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3050阅读:20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龙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其脚踏板和车龙头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骑车者手脚的活动空间有限,导致长时间骑车会容易感到手麻脚累。坐垫调低的时候,能够使腰背伸直,保持上半身相对放松,但腿脚无法打直,不利于双腿用力,双腿也会很累;调高坐垫使腿能够打直的话,又会出现腰背无法伸直的情况,身体只能前倾,将大部分的压力转移到手上,容易导致手麻和腰部酸痛。总之,现有自行车的车龙头结构,难以做到让骑车者的手脚都处在相对放松的状态,无法轻松的蹬骑自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龙头结构,能在不改变自行车固有结构的情况下,为骑车者提供更多的手扶位置,让骑车者能在各种蹬骑位置上找到让身体放松的手扶点,便于手脚用力,轻松骑车,减轻手麻脚累腰疼的负面效果。

一种自行车龙头结构,包括:与自行车前叉连接的竖管以及连接在竖管上端的横杆,所述横杆上下设置有多层。

横管多层设置的结构,能为骑车者提供高度不同且活动范围更大的手扶位置,让骑车者的双手能在各种蹬骑位置上找到适合当前身体姿态的手扶点,避免出现腿脚无法打直或腰背无法伸直的情况,让身体随时处于放松状态,减轻手麻脚累腰疼的负面效果;也更利于骑车者手脚用力,尤其是在上坡的时候,蹬骑更轻松。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两侧部分别设置一个刹车手把;便于骑车者在多个位置都能便捷的使用刹车制动,行车更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握把,手扶更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设置为两层;结构比较紧凑,能提供较大的手扶空间,而又不显的突兀,兼顾功能和美观。

进一步地,上一层所述横杆的中部设置一竖向布置的加高杆,所述加高杆的下部连接到下一层的横杆的中部。上一层的横杆通过加高杆实现中部连接,延续常规自行车龙头的结构形式,不改变骑车者原有的骑车习惯。

进一步地,所述加高杆的下部与下一层的横杆可拆卸连接。上一层的横杆通过加高杆实现可拆卸的结构形式,可在不影响原自行车固有结构的情况下加装或拆卸上层的横杆,适用性更强。

进一步地,上下两层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连接,形成一个环形。两层横杆环形连接的形式,为骑车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手扶空间,蹬骑更加舒适、轻松。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向内延伸的中间握把;进一步增加可握持的手扶位置。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龙头结构,能在不改变自行车固有结构的情况下,为骑车者提供更多的手扶位置,让骑车者能在各种蹬骑位置上找到让身体放松的手扶点,便于手脚用力,轻松骑车,减轻手麻脚累腰疼的负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再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管;2-横杆;3-握把;4-刹车手把;5-加高杆;6-连接杆;7-中间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龙头结构,包括:与自行车前叉连接的竖管1以及连接在竖管1上端的横杆2,横杆2上下设置有多层。每个横杆2的两侧部都分别设置一个刹车手把4,便于骑车者在多个位置都能便捷的使用刹车制动,行车更安全。且每个横杆2的两端位置都设置有握捏舒适的握把3,手扶更舒适。

本实施例中,在上一层横杆2的中部设置一竖向布置的加高杆5,加高杆5的下部连接到下一层的横杆2的中部,形成一种延续常规自行车龙头的结构形式,不改变骑车者原有的骑车习惯,使用更方便。加高杆5的下部与下一层的横杆2可拆卸连接,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卡爪抓绑紧固、夹板加螺栓紧固、卡接紧固等方式,只要能实现二者之间可拆卸即可;这种上一层的横杆2通过加高杆5与下一层横杆2之间实现可拆卸的结构形式,可在不影响和破坏原自行车固有结构的情况下加装或拆卸上层的横杆2,可直接对现有的自行车进行升级,也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时拆出,适用性更强。

横杆2可上下布置多层,理论上来说,层数越多,提供的手扶空间越广阔,但相应的结构也越臃肿。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将横杆2设置为两层,结构比较紧凑,能提供较大的手扶空间,而又不显的突兀,兼顾功能和美观,生产的可实施性最强。

当然,具体实施时,各层横杆2上的附件,可以实际情况和需求增减。参见图1,上层的横杆2可以不设置刹车手把4,甚至可以不设置握把3,结构更加简单。

实施例2: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龙头结构,所包括的部件,各部件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上下两层的横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6连接,形成一个环形,为骑车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环形手扶空间,蹬骑更加舒适、轻松。

参见图3,上层的横杆2上,可以不设置刹车手把4,以精简车龙头的结构。或者参见图5,可以进一步在连接杆6的中部各设置一个横向向内延伸的中间握把7,再次增加可握持的手扶位置。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自行车龙头结构,横管2多层设置,能够在不改变自行车固有结构的情况下,为骑车者提供高度不同且活动范围更大的手扶位置,让骑车者的双手能在各种蹬骑位置上找到适合当前身体姿态的手扶点,避免出现腿脚无法打直或腰背无法伸直的情况,让身体随时处于放松状态,减轻手麻脚累腰疼的负面效果;也更利于骑车者手脚用力,尤其是在上坡的时候,蹬骑更轻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