,即四根加强梁的端部能够分别与车身骨架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以及分别与车身骨架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进而作为车身骨架的顶部加强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车身骨架的刚度无法满足更高一级的安全性能要求,即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整体安全性能的进一步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骨架顶部的抗变形刚度。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其能够连接在车身骨架的顶部,通过四个加强梁将车身骨架两侧的前风挡安装梁以及车身骨架的两侧的B柱连接,进一步加强车身骨架的整体稳定性,增加车身骨架的整体刚度,尤其增加车身骨架的顶部刚度;同时使车身骨架两侧的骨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连接,车顶加强梁对车身骨架的两侧骨架具有支撑力和拉持力,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通过在车身骨架的顶部增设车顶加强梁,能够对来自车顶部的撞击力或者压持力进行支撑,进而能够提高汽车顶部的抗变形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能够为汽车的顶部内饰增加更多的安装点,便于车顶内饰的安装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两端和第二连接件12的两端均设置为连接槽13;其中,如图1所示,当所述加强梁2与所述连接槽13连接,所述连接槽13将所述加强梁2的外表面相邻的三个侧面包裹。

具体的,将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连接槽与加强梁连接之后,最好再进行焊接、粘结或者铆接连接,以保证连接部与加强梁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连接部与加强梁的连接强度,最好使连接槽与加强梁的三个相邻侧面均接触和连接,这样能够使连接部与加强梁的连接处在多个方向均能够承受弯折力以及拉持力,进而具有加强连接强度的技术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连接部1的生产,降低连接部1的生产工艺难度,以及降低连接部1的重量,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两端的连接槽1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两端的连接槽13两两之间相互连通,使所述连接部为一X形的槽壳。

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两端和第二连接件1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14。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夹持预定的角度,构成一个交叉的连接形状,或者称之为X连接形状,由于加强梁最好选用杆件,所以可以将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孔,然后通过连接孔与加强梁插接,之后在进行焊接,以形成稳固的加强梁结构,连接孔的设置有方便加强梁连接的技术效果;连接孔的形状最好与加强梁的截面外轮廓相适配,例如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其中最佳的为矩形,因为截面外轮廓是矩形的加强梁,其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且与车身骨架的其他结构梁能够更好的匹配和连接;此外,连接孔的深度可以根据连接强度的需要进行具体的设定,例如可以是5-15mm。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可以将连接部1设置为四通部件,即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两端的连接孔1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两端的连接孔14两两之间相互连通。

具体的,将四个连接孔设置为相互连通的结构,能够方便连接部的生产制造,例如此种四通结构可以通过冲压模具一次成型制造,或者通过压铸、消失模铸造或者金属模铸造等的铸造成型方式一次成型制造;此外,将四个连接孔设置成连通的结构,能够减轻连接部的总体重量,起到减重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之间的夹角为30-80度。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夹角需要根据车身骨架顶部的安装空间进行设定,以及根据车身骨架在宽度方向的距离进行设定;此外,夹角为30-80度是保证连接部与加强梁连接后具有较高连接强度的较佳夹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最佳夹角为60度。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强梁为金属挤压型材,所述加强梁2具有与车顶弧度相匹配的弯曲弧度。

具体的,加强梁最好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将加强梁设置与车顶弧度相匹配的弯曲弧度,能够保证加强梁安装之后,不破坏整车的造型,即可以在现有的车身骨架的基础上进行车顶加强梁的安装,无需为了配合车顶加强梁的结构另行设计车身骨架的结构,进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车身骨架,其包括:车顶加强梁;如图1-3所示,所述车顶加强梁包括:连接部1和四根加强梁2;所述连接部1包括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夹持有预定角度R;四根所述加强梁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两端以及第二连接件12的两端;其中,如图5所示,两根所述加强梁2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3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其余两根所述加强梁2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车身骨架3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车顶加强梁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车顶加强梁,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车顶加强梁包括连接部和四根加强梁,连接部由夹持有预定夹角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四根加强梁连接,进而将四根加强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交叉形式的加强梁结构,该交叉形式的加强连结构能够连接在车身骨架的顶部,即四根加强梁的端部能够分别与车身骨架的两个前风挡安装梁顶部连接,以及分别与车身骨架的两个B柱顶部连接,进而作为车身骨架的顶部加强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车身骨架的刚度无法满足更高一级的安全性能要求,即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整体安全性能的进一步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骨架顶部的抗变形刚度。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其能够连接在车身骨架的顶部,通过四个加强梁将车身骨架两侧的前风挡安装梁以及车身骨架的两侧的B柱连接,进一步加强车身骨架的整体稳定性,增加车身骨架的整体刚度,尤其增加车身骨架的顶部刚度;同时使车身骨架两侧的骨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连接,车顶加强梁对车身骨架的两侧骨架具有支撑力和拉持力,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通过在车身骨架的顶部增设车顶加强梁,能够对来自车顶部的撞击力或者压持力进行支撑,进而能够提高汽车顶部的抗变形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加强梁能够为汽车的顶部内饰增加更多的安装点,便于车顶内饰的安装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