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2599发布日期:2019-01-05 08:5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车辆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挡泥结构,该挡泥结构具有流动调节部,该流动调节部在其中布置车轮的车轮罩的后端部处设置的挡泥部处朝向车辆下侧和车辆后侧延伸(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5943093(jp5943093b))。消声器和燃料箱被布置在车辆的下部处(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3-3838(jp2003-3838a))。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朝向车辆下侧和车辆后侧延伸的流动调节部中,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在车辆的行驶期间已经被流动调节部引导并且已经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可能被分散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并且存在这样的可能,即,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的稳定化可能变得困难。

在消声器或燃料箱的一部分比下边梁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的情形中,突出的消声器或燃料箱的所述部分在车辆的行驶期间变成障碍物。结果,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在车辆的下表面侧上流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可能被分散并且流动到车辆后侧,诸如被朝向障碍物的后表面侧移动,或者存在这样的可能,即,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的稳定化可能变得困难。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可以抑制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的分散。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包括流动调节构件,所述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突出构件的后方,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突出构件比下边梁、前保险杠或后保险杠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流动调节构件被构造成调节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流动调节构件具有主部和设置在流动引导构件的端部的下部处的引导部,引导部相对于主部朝向车辆后侧倾斜,使得引导部和车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引导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突出构件的后方,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突出构件比下边梁、前保险杠或后保险杠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引导部被设置在流动引导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部处,以便关于主部朝向车辆后侧倾斜,使得引导部和车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引导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减小。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已经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流动。因此,抑制了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的分散。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引导部可以包括倾斜表面,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包括倾斜表面,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倾斜表面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倾斜表面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当从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倾斜表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引导部的倾斜表面被设置成使得当从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倾斜表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倾斜表面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引导部可以包括弯曲表面,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弯曲表面的曲率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包括弯曲表面,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弯曲表面的曲率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弯曲表面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弯曲表面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当从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弯曲表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引导部的弯曲表面被设置成使得当从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倾斜表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引导部的端部而增大。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弯曲表面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引导部可以具有悬伸部,所述悬伸部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进一步延伸,并且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朝向车辆后侧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引导部具有悬伸部,所述悬伸部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进一步延伸,并且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朝向车辆后侧延伸。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悬伸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流动调节构件可以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的上部处具有切口部,并且引导部具有悬伸部,所述悬伸部比所述切口部进一步朝向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悬伸并且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朝向车辆后侧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流动调节构件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的上部处具有切口部,并且引导部具有悬伸部,所述悬伸部比所述切口部进一步朝向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悬伸并且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朝向车辆后侧延伸。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悬伸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并且流动通过切口部的空气被有效地结合到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流动调节构件可以具有副引导部,副引导部被设置在引导部上方,使得副引导部相对于引导部朝向车辆后侧倾斜,使得副引导部和车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副引导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流动调节构件具有副引导部,副引导部被设置在引导部上方,使得副引导部相对于引导部朝向车辆后侧倾斜,使得副引导部和车辆后端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副引导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减小。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和副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倾斜表面的最大高度可以等于流动调节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引导部的倾斜表面的最大高度等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的高度。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倾斜表面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弯曲表面的最大高度可以等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引导部的弯曲表面的最大高度等于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的高度。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弯曲表面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突出构件可以是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一个,流动调节构件可以被设置在车轮罩的后下部处,并且引导部可以被设置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突出构件是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一个,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车轮罩的后下部处,并且引导部被设置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前轮或后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突出构件可以是备用轮胎,并且流动调节构件可以被设置在后保险杠的下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突出构件是备用轮胎,并且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后保险杠的下表面上。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备用轮胎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突出构件可以是消声器,并且流动调节构件可以被设置在消声器的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突出构件是消声器,并且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消声器的后方。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消声器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突出构件可以是燃料箱,并且流动调节构件可以被设置在燃料箱的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突出构件是燃料箱,并且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燃料箱的后方。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燃料箱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底部结构中,引导部可以被设置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引导部被设置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有效地流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包括流动调节构件,所述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突出构件的后方,当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突出构件比下边梁、前保险杠或后保险杠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流动调节构件被构造成调节在车辆的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部具有用于将空气流朝向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引导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车辆行驶期间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被流动调节构件朝向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引导。因此,抑制了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的分散。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流动调节构件的车辆底部结构,所述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一个轮中的车轮罩的后下部处。流动调节构件被构造成调节在车辆的行驶期间从车辆前侧沿着前轮或后轮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下部具有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引导空气流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车辆的行驶期间已经沿着突出构件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沿着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在流动调节构件的端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流动。因此,抑制了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的分散。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图示包括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图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的透视图和放大前视图;

