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转换成实用的前后双人婴儿车的单人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0628发布日期:2018-08-31 20:17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能够转换成前后双人婴儿车的单人婴儿车。

这种类型的婴儿车的优点在于,对于陪伴一个儿童或两个儿童的成人,在单人构型中为一个儿童提供单个座椅,在前后双人构型中为两个儿童提供两个座椅。

这还使得可以在与两名不同年龄的儿童步行期间,例如,推着单人构型中的婴儿车的主座椅上的较年幼的儿童行走,而较年长的儿童步行,并且当较年长的儿童累时,让他/她坐在婴儿车的副座椅上,而不必在单人构型中面对庞大的前后双人婴儿车。



背景技术:

从专利us8915516中已知一种能够转换成前后双人、全折叠式婴儿车的单人婴儿车。单座构型与前后双人构型之间的转变通过可伸缩结构的底架提供,该可伸缩结构的底架的长度为了释放主座椅后部的空间而增大,在该主座椅后部的空间处可以为另一个儿童放置副座椅。

然而,一方面,可伸缩结构的底架包括儿童高度的两个侧横杆,每个侧横杆由两个相互接合的管构成,在婴儿车被改为其单人构型或前后双人构型中的任一者时容易导致儿童的皮肤被挤压。此外,为了使用这样的婴儿车,副座椅在步行期间不使用时需要存放起来,这对陪伴儿童的成人造成额外的负担。此外,在以前后双人模式使用婴儿车时,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背部未设置成向后倾斜以使两个儿童中的一个儿童能够躺下。

专利us6676140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两个可套叠座椅(图2)的婴儿车,所述两个可套叠座椅也可以由于简单的转移而彼此分开地定位,使得另一个儿童可以就座(图1)。然而,尽管这种婴儿车具有能够易于展开的副座椅的优点,但是这种婴儿车的设计不能将设备完全折叠成伞形婴儿车构型。

专利us8128103涉及一种伞形婴儿车,该伞形婴儿车设置有附接至主座椅的一个侧部的副座椅,而不存在完全折叠婴儿车的可能性。当在两个儿童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设备时,婴儿车的侧面整体尺寸明显增大,并且可能会伤害坐在副座椅中的儿童的风险相应地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能够转换成前后双人婴儿车的单人婴儿车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需要添加副座椅,并且可以执行婴儿车从其单人构型至前后双人构型的改变,同时保持就座的儿童/儿童完全安全。

为此目的,并且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转换成前后双人婴儿车的单人婴儿车,该婴儿车包括:

-底架

-主座椅,该主座椅安装成具有相对于底架在单人构型与双人构型之间纵向平移移动的能力

-副座椅,该副座椅安装成具有相对于底架在非使用的缩回位置与使用的伸出位置之间纵向平移移动的能力,该非使用的缩回位置位于处于其单人位置的主座椅的下方,该使用的伸出位置位于处于其双人位置的主座椅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特征:

-副座椅包括就座表面和背部,该背部能够在非使用的缩回位置中折叠成抵靠就座表面

-婴儿车包括在副座椅于其缩回位置与其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时用于使副座椅的背部从折叠位置自动移动至展开位置的装置

-主座椅安装成具有经由在底架导轨中滑动的轴纵向平移移动的能力

-主座椅安装成具有在单人位置和/或双人位置中在乘坐者就座的位置与乘坐者躺下的位置之间枢转的能力

-结构底架包括支承前轮的两个前立柱和支承后轮的两个后立柱,其中,定位在底架的同一侧上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借助于主横杆固定在一起

-主座椅安装成具有在副座椅处于其缩回位置时在婴儿车的乘坐者进行乘坐的位置与婴儿车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的能力,在婴儿车的折叠位置中,主座椅被折叠在底架的前立柱之间

-后立柱安装成具有相对于横杆在婴儿车的常规转动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的能力,在婴儿车的折叠位置中,后立柱定位成与前立柱大致平行

-副座椅和用于使该副座椅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容纳在由处于与婴儿车被折叠时采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中的前立柱和后立柱限定的体积中

-用于使副座椅在其缩回位置与其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包括具有c形截面的刚性部件,刚性部件的开口朝向婴儿车的前部定向,并且刚性部件的两个平行支部安装成具有相对于婴儿车底架并且具体是相对于婴儿车的前立柱滑动的能力

