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的篷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333发布日期:2018-09-11 23:0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的篷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一般都具有可以收折的顶篷,用于遮挡太阳。传统的顶篷的篷架一般都是转动连接在车架的手推杆上,一般都是先转动篷架而使篷架到手推杆上,然后推动手推杆相对支撑杆转动,操作也比较的便捷。但是对于手推杆与支撑杆是滑动连接的车架,需要先向后转动篷架,然后推动手推杆滑行而收合手推杆,然后再次向前转动篷架,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操作不便捷。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婴儿车的篷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婴儿车的篷架结构,所述的婴儿车具有能够相对滑动的支撑杆1和U形手推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结构包括与支撑杆1滑动连接的滑行座3,所述的滑行座3上设有横跨婴儿车的U形后篷杆4,所述的滑行座3上还设有能相对其转动的铰接座5,所述的铰接座5上设有横跨婴儿车的U形前篷杆6,所述的篷架结构还包括设在手推杆2上并与U形后篷杆4顶部可拆卸连接的推动部7,在手推杆2与支撑杆1相对滑行时,所述的手推杆2通过推动部7带动滑行座3沿支撑杆1滑行。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篷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部7包括U形的推动杆71,所述的推动杆71的开口端连接在手推杆2上,所述的推动杆71上设有能够通过挤压而将U形后篷杆4卡入的卡接槽72。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篷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1上设有截面呈T形的滑轨11,所述的滑行座3上设有与滑轨11配合的滑槽。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篷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推杆2上设有解锁部件8,所述的解锁部件8包括在用手旋转时能够拉动手推杆2内的拉索而使婴儿车的卡锁部件脱开的旋转套81,所述的旋转套81设在U形推动杆7的内侧,所述的旋转套81上设有卡槽82,所述的推动杆7内设有能够横向运动而与卡槽82卡合或脱离的滑动钮83,所述的滑动钮83与推动杆7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84。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篷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后篷杆4为圆柱形杆,所述的卡接槽72的开口小底部大并且内壁呈弧面。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篷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前篷杆6的截面呈长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婴儿车折叠时,只需向后转动U形前篷杆,然后在向下推动而收合手推杆的同时,手推杆通过其上的推动部推动U形后篷杆的顶部,从而使篷架也沿支撑杆向下滑行,达到收折篷架的目的,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推动部与U形后篷杆的顶部是可拆卸连接,所以当婴儿车从厂家出厂包装运输时,U形后篷杆与推动部分离,滑行座从支撑杆上滑出拆掉,所以整个篷架结构可以拆卸下来,包装箱的体积可以减小,减小装箱体积,篷架结构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被挤坏。

2、本实用新型的推动部包括U形的推动杆,推动杆的开口端连接在手推杆上,在施加推力时,推力从U形推动杆的两侧直接传递到U形后篷杆的顶端,传力效果好,避免U形后篷杆左右受力不均而存在晃动,推动杆通过卡接槽与U形后篷杆卡接,在连接时通过挤压就将U形后篷杆卡入到卡接槽内,装配不需要其它工具,非常的便捷。