图3是图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的引导部的底视图;

图4是在沿着图2中的线iv-iv的箭头方向上看到的截面视图;

图5是在沿着图2中的线v-v的箭头方向上看到的截面视图;

图6是图示由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形成的空气流的示意性视图;

图7是图示由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形成的空气流的放大示意性视图;

图8是图示与第二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的示意性视图;

图9是图示与第三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的前视图;

图10是图示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的前视图;

图11是图示与第五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的前视图;

图12是与图4相当的截面视图,图示了与第六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

图13是与图5相当的截面视图,图示了与第六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

图14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备用轮胎后方的情形的透视图;

图15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消声器和燃料箱的后方的情形的透视图;

图16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备用轮胎后方的情形的底视图;

图17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消声器和燃料箱的后方的情形的底视图;

图18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备用轮胎后方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19是图示由设置在备用轮胎后方的流动调节构件形成的空气流的放大示意性视图;

图20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消声器后方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21是图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燃料箱后方的情形的侧视图;并且

图22是图示由与比较示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形成的空气流的放大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实施例。为了描述的方便,如在相应的图中适当地图示的,箭头up指示车辆向上方向,箭头fr指示车辆向前方向,并且箭头rh指示车辆向右方向。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被描述的情形中,除非另外指出,这些方向相应地指示车辆上下方向中的上和下、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前和后、以及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中的左和右。

第一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挡泥部15被分别设置在车轮罩14的后下部上,车辆12的前轮36和后轮38被布置在车轮罩14中。组成车辆底部结构10的由树脂制成的流动调节构件20被一体地附接到设置在每个车轮罩14处的挡泥部15的下端部。

流动调节构件20可以被单独设置在前轮36的挡泥部15处或者被单独设置在后轮38的挡泥部15处。因此,以下将描述设置在前轮36侧上的流动调节构件20。前轮36和后轮38是突出构件的示例,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的侧视图中,所述突出构件比下边梁16、前保险杠17或后保险杠18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

如在图6中所示,流动调节构件20调节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已经从车辆前侧沿着前轮36(包括轮胎和车轮)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下文中称为“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并且被形成为大体上长方形形状,在当从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的前视图中,所述长方形形状以车辆宽度方向作为纵向方向。

如在图2中所示,流动调节构件20具有主部21和引导部22。引导部22被形成为用于在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车辆宽度方向端部)20处的下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引导空气流a2的形状。即,如在图3中所示,引导部22被形成为相对于主部朝向车辆后侧倾斜,使得引导部和车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引导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减小。

更详细地,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引导部22由倾斜表面24构成,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的侧视图中,倾斜表面24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θ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逐渐变大。如在图2中所示,倾斜表面24被设置成使得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前视图中,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h(也参见图4和图5)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逐渐变高。

换言之,如在图7中所示,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由第一平表面24a和第二平表面24b构成,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第一平表面24a被以大体上三角形形状看到,且第二平表面24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平表面24a连续并且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前视图中第二平表面24b被以大体上梯形形状看到。第二平表面24b的面积被形成为大于第一平表面24a的面积。

在包括与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中,将描述其操作。

如在图6中所示,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在平面视图中,至少空气流a1和空气流a2被形成,其中空气流a1沿着车辆1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面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空气流a2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

这里,如在图22中所示,在车辆包括不具有引导部22的与对比示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120的情形中,如在图6中的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的至少一部分变成空气流b,所述空气流b在从前轮36的后部和车轮罩14的后部之间的间隙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同时(在向前轮36的后方移动的同时)通过流动调节构件120的下端部朝向车辆后侧流动。

因此,存在的可能是,被流动调节构件120引导的空气流b被分散,并且从流动调节构件120的后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即,在不具有引导部22的流动调节构件120中,难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收集(引导)空气流a2,所述空气流a2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结果,存在难以使空气流a2稳定化的可能。

与以上相比,在车辆12包括具有引导部22(倾斜表面24)的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情形中,如在图6中的实线的箭头所示和图7中所示,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可以被有效地使得沿着流动调节构件20的引导部22中的倾斜表面24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流动(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收集并且使得朝向车辆后侧流动)。

因此,由流动调节构件20的引导部22引导的空气流a2变成竖直旋涡的空气流a3,并且变成竖直旋涡的空气流a3被从引导部22的下端部朝向引导部22的后表面进一步周围流动的空气流a2增强。换言之,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的流速被空气流a3加速,并且前轮36的后方流动的空气流a2的惯性力被增大。

因此,由惯性力的缺少导致的空气流的损失(空气流b被在前轮36的后方移动或者空气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向外吸出)被进一步减少,并且,抑制空气流a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分散。即,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可以被稳定化,并且前轮36的行为可以被稳定化。因此,可以提高车辆12的转向稳定化性能,并且也可以进一步减少车辆12的空气阻力。

