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9980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后轮转向只是被动式的随动转向,转向角非常小。没有专门的无人工辅助驱动情况下的后轮转向机构,只是在后轮与悬挂,悬挂与车身之间布置了一些橡胶软垫,通过橡胶把悬挂与车身柔性连接,依托汽车转弯时后悬挂连接点的橡胶软垫在横向力的作用下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而带动车轮做一定角度的前束变化,继而后轮就跟着前轮的转向而做一个很小角度的转向。这种结构无法适应各种路况,转向角度无法控制,只能跟随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控转向角大小的后轮主动转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包括车架,还包括电机控制器,车架上固定有由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输出轴通过驱动臂连接有在车架横向直线运动的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两端分别连接有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均通过转向臂连接后轮。如此设计,通过输入信号进入电机控制器调整直线电机推后轮装置,实现可调节角度的后轮转向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在径向设有多个通过轴心的通孔A;所述驱动臂一端设有将输出轴嵌入的凹槽,所述凹槽两壁设有相对的通孔B,所述驱动臂还设有穿过通孔A、通孔B将输出轴固定在凹槽的螺栓,所述驱动臂另一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移动轴。如此设计,使输出轴、转向臂和移动轴连接牢固,不易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分为3~4段,每段中间均有一个通孔A,每段轴长度为35~50mm。如此设计,可以调整直线电机安装位置,方便汽车内部零部件的位置安装。

进一步的,车架横向设有使所述移动轴在其内直线运动的轴套筒,所述轴套筒两端通过轴套筒固定座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轴套筒长度为500~600mm,所述轴套筒一侧设有限制驱动臂横向行程的长形孔,所述长形孔长度为200~220mm。如此设计,牢固支撑移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筒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滑动轴承。如此设计,方便移动轴灵活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电机通过可拆卸电机固定座固定在车架上。如此设计,方便拆卸电机和调整安装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控制器由整车控制器控制。如此设计,实现自动控制后轮转向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后轮大角度转向,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根据控制器设定后轮转向角的大小,适应全路段全路况(如车库、山区等),在可控的范围内能够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器的一键解除功能解除后轮转向,同时,结构简单、安装牢固、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驱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轮,2、转向拉杆,3、车架, 4、轴套筒固定座,5、轴套筒, 6、移动轴,7、电机固定座8、直线电机,81、输出轴,82、通孔A,9、驱动臂, 91、凹槽,92、通孔B,10、转向臂,11、整车控制器,12、电机控制器,13、长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汽车在全路段、全路况行驶为例,如图1、图2所述,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包括车架3,还包括由整车控制器11控制的电机控制器12,车架3上固定有由电机控制器12电连接控制的直线电机8,所述直线电机8输出轴81通过驱动臂9连接有在车架3横向直线运动的移动轴6,所述移动轴6两端分别连接有转向拉杆2,所述转向拉杆均通过转向臂10连接后轮1。

所述输出轴81分为3段,每段中间均有一个通孔A 82,每段轴长度为40mm。所述驱动臂9一端设有将输出轴81嵌入的凹槽91,所述凹槽91两壁设有相对的通孔B 92,所述驱动臂9还设有穿过通孔A 82、通孔B 92将输出轴81固定在凹槽91的螺栓,所述驱动臂9另一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移动轴6。车架横向设有使所述移动轴6在其内直线运动的轴套筒5,所述轴套筒5两端通过轴套筒固定座4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轴套筒5长度为550mm,所述轴套筒一侧设有限制驱动臂9横向行程的长形孔13,所述长形孔13长度为210mm。所述轴套筒5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滑动轴承。所述直线电机8通过可拆卸电机固定座7固定在车架3上。所述电机控制器12由整车控制器11控制。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整车控制器将车速信号、前轮转向角度信号、前轮转向转速信号传递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根据既定的控制程序(程序中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定后轮转向角的大小)控制直线电机的输出轴直线运动,输出轴通过驱动臂使得移动轴在轴套筒内完成与直线电机伸缩轴同样的滑动量,连接在移动轴上的两端带有球头的左右转向拉杆在移动轴的推动下推动连接器上的转向臂使轮胎绕后轮悬架支柱和悬架下摆臂转动从而实现后轮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向。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