3、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内设有能够横向移动并与旋转套上的卡槽卡合或脱离的滑动钮,所以在婴儿车需要解锁折叠时,需要用手先横向推动滑动钮,使滑动钮与旋转套上的卡槽脱离,脱离以后才转得动旋转套,因此,滑动钮起到了二次锁定的作用,安全性更好,因为在用手握住旋转套推着婴儿车行走时,如果碰到下坡或上坡,握住旋转套的手很容易使旋转套发生转动,从而使婴儿车误折叠,存在安全隐患,但是采用横向滑动钮以后,如果滑动钮不与卡槽脱开,那么旋转套就不能转动,因此确保了安全。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婴儿车上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婴儿车上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婴儿车上时的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婴儿车的篷架结构,所述的婴儿车具有能够相对滑动的支撑杆1和U形手推杆2,所述的篷架结构包括与支撑杆1滑动连接的滑行座3,所述的滑行座3上设有横跨婴儿车的U形后篷杆4,所述的滑行座3上还设有能相对其转动的铰接座5,所述的铰接座5上设有横跨婴儿车的U形前篷杆6,所述的篷架结构还包括设在手推杆2上并与U形后篷杆4顶部连接的推动部7,在手推杆2与支撑杆1相对滑行时,所述的手推杆2通过推动部7带动滑行座3沿支撑杆1滑行。婴儿车折叠时,只需向后转动U形前篷杆6,然后在向下推动而收合手推杆2的同时,手推杆2通过其上的推动部7推动U形后篷杆4的顶部,从而使篷架也沿支撑杆1向下滑行,达到收折篷架的目的,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推动部7与U形后篷杆4的顶部是可拆卸连接,所以当婴儿车从厂家出厂包装运输时,U形后篷杆4与推动部7分离,滑行座3从支撑杆1上滑出拆掉,所以整个篷架结构可以拆卸下来,包装箱的体积可以减小,减小装箱体积,降低运输成本,篷架结构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被挤坏。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推动部7包括U形的推动杆71,所述的推动杆71的开口端连接在手推杆2上,所述的推动杆71上设有能够通过挤压而将U形后篷杆4卡入的卡接槽72。在施加推力时,推力从U形推动杆71的两侧直接传递到U形后篷杆4的顶端,传力效果好,避免U形后篷杆4左右受力不均而存在晃动,推动杆71通过卡接槽72与U形后篷杆4卡接,在连接时通过挤压就将U形后篷杆4卡入到卡接槽72内,装配不需要其它工具,非常的便捷,当需要拆卸时,用力拉动就能将U形后篷杆4从卡接槽72内拉出。所以,婴儿车在出厂时,篷架结构与车架是分离的,以便减小装箱体积,降低运输成本,当婴儿车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消费者可以自己将滑行座3安装到支撑杆1上,并将U形后篷杆4卡入到卡接槽72内。而且,如果消费者在某种场合需要将U形后篷杆4从卡接槽72内拆下时,也只要用力拉出即可。U形后篷杆4与推动部7的可拆卸连接使得篷架结构适用度更广,供用户的自主选择更多,为生活带来便利。

如图1所示,所述的支撑杆1上设有截面呈T形的滑轨11,所述的滑行座3上设有与滑轨11配合的滑槽(图中未标出)。通过T形滑轨11与滑槽配合,导向性好,滑行非常的平稳,不会出现卡滞。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手推杆2上设有解锁部件8,所述的解锁部件8包括在用手旋转时能够拉动手推杆2内的拉索而使婴儿车的卡锁部件脱开的旋转套81,所述的旋转套81设在U形推动杆7的内侧,所述的旋转套81上设有卡槽82,所述的推动杆7内设有能够横向运动而与卡槽82卡合或脱离的滑动钮83,所述的滑动钮83与推动杆7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84。所以在婴儿车需要解锁折叠时,需要用手先横向推动滑动钮83,使滑动钮83与旋转套81上的卡槽82脱离,脱离以后才转得动旋转套81,才能通过拉索拉动卡锁部件脱开而解锁,因此,滑动钮83起到了二次锁定的作用,安全性更好。因为在用手握住旋转套81推着婴儿车行走时,如果碰到下坡或上坡,握住旋转套81的手很容易使旋转套81发生转动,从而使婴儿车误折叠,存在安全隐患,但是采用横向滑动钮83以后,如果滑动钮83不与卡槽82脱开,那么旋转套81就不能转动,婴儿车就不能折叠,因此确保了安全。

如图1所示,所述的U形后篷杆4为圆柱形杆,所述的卡接槽72的开口小底部大并且内壁呈弧面。因此,在U形后篷杆4与卡接槽72卡接连接时装配非常的方便,圆柱形杆很容易就挤压而卡入到卡接槽72内,拆卸时也可以容易地将U形后篷杆4与推动杆71分离。

如图1所示,所述的U形前篷杆6的截面呈长方形。U形前篷杆6是用于支撑篷布的前边沿,因此,与篷布的接触面积要较大,确保对篷布边沿的较好支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