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的流动调节构件20调节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行驶风)。因此,流动调节构件20具有与被布置在前轮36的前方以便不施加行驶风到前轮36的前部的流动调节构件(未示出)不同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二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等同的部件将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也包括共同操作)。

如在图8中所示,与引导部22等同的副引导部26被形成在与第二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中的上部处。换言之,副引导部26被形成在引导部22上方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处,所述副引导部26具有倾斜表面28,倾斜表面28朝向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指向。

即,副引导部26的倾斜表面28也由第一平表面28a和第二平表面28b构成,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第一平表面被以大体上三角形形状看到,第二平表面28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平表面28a连续并且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前视图中被以大体上梯形形状看到。第二平表面28b的面积被形成为大于第一平表面28a的面积。

利用具有如上提到的副引导部26的与第二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在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并且沿着流动调节构件20中的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朝向车辆后侧流动,并且沿着副引导部26的倾斜表面28朝向流动调节构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和车辆后侧流动。因此,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分散可以被进一步抑制。

更具体地,当副引导部26不被形成在引导部22上方时,存在的可能是,已经朝向引导部22上方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流动的空气流a2的一部分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的后方被移动。

然而,当副引导部26被形成在引导部22上方时,可以抑制空气流a2的一部分在流动调节构件20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的后方被移动的情形,并且可以稳定地使空气流a2的一部分朝向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的车辆后侧流动。

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三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等同的部件将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也包括共同操作)。

如在图9中所示,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前视图中,与该第三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引导部22的一部分比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向内悬伸。更具体地,引导部22具有悬伸部23,该悬伸部大体上以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在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悬伸,并且使得构成倾斜表面24的第二平表面24b的面积大于第一实施例的面积。

利用具有如上提到的悬伸部23的与第三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被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并且特别是具有悬伸部23的第二平表面24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被进一步收集。因此,空气流a2沿着倾斜表面24更靠近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因此,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分散可以被进一步抑制。

第四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部件等同的部件将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也包括共同操作)。

如在图10中所示,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的上部处的切口部30。流动调节构件20的引导部22也具有悬伸部23,悬伸部23大体上以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在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悬伸,类似于第三实施例。更具体地,引导部22具有悬伸部23,所述悬伸部23比切口部30的下端部30b及上端部3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向内悬伸。

尽管图示的切口部30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前视图中以大体上半圆弧形状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切口部30可以大体上被以“l”形状形成。切口部30可以被形成为包括第二平表面24b的上端部。即,如由假想线k图示的,包括悬伸部23的第二平表面24b的上端部可以被切除。

利用具有如上提到的切口部30和悬伸部23的与第四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沿着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在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并且已经流过切口部30的空气流a2(未图示)被使得更有效地结合朝向车辆后侧流动并且变成竖直旋涡的空气流a3(参见图7)。

因此,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分散可以被进一步抑制。另外,当形成如上提到的切口部30时,例如即使在障碍物g比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更靠近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情形中,也存在的优点在于,空气流a2可以被使得朝向车辆后侧流动同时避开障碍物g(在障碍物g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切口部30之间经过)。

第五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五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部件等同的部件将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也包括共同操作)。

如在图11中所示,与第五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的最大高度hm被使得等于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的高度hs。即,构成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的第一平表面24a和第二平表面24b被形成为变得大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一平表面24a和第二平表面24b的最大值。

利用具有如上提到的倾斜表面24的与第五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沿着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在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更大量地)流动。因此,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分散可以被进一步抑制。

另外,图示的引导部22被构造成具有悬伸部23,悬伸部23以大体上直角三角形形状比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2a进一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并且向车辆后侧悬伸,并且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平表面24b的面积变大。然而,悬伸部23可以不被形成在与第五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处。

第六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六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部件等同的部件将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也包括共同操作)。

如在图12和图13中所示,与第六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引导部22由弯曲表面34构成,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的侧视图中,弯曲表面34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θ(曲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逐渐变大。尽管因为引导部22类似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引导部所以引导部22的图示被省略,但是弯曲表面34被设置成使得,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前视图中,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h从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逐渐变高。

利用具有如上提到的弯曲表面34的与第六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沿着前轮3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表面36a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沿着引导部22的弯曲表面34在流动调节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更有效地流动。因此,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分散可以被进一步抑制,并且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2可以被稳定化。

另外,甚至如上提到的弯曲表面34可以被类似于第二至第五实施例那样形成。即,具有弯曲表面34的副引导部26可以被形成在具有弯曲表面34的引导部22上方,并且悬伸部23可以被形成在弯曲表面34上。切口部30可以被形成在弯曲表面34上方,或者弯曲表面34的最大高度hm可以被使得等于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端部20a中的高度hs。