-前立柱各自包括用于对c形部件的支部的滑动进行导引的两个轴

-底架包括可伸缩横杆,该可伸缩横杆具有在单人构型或双人构型中的婴儿车的当前使用期间的伸展位置,并且具有在婴儿车被折叠时的收缩位置

-底架的主要结构不是可伸缩式,并且主上横杆也不是可伸缩式

-根据替代性实施方式,底架包括两个侧杆43和两个侧臂36,所述两个侧杆43能够相对于匹配的侧固定支承件33伸出,所述两个侧臂36通过其匹配的端部借助于枢转连接件安装至杆的前端部,其中,当婴儿车从单人构型改变为双人构型时,这些臂的相反的端部在与所匹配的固定支承件33为一体的导轨中平移。

-在这种情况下,副座椅安装成具有相对于杆在副座椅的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平移的能力。

-理想地,婴儿车包括用于将副座椅锁定在中间位置中的装置,其中,当背部折叠成抵靠副座椅的就座表面时,就座表面的背面延伸作为主座椅的就座表面的纵向延伸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该婴儿车的垫,该垫包括限定了两个不同厚度的基部,这两个不同厚度易于弥补可能存在于处于其中间位置的副座椅的所折叠的背部的上表面与主座椅的就座表面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婴儿车的袋,该袋的尺寸能够在婴儿车在其前后双人构型与单人构型之间延伸的方向上改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从下列参照以下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明显:

-图1以1:10的比例示出了处于前后双人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前视图

-图2以1:10的比例示出了处于前后双人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以1:10的比例示出了处于单人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前视图

-图4以1:10的比例示出了处于单人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5a至图5c分别示出了折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三个步骤

-图6a至图6d在图中以1:5的比例分别示出了处于单人构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前视图(b)、前侧视立体图(c),以及俯视图(d)

-图7a至图7d在图中以1:5的比例分别示出了处于前后双人构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前视图(b)、前侧视立体图(c),以及俯视图(d)

-图8a至图8e在图中以1:5的比例分别示出了处于折叠储存构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前视图(b)、前侧视立体图(c),以及俯视图(d)和后侧视立体图

-图9a至图9d在图中以1:5的比例分别示出了处于其中一个儿童躺下的构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前视图(b)、前侧视立体图(c)以及俯视图(d)

-图10示出了具有第一系列附件的处于单人构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了具有第二系列附件的处于前后双人构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了处于前后双人构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婴儿车的主座椅的背部处于向前倾斜位置以用作婴儿睡篮(moses’basket)或婴儿睡袋(buntingbag)类型的附件的支承部,并且其中,副座椅的背部返回至直立位置

-图13示出了处于其中一个儿童躺下的构型的用作用于孩子躺下的垫类型的附件的支承部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公开了一种能够转换成前后双人婴儿车1的单人婴儿车,该婴儿车主要包括:

-底架,该底架根据所示实施方式具有不可伸缩的结构2,其中,这样的底架包括支承前轮的两个前立柱3和支承后轮6的两个后立柱4,其中,定位在底架的同一侧上的前立柱3和后立柱4借助于不可伸缩的主横杆8固定在一起。底架2还包括大致定位在底架的中间高度处的下横杆10,该下横杆10的长度能够在婴儿车目前使用期间的延伸位置(如图2中所示)与婴儿车被折叠时的收缩位置(如图5中所示)之间伸缩。后立柱4略微向后倾斜,并且前立柱3略微向前倾斜,而上横杆8和下横杆10基本水平。

-主座椅11,该主座椅11安装成用于从单人构型转换成前后双人构型,主座椅11具有相对于上横杆8在单人位置(图4)与双人位置(图2)之间纵向平移移动的能力,其中,在单人位置中主座椅11定位在由底架的前立柱和后立柱限定的体积中,在双人位置中,主座椅11定位在底架的后部处(位于由底架的前立柱和后立柱限定的体积后面)。

-副座椅12,该副座椅12安装成具有相对于底架的前立柱3在非使用位置(图4)与伸出的使用位置(图2)之间纵向平移移动的能力,其中,非使用位置缩回到处于其单人位置中的主座椅11的下方,伸出的使用位置位于处于其双人位置中的主座椅的外侧。副座椅12包括就座表面14和背部15,背部15可以在缩回的非使用位置中折叠成抵靠就座表面14。用于使副座椅在其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20包括具有c形截面的两个刚性部件,所述两个刚性部件的开口朝向婴儿车的前部定向,并且所述两个刚性部件的两个平行支部21安装成具有使用外部导轨和轴相对于匹配的前立柱3水平滑动的能力,其中,外部导轨由这样的支部21支承,轴由与这样的导轨接合的这样的匹配的前立柱3中的每个匹配的前立柱支承。当被按压时,用于释放副座椅的前/后运动——该运动与由上支部21支承的轴在轴向上重合——的按钮使副轴能够从缩回位置移动至伸出位置。c形部件的中间支部22具有与匹配的前立柱相同的倾斜度,并且中间支部22在婴儿车的前后双人构型(图2)中与前立柱重合,并且在单人构型(图4)中位于匹配的前立柱后面。

