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X形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低碳交通正在走向大众的心里,人们也正在尝试着低碳交通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环保。目前常见的低碳交通主要是公交、地铁、轻轨,他们都是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交通方式,现在电动自行车也逐渐占据市场。电动自信的轻便、环保、灵活、舒适使其越来越受大众欢迎,使用率逐年增高。电动自行车现在的主流趋势是回归轻量化、小型化。而折叠电动自行车做到了“轻、便、简、捷”,节能环保,方便使用,可在短程内替代汽车出行,占地面积小,可方便携带,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目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折叠方式主要有车架大梁折叠、前后叉折叠、多部件折叠和嵌套合体折叠四类,其中车架大梁折叠、前后叉折叠和多部件折叠均存在折叠效率低、折叠过程复杂等问题。嵌套合体折叠虽然折叠效率高,操作简单,整车轻便,但其造价相对较高,承载力小且折叠后不能拖行,市场使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X形折叠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X形折叠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斜管、后轮支架及与斜管一端铰接且与后轮支架一端滑动连接的前轮支架。所述斜管与后轮支架通过转动轴中心铰接为“X”型结构,所述后轮支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斜管两边的左支撑板、右支撑板。斜管与后轮支架铰接处下方设置有与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焊接的限位板,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限位板形成斜管可嵌入的中空槽,且电动自行车展开状态时,限位板上端与斜管接触。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斜管铰接处均配合设置有转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动轴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固定连接,转动轴与斜管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还焊接有用于车架加固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位于斜管与后轮支架铰接处上方,且与限位板关于转动轴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缓冲垫,避免电动自行车折叠时斜管与后轮之间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两端设置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用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后轮支架外表面上。所述轴承端盖与后轮支架之间设置有金属垫圈。
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内壁上设有橡胶条。
所述斜管与左支撑板内壁之间、斜管与右支撑板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嵌套在转动轴上的轴环,使斜管嵌套在转动轴上不左右移动,车架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X形折叠车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验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X形折叠车架车架采用X形连接,结构简单,折叠过程简单,折叠后占地面积小,实用性强。
(2)本实验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X形折叠车架后轮支架设有中空槽、使电动自行车轻便好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轮支架后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8—前轮车架,13—后轮支架,16—斜管,24—转动轴,25—左支撑板,26—右支撑板,27—限位板,28—加固板,29—轴承端盖,30—金属垫圈,31—橡胶垫,32—轴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所述车架本体包括斜管16、后轮支架13及与斜管16 一端铰接且与后轮支架13一端滑动连接的前轮支架8。所述斜管16与后轮支架13通过转动轴24中心铰接为“X”型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后轮支架13包括对称设置在斜管16两边的左支撑板25、右支撑板26。斜管16与后轮支架13铰接处下方设置有与左支撑板25、右支撑板26焊接的限位板 27。电动自行车展开状态时,限位板27上端与斜管16接触,起到对斜管16限位的作用,同时限位板27还对左支撑板25、右支撑板26起加固支撑作用。所述左支撑板25、右支撑板26和限位板27形成中空槽,电动自行车折叠时,斜管16嵌入中空槽内,后轮支架13与斜管16形成嵌套结构,减少了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所述左支撑板25、右支撑板26和斜管16铰接处均配合设置有转动轴24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动轴24穿过通孔与左支撑板25和右支撑板26固定连接,转动轴24与斜管16转动连接。
电动自行车需要折叠时,斜管16绕转动轴24转动至斜管16完全嵌入后轮支架13 的左支撑板25、右支撑板26与限位板27形成的中空槽内。电动自行车需要展开时,斜管 16绕转动轴24转动至斜管16下方与限位板27上端接触,限位板27对斜管16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架折叠和展开过程简单,后轮支架13采用斜管16嵌套的中空结构,使电动自行车更加轻便,折叠后体积更小,携带更方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左支撑板 25与右支撑板26之间还焊接有用于车架加固的加固板28,加固板28位于斜管16与后轮支架13铰接处上方,且与限位板27关于转动轴24中心对称。电动自行车展开时,斜管16上方与加固板28下端接触,对斜管16进行转动角限制,使电动自行车在使用时,承载力更大。加固板28和限位板27上均设置有缓冲垫,避免电动自行车折叠时由于用力过大,造成斜管16与后轮支架13碰撞,造成损伤。转动轴24两端设置有轴承端盖29,轴承端盖29 用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后轮支架13外表面上。转动轴与后轮支架固定连接,减少转动轴与后轮支架之间的磨损,使车架结构更稳定。轴承端盖29与后轮支架之间设置有金属垫圈30。左支撑板25和右支撑板26内壁上设有橡胶条31,以防止电动自行车折叠时造成的车架摩擦所述斜管16与左支撑板25内壁之间、斜管16与右支撑板26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嵌套在转动轴24上的轴环32。由于左支撑板25与右支撑板26之间的距离大于斜管16的外径,斜管16在转动轴24上易发生位移,造成电动自行车使用时不稳定,同时,斜管16发生位移时,斜管16与左支撑板25和右支撑板26内壁摩擦,造成车架受损,缩短车架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斜管16与左支撑板25内壁之间、斜管16与右支撑板26内壁之间设置轴环 32,对斜管16起到限位和避免斜管16与斜管16与左支撑板25和右支撑板26内壁摩擦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