第七实施例

将描述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部件等同的部件将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也包括共同操作)。

如在图14至图21中图示的,引导部22被相应地形成在关于第七实施例的流动调节构件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下部(下文中称为“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下部”)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引导部22可以被应用到第七实施例的引导部22,并且与第五实施例相关的引导部22被应用到图示作为一个示例。

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具有下端部,所述下端部大体上以直角朝向车辆前侧弯曲(参见图19)。即,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大体上以直角朝向车辆前侧弯曲的弯曲部32被一体地形成在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处。弯曲部32可以被形成在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的流动调节构件20处。

如在图1中所示,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被附接到备用轮胎40的后侧,即,后保险杠18的下表面,被附接到消声器42的后侧,或者被附接到燃料箱44的后侧。即,在第七实施例中,备用轮胎40、消声器42和燃料箱44是突出构件的示例,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所述突出部比下边梁16、前保险杠17或后保险杠18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

如在图18中图示的,其上端部被附接到后保险杠18的下表面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弯曲部32)的高度位置大体上等于备用轮胎40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如上所述,与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比备用轮胎40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的情形相比,车辆12的空气阻力被进一步减小。

如在图20中图示的,其上端部被附接到消声器42的车辆后侧(例如,排气管43的下端部)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弯曲部32)的高度位置大体上等于消声器42的后端部侧上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如上所述,与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比消声器42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的情形相比,车辆12的空气阻力被进一步减小。

如在图21中图示的,其上端部被附接到燃料箱44的车辆后侧(例如,从燃料箱44朝向车辆后侧延伸的凸缘部45的后端部)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弯曲部32)的高度位置大体上等于燃料箱44的后端部侧上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如上所述,与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比燃料箱44的下表面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突出的情形相比,车辆12的空气阻力被进一步减小。

这里,备用轮胎40的后侧变成这样一个部分,在该部分处,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已经从车辆前侧流动的空气流a4(参见图16)的流速低于其他部分。因此,存在的可能是,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已经沿着备用轮胎40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4的一部分周围地流动到备用轮胎40的后端部侧。

类似地,消声器42的后侧和燃料箱44的后侧变成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处,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已经从车辆前侧流动的空气流a5、a6(参见图17)的流速低于其他部分。因此,存在的可能是,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已经沿着消声器42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5的一部分朝向消声器42的后端部侧周围地流动,并且存在的可能是,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已经沿着燃料箱44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6的一部分朝向燃料箱44的后端部侧周围地流动。

然而,如在图14至图21中图示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下部处分别具有引导部22的流动调节构件20被布置在备用轮胎40的后侧、消声器42的后侧和燃料箱44的后侧中的每一个上。因此,因为空气流a4、a5、a6沿着相应的引导部22的倾斜表面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侧上朝向车辆后侧流动,所以可以抑制上述空气流a4、a5、a6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的混乱。

因为大体上以直角向车辆前侧弯曲的弯曲部32被形成在与第七实施例相关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下端部处,所以空气流a4、a5、a6不容易被朝向车辆下侧引导。即,当弯曲部32不被形成在流动调节构件20处时,存在的可能是,空气流a4的一部分可以朝向车辆下侧流动,例如,如由图19中的假想线图示的。然而,当弯曲部32被形成在流动调节构件20处时,空气流a4的一部分不容易朝向车辆下侧流动,例如,如由图19中的实线图示的。

因此,在车辆12的行驶期间沿着备用轮胎40、消声器42和燃料箱44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4、a5、a6朝向车辆下侧的分散,以及由上述混乱导致的分散可以被抑制,并且朝向车辆后侧流动的空气流a4、a5、a6可以被稳定化。

如上所述,尽管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但是与本实施例相关的车辆底部结构10不限于图示的车辆底部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做出设计改变。例如,倾斜表面24和弯曲表面34可以满足角度θ(曲率)的以上限定和高度h的限定中的至少一个。

如上所述,在各个实施例中的构造可应用到彼此。例如,形成为弯曲表面34的引导部22可以被形成在应用在第七实施例中的流动调节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下部处。突出构件不限于前轮36、后轮38、备用轮胎40、消声器42和燃料箱44。

设置在消声器42的后方的流动调节构件20不限于流动调节构件20被设置在排气管43处的构造,并且可以被构造成被直接设置在消声器42的后端部处。类似地,设置在燃料箱44的后方的流动调节构件20不限于流动调节构件20被设置在凸缘部45处的构造,并且可以被构造成被直接设置在燃料箱44的后端部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