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385发布日期:2018-07-31 19:5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推车作为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已经被广大用户使用。目前使用者在追求婴儿推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婴儿推车的体积小、轻便、可折叠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车架、设置与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于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的供人乘坐的座兜机构。现有婴儿推车的车架的种类繁多,车架的杆件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其前、后支架组件与底折叠撑杆组件之间在车架下方形成一个四边机构,其推杆组件、后支架组件、上撑杆组件与下撑杆组件之间在车架后方形成一个四边机构,折叠时通过上述两四边机构带动车架整体折叠收拢,结构简单且新颖,成本较低,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以及在车架处于展开位置时用于对车架进行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推杆组件、前支架组件、后支架组件、设置在前支架组件下方的前轮组件以及设置在后支架组件下方的后轮组件,所述车架还包括底折叠撑杆组件、连动片、上撑杆组件及下撑杆组件,所述前支架组件上端、后支架组件上端与推杆组件下端同轴销接,所述底折叠撑杆组件转动连接在前支架组件和后支架组件之间,所述上撑杆组件上部与推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下撑杆组件上部与上撑杆组件下部转动连接,下撑杆组件下部与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动片一端与下撑杆组件下端的延伸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折叠撑杆组件转动连接;

车架折叠时,所述推杆组件及前支架组件收拢于后支架组件的两侧,所述底折叠撑杆组件中部向上折叠收拢于前支架组件与后支架组件之间,连动片带动下撑杆组件上部前转收拢于后支架组件,上撑杆组件上部随着推杆组件向下翻转收拢于推杆组件与后推杆组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下部与前支架组件和后支架组件销接的推杆、以及设置在推杆上且可沿着推杆滑动的滑动件,所述上撑杆组件的上部与滑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滑动件具有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所述推杆上设有可分别在第一、第二锁定位置对所述滑动件进行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推杆组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当推杆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推杆组件位于后支架组件的上方,所述滑动件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并由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此时乘坐者的朝向与推行者的朝向一致;

当推杆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推杆组件位于前支架组件的上方,所述滑动件处于第二锁定位置并由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此时乘坐者的朝向与推行者的朝向相对。

优选的,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推把,所述推把转动连接于推杆上端,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三锁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底折叠撑杆组件包括前连动件和后连动件,所述前连动件的后部与后连动件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前连动件的前部与前支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后连动件的的后部与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撑杆组件下端的延伸部是向后延伸的,所述连动片的上端与该延伸部转动连接,所述连动片的下端与所述后连动件转动连接,且连动片与后连动件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后连动件与后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位置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前连动件与后连动件的转动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前连动件的前部形成有踏脚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中前、后支架组件与前、后连动件之间在车架下方形成一个四边机构,其推杆组件、后支架组件、上撑杆组件与下撑杆组件之间在车架后方形成一个四边机构,折叠时通过上述两四边机构带动车架整体折叠收拢,结构简单且新颖,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另外,整车杆件较少,折叠时不易产生相互干涉。

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推杆换向,当推杆组件需要转换工作位置时,只要解除第二锁定机构对滑套的锁定,再前后转动推杆组件到所需的换向位置即可,当推杆组件转动到相应的换向位置时,第二锁定机构会再次对滑套锁定,换向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组件处于换向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组件处于换向过程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推杆组件;1-1推杆;1-2滑动件;1-3推把;

2前支架组件;

3后支架组件;

4前轮组件;

5后轮组件;

6底折叠撑杆组件;6-1前连动件;6-2后连动件;

7连动片;

8上撑杆组件;

9下撑杆组件;

10踏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以及在车架处于展开位置时用于对车架进行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推杆组件1、前支架组件2、后支架组件3、设置在前支架组件2下方的前轮组件4以及设置在后支架组件3下方的后轮组件5,所述车架还包括底折叠撑杆组件6、连动片7、上撑杆组件8及下撑杆组件9,所述前支架组件2上端、后支架组件3上端与推杆组件1下端同轴销接,所述底折叠撑杆组件6转动连接在前支架组件2和后支架组件3之间,所述上撑杆组件8上部与推杆组件1转动连接,所述下撑杆组件9上部与上撑杆组件8下部转动连接,下撑杆组件9下部与后支架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连动片7一端与下撑杆组件9下端的延伸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折叠撑杆组件6转动连接。

车架折叠时,所述推杆组件1及前支架组件2收拢于后支架组件3的两侧,所述底折叠撑杆组件6中部向上折叠收拢于前支架组件2与后支架组件3之间,连动片7带动下撑杆组件9上部前转收拢于后支架组件3,上撑杆组件8上部随着推杆组件1向下翻转收拢于推杆组件1与后推杆组件3之间。

如图1、图2及图5至图8所示,为了方便观察推车内婴儿的各种情况,本推车设置了换向功能,具体如下:所述推杆组件1包括下部与前支架组件2和后支架组件3销接的推杆1-1、以及设置在推杆1-1上且可沿着推杆滑动的滑动件1-2,所述上撑杆组件8的上部与滑动件1-2转动连接,所述滑动件1-2具有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所述推杆1-1上设有可分别在第一、第二锁定位置对所述滑动件1-2进行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推杆组件1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上述第二锁定机构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赘述及限制。

当推杆组件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推杆组件1位于后支架组件3的上方,所述滑动件1-2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并由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此时乘坐者的朝向与推行者的朝向一致。

当推杆组件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推杆组件1位于前支架组件2的上方,所述滑动件1-2处于第二锁定位置并由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此时乘坐者的朝向与推行者的朝向相对。

当推车需要换向时,仅需解除第二锁定机构对滑动件1-2的锁定,此时翻转推杆组件,滑动件1-2沿着推杆组件1滑动,当推杆组件1换向到位时,第二锁定机构再次锁定滑动件1-2,换向操作十分方便。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1还包括推把1-3,所述推把1-3转动连接于推杆1-1上端,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三锁定机构。上述第三锁定机构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赘述及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折叠撑杆组件6包括前连动件6-1和后连动件6-2,所述前连动件6-1的后部与后连动件6-2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前连动件6-1的前部与前支架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后连动件6-2的的后部与后支架组件3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撑杆组件9下端的延伸部是向后延伸的,所述连动片7的上端与该延伸部转动连接,所述连动片7的下端与所述后连动件6-2转动连接,且连动片7与后连动件6-2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后连动件6-2与后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位置的前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前连动件6-1与后连动件6-2的转动连接处。该锁定机构位置的设置可以避免误操作。上述第一锁定机构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赘述及限制。

为了便于乘坐者脚部搁置,所述前连动件6-1的前部设有踏脚板10。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原理如下:在推杆组件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解除第三锁定机构的锁定,然后向前转动并下压推把1-3,此时推把1-3与推杆1-1相对收拢,接着解除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使底折叠撑杆组件6中部向上折叠收拢,前支架组件2与后支架组件3随之收拢,且在连动片7带动下撑杆组件9上部前转收拢于后支架组件3,上撑杆组件8上部随着推杆组件1继续向下翻转收拢于推杆组件1与后推杆组件3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支架组件与前、后连动件之间在车架下方形成一个四边机构,其推杆组件、后支架组件、上撑杆组件与下撑杆组件之间在车架后方形成一个四边机构,折叠时通过上述两四边机构带动车架整体折叠收拢,结构简单且新颖,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另外,整车杆件较少,折叠时不易产生相互干涉。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