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8645发布日期:2018-10-02 19: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骑行车辆(如自行车或电助力车等)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工具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共享单车作为一种骑行设备在城市中解决了通勤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方便环保,近年来备受推崇。

车架是车辆的重要支撑部件,轮组、传动系统、鞍座系统以及转向系统等主要功能系统均集成于车架之上,车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骑行舒适性和安全性,是车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传统的车架包括用于安装后车轮及传动系统的后叉101、与后叉101相连接的立管102、用于安装把组的前管103,和连接立管与前管的下管104;但是,现有结构中的下管为条形管件,其上不具备搭载存放物品的固定结构,限制了车架的集成性和使用功能。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架,以期通过车架结构的改进使之实现特定物品的存放,从而提高车架的集成性,扩展车架的使用功能,进而改善骑行体验,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架,以期通过车架结构的改进使之实现特定物品的存放,从而提高车架的集成性,扩展车架的使用功能,进而改善骑行体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该车架的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包括后叉前管和安装于所述后叉与所述前管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具有预设横向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固定臂,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固定臂与所述车架的下管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臂包括连杆和固定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管体,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连杆,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下管。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扎带和固定扣,所述扎带绕过放置于两管体之间的物品后与所述固定扣固接。

可选地,所述后叉包括第一立叉和第二立叉,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前管,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立叉;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前管,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立叉。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或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车架的下管三者之间形成物体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有车架,所述车架为如上所述的车架。

可选地,具体为自行车、电动车或电助力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架包括后叉、前管和安装于所述后叉与所述前管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管体和与所述第一管体具有预设横向距离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特定物品的物体容置空间。这样,由于两管体并排放置并形成物体容置空间,特定的物品(例如水瓶、水壶等)可以放置于物体容置空间内,并通过两个管体实现夹持固定,保证物品放置的稳定性;该车架通过结构的改进实现了特定物品的存放,从而提高了车架的集成性,扩展了车架的使用功能,进而改善了骑行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车架的局部拆分图;

图4为图2所示车架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在图1中:

101-后叉

102-立管

103-前管

104-下管

在图2-图4中:

1-后叉

11-第一立叉

12-第二立叉

2-立管

3-前管

4-下管

5-支撑架

51-第一管体

52-第二管体

53-物体容置空间

6-固定臂

61-连杆

6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述车架的局部拆分图;图4为图2所示车架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用于自行车或电助力自行车,本实施例以共享单车为例。在共享单车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架包括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后叉1、用于安装所述后叉1的立管2、用于安装把组的前管3,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管3与所述立管2之间的下管4;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后叉1与所述前管3之间的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包括第一管体51和与所述第一管体51具有预设横向距离的第二管体52,所述第一管体51与所述第二管体52之间形成物体容置空间53,该物体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特定物品。其中后叉1包括第一立叉11和第二立叉12,第一立叉11与第一管体51同侧设置,第二立叉12与第二管体52同侧设置,上述两管体之间的横向是指车体的左右方向。

上述物体容置空间可以由所述第一管体51与所述第二管体52形成,此时物品可夹持固定在两个管体之间;物体容置空间也可以由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车架的下管三者之间形成,此时,物品通过两管体夹持固定后,还可以利用下管实现承托,提高了物体放置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51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前管3,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后叉1的第一立叉11;所述第二管体52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前管3,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后叉1的第二立叉12。即两管体的长度自前管3延伸至同侧的立叉位置,并通过与前管3和立叉的连接实现固定,结构更加可靠,避免在后叉1处出现应力集中,结构稳定性更好。显然地,两立管2远离前管3的一端可以均安装于后叉1的同侧平叉处,或均固定在立管2处。

上述第一管体51和第二管体52均可以为金属圆管或金属方管等形式,其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管3和相应侧的立叉固定连接。显然地,管体与前管3、立叉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为焊接,也可以为螺钉连接或卡接等方式。

为了提高物品放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在支撑架5上设置扎带以及固定扣等绑扎固定结构,在放置好物品后,所述扎带绕过放置于所述物体容置空间的物品后与所述固定扣固接,以避免在骑行颠簸时,物品自支撑架5上脱落,从而保证物品安装可靠性。

这样,由于两管体并排放置并形成物体容置空间53,特定的物品(例如水瓶、水壶等)可以放置于物体容置空间53内,并通过两个管体实现夹持固定,保证物品放置的稳定性;该车架通过结构的改进实现了特定物品的存放,从而提高了车架的集成性,扩展了车架的使用功能,进而改善了骑行体验。

为了提高支撑架5的结构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所述支撑架5通过固定臂6与所述下管4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臂6包括连杆61和固定杆62,所述连杆61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管体51,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管体52,所述固定杆62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连杆61,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下管4。上述连杆61与固定杆62之间、第一管体51与连杆61之间、第二管体52与连杆61之间,以及固定杆62与下管4之间均为焊接结构,以保证连接可靠,且降低工艺成本。

除了上述车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架的车辆,该车辆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具体地,该车辆具体为自行车、电动车或电助力自行车,其中,自行车可以为私家自行车或共享单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