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弧高速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9353发布日期:2020-02-14 22:5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踏弧高速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自行车,尤其是一种踏弧高速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众知,现有诸多小轮径脚踏自行车,车速慢,而大轮径脚踏自行车体积大,存放、携带不便,尤其是常时坐骑不仅加剧人体膝踝关节磨损,还遭受鞍座挤压而引发人体皮肤组织充血及致器官发炎,而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踏弧高速折叠自行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车由前、后车叉体、左右踏弧驱动器及折叠机构组成。其中前车叉体包括:u字形的车前叉,上接带折叠机构y字形的车把,下连车前轮及置有凸关节的弧形管状车前大梁;后车叉体包括:由i字形左支管,右、下u字形支架及圆管形定位套构成的置有凹关节的三角形后车叉及车后轮;左右踏弧驱动器包括:置入圆管形定位套内孔左右滚动轴承的圆柱形左右芯轴分别与左右主动扇形齿轮,i字形左右踏弧臂及左右连接键作水平垂直中心线持15°-20°夹角连接,旨在提高两齿轮传动比及车速,左右主动扇形齿轮与内置单向、间歇机构飞轮的左右被动圆柱齿轮两轴心线持15°以上夹角啮合,提高两齿轮耐冲击性能,并依次驱动与之同轴、同滚动轴承上的左右圆盘大链轮、链条、圆形张弛轮及置于车后轮上的左右飞轮,另,长方形的左右踏弧板与左右踏弧臂之下端为垂直连接手持车把,脚踩左右踏弧板作往复推、拉弧运动,作用于左右驱动器致车前行;折叠机构包括:一端置固于车前大梁末端、两侧边带有各两铰孔圆形或方形内为外锥体结构的凸关节及一端置固于后车叉始端,两侧边带有两铰孔圆形或方形内为内椎体结构的凹关节及两铰轴,作用于车把、车身之对折。

左右主动扇形齿轮包括:上端与左右芯轴连接,下端外螺纹与左右扇齿中心套内孔为动配合连接i字形的左右扇臂和旋入下端外螺纹且位于左右扇齿中心套上下端的六角左右调节螺母及置固于中心套上的左右定位螺钉,作用于主动扇形齿轮旋转半径之调节。

左右踏弧驱动器:其左右芯轴,滚动轴承及定位套采用同套不同轴,其余构件左右区分,伺职于左右,两套传动机构之设计,旨在提高车速及站式、左右脚错步分踏,同步齐踏两种驱车方式,缓解人体单一运动所致的疲劳感。

本车首选聚甲醛高分子材料,齿轮缕空注射成型设计,在于增加和提高两齿轮的机械强度、耐冲击、耐磨、耐疲劳的使用性能及降低车体重量及生产成本,其刹车装置将选用现有刹车技术完成制备。

本车有益效果:站式两种踏骑方式可减轻对人体膝踝关节磨损及疲劳,左右两套踏弧驱车机构,二级传动,传动比大,高车速,力矩大,往复踏弧驱车运动惯性叠加省力,重心低,行车稳,车身、车把可对折,便携,适于绿色出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前叉、2车后叉、3车前轮、4车把、5车后轮、6活动铰轴、7定位套、8芯轴、9踏弧臂、10踏弧板、11主动扇形齿轮、12被动圆柱齿轮、13大链轮、14链条、15飞轮、16车前大梁、17调节螺母、18扇臂、19折叠机构、20张弛轮、21扇齿中心套、22凸关节、23凹关节、24定位螺钉、25铰轴、26滚动轴承、27连接键、28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车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的踏弧高速折叠自行车,由前、后车叉体,左右踏弧驱动器及折叠机构组成。其中的前车叉体包括:前车叉1上接置有折叠机构19的车把4,下连车前轮3及置有凸关节22的车前大梁16;后车叉体包括:下端置有凹关节23、上端置有定位套7的车后叉2与之相连置有飞轮15的车后轮5;左右踏弧驱动器包括:置入车后叉2上端的定位套7内孔左右滚动轴承26的左右芯轴8分别与左右主动扇形齿轮11及左右踏弧臂9与长方形的左右连接键27作水平垂直中心线,且15°-20°夹角连接,提高传动比及车速;左右主动扇形齿轮11与置于车后叉2下支架上内置单向、间歇运动机构飞轮15的左右被动圆柱齿轮12两轴心线15°以上夹角啮合,提高其齿轮的耐冲击性能,并依次驱动与之同轴28,同滚动轴承26的左右大链轮13、链条14、张弛轮20、飞轮15及车后轮5,上端与左右芯轴8连接的左右踏弧臂9之下端与左右踏弧板10垂直连接手持车把4,脚踩左右踏弧板10作往复推、拉弧运动,作用于左右驱动器致车后轮5前行;折叠机构包括:一端置固于车前大梁16末端的凸关节22,一端置固于车后叉2始端的凹关节23及连于两关节间的铰轴25和活动铰轴6,作用于车身、车把之折叠。

左右主动扇形齿轮包括:上端与左右芯轴8连接,下端外螺纹与左右扇齿中心套21内孔为动配合连接的左右扇臂18和旋于外螺纹中心套21上下端的六角左右调节螺母17及旋置于中心套21上的定位螺钉2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