理想地,该婴儿车包括用于在副座椅12在其缩回位置与其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时使副座椅12的背部15从折叠位置自动地移动至展开位置的装置。

更确切地,主座椅11安装成具有使用在定位在底架的上横杆8的内表面上的两个匹配导轨中滑动的这种座椅11的两个侧轴而沿着底架的上横杆8平移移动的能力。

主座椅11还安装成具有绕这样的轴在单人位置和/或双人位置中、在乘坐者就座的位置与乘坐者躺下并向后倾斜的位置之间枢转的能力。此外,主座椅11安装成当副座椅处于其缩回位置时具有在乘坐者就座的位置与婴儿车的向前倾斜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的能力,在婴儿车的向前倾斜的折叠位置中,主座椅11折叠成位于底架的前立柱之间。

与两个轴在轴向上重合的半盘形按钮17必须通过按压来致动以使得轴能够沿着导轨平移,或者使得在座椅从其常规座椅位置、其伸出位置和婴儿车折叠位置转换时这些轴能够枢转。半盘形按钮17用作释放主座椅的运动的器件,并且半盘形按钮17是用于锁定主座椅的器件。

为了能够实现如图5a至图5c所示的婴儿车的完全折叠,后立柱4安装成具有相对于不可伸缩的横杆8在常规转动位置与婴儿车折叠位置之间枢转的能力,在婴儿车折叠位置中,后立柱4定位成大致平行于前立柱3(图5c)并且与用以提供副座椅的运动的c形刚性部件的中间支部22(图4)重合。

当折叠婴儿车时,首先将主座椅11(图5a)向后推到底架外侧,同时副座椅缩回到主座椅下方。

如图5b中所示,然后,主座椅11向前枢转以便被折叠在婴儿车的前立柱3之间,并且把手25在锁定按钮已经释放该把手25的枢转之后也被折叠。

然后,将后立柱4定位在其折叠位置处并如图5c中所示地向前枢转并且到达与c形部件的中间支部22重合的位置。

在该运动期间,在婴儿车被折叠时,可伸缩横杆10在处于单人构型或前后双人构型的婴儿车目前使用期间从该可伸缩横杆10的伸展位置切换至该可伸缩横杆10的收缩位置。

然后,将副座椅、c形刚性部件容纳在在婴儿车的折叠位置中由前立柱和后立柱限定的体积中,并且因此具有最小的总体尺寸。

上述作为示例的底架的不可伸缩的主结构(上横杆8、前立柱3和后立柱4)具有防止操作婴儿车的儿童或成人的手指被夹住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主座椅11能够相对于底架平移移动。

另一种解决方案在于为底架提供一些可伸缩且配备有推荐的安全装置的元件(例如上横杆)。在这种情况下,主座椅可以在平移中固定,并且底架的长度可以延伸,以便增大专用于处于其伸出位置的副座椅的空间,或者主座椅也能够在平移中移动并且仍然增加了这种空间。

这种解决方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6至图13中示出并在上面公开。

图1至图5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图6至图1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共同元件具有相同的名称和标记。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婴儿车的底架32主要包括:

-当婴儿车从单人构型改变为前后双人构型时在平移中保持固定的一部分,以及

-在同一情况下能够在平移中移动的一部分

-底架的所谓的固定部分包括:

o具有在一侧观察时的大致l形形状的两个侧肘部33,所述两个侧肘部33的两个支部分别沿着在儿童就座位置中的主座椅的背部34和主座椅的座椅表面35定位,

o具有大致c形形状的两个小侧拱部37,所述两个小侧拱部37的弧形端在婴儿车处于当前使用位置时(图6a和图7a)向下定向,其中,每个拱部的上端部安装成固定在匹配的肘部33的上端部上,其中,由于腿部38在主座椅的就座表面上方延伸,因此每个拱部的相反的端部定位在主座椅的就座表面上方(例如在座椅上方5cm)。导轨39设置在每个小拱部37的外侧,并且与底架的当婴儿车从单人构型改变为前后双人构型时能够在平移中移动的部分上的附加装置协作

o两个后立柱4

o抓握架41,抓握架41的两个端部安装在两个侧部段42上,两个侧部段42从小拱部37的上端部向上延伸

-底架的所谓的运动部分包括:

o两个水平侧杆43(仅在婴儿车展开时可见),所述两个水平侧杆43安装成具有在中空的匹配肘部33的水平部分内平移的能力;然后或者具有延伸肘部33的匹配的水平部分的两个可伸缩部分。如图7c中所示,每个杆43的前端部支承轴,在该轴上安装婴儿车的匹配的前立柱3

o具有大致c形形状的两个大侧拱部36,所述两个大侧拱部36的弧形端在婴儿车处于当前使用位置(图6a和图7a)时向上定向。每个大拱部36的后端部设置有指状件44,该指状件44在婴儿车从单人构型切换至前后双人构型时接合到匹配的小拱部37的导轨中以沿着这样的导轨在导轨端部之间移动。

大拱部36的前端部通过枢转连接件附接至匹配的水平侧杆43的前端部,该枢转连接件使得在婴儿车从单人构型切换至前后双人构型时能够改变其倾斜度

副座椅12安装成具有副座椅的在主座椅的就座表面下方的缩回构型中平移的能力。

例如,用于平移副座椅的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侧杆43的内表面上的侧导轨、以及设置在副座椅的就座表面上的附加指状件、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装置。

副座椅有利地安装成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在主就座表面35(图6c)下方完全缩回的位置,在该位置中,由大拱部36支承的指状件44安置在小拱部37的顶部后端部处,并且杆43完全储存在肘部中

-相对于这样的主就座表面35(图7c)尽可能向前的位置,在该位置中,由大拱部36支承的指状件44定位在小拱部的底部前端部处,并且杆43在肘部外侧伸出,在该位置中,副座椅12的背部15可以返回至其直立位置,并且沿着杆43存在足够的空间(超过10cm),以将主座椅的就座表面与副座椅12的背部分开,从而为坐在后面的儿童的腿留出空间,

-图9c中所示的中间位置,在该位置中,副座椅的就座表面15部分地被主座椅的就座表面覆盖并且延伸主座椅的就座表面以为躺下的儿童形成支承部。如图9a中可以看到的,主座椅11的就座表面的上表面和向前平放折叠的副座椅的背部15的上表面在高度上可以略微偏移。

在如图9c中所示以及如图中13所示的儿童躺下的中间位置中,婴儿车限定了例如92cm长的支承部,在该支承部上优选地可以附接可折叠的垫,该垫优选地具有侧边缘61和至少前边缘62和/或优选地具有两个高度,这两个高度考虑到上文提及的主座椅11的就座表面的上表面与在下面向前缩回的副座椅的背部15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偏移(前面比后面厚),使得垫的上表面是平的。

侧边缘61和前边缘62可以通过释放将侧边缘61和前边缘62连接至其相邻边缘的系带64而分开,但是侧边缘61和前边缘62可以相对于垫的基部63的匹配的侧铰接,以便折叠侧边缘61和前边缘62,并且组件可以被再次折叠以减小其整体尺寸并放入婴儿车的袋子中。

就这一点而言,图10和图11示出了定位在座椅的就座表面下方的储物箱67,该储物箱67由使得当婴儿车在前后双人构型与单人构型之间切换时可以与婴儿车一起纵向延伸的材料或结构制成。

如图10中所示,该婴儿车可以包括其他附件,比如:

-用于移动终端66比如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话的支承件,该支承件例如被夹在大拱部上,

-用于滑板车70或具有管状部件的任何其他物体的支承件,

-防护罩,该防护罩具有抗雨水或紫外线的保护涂层,该防护罩可以折叠在例如由拉链69封闭的罩内的口袋中,

-如图11中所示的篮71,该篮71可以在副座椅的伸出位置中倚靠副座椅,并且该篮子71设置有用于将其附接至副座椅的装置

-如图12中所示的婴儿睡袋72,该婴儿睡袋72附接在主座椅的背部的后面,睡袋72具有向前倾斜的位置,当然,其中,该睡袋和背部的后部设置有附加的附接装置。

-如图1中所示,副座椅12可以包括具有u形形状的搁脚板46,该搁脚板46的两个端部附接至就座表面14的前边缘47的端部,并且然后,坐在主座椅上的单个儿童将能够达到搁脚板46(图6a,对就坐在副座椅(图7)上的儿童而言)。

为了折叠/展开婴儿车,可以将后立柱安装成具有绕与肘部的角度(图8中示出的替代性实施方式)或与小拱部37的上端部(图7中示出的替代性实施方式)一致的水平轴枢转的能力,然后,该婴儿车还包括辅助加强后立柱50。

根据该实施方式,如图8中所示,婴儿车通过以下方式从单人构型折叠:

-将后立柱4枢转至座椅的重叠的就座表面下方

-向下折叠抓握架从而沿着后立柱4定位。

以上作为示例描述了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创建本发明的不同的替代性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