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室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755发布日期:2018-09-18 22:3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室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空气室结构是白车身结构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从连接关系上,空气室起到衔接前围板总成、风窗框总成和侧围总成的作用;从安装功能上,空气室需要为雨刮电机、发动机盖铰链、外饰盖板等零件提供安装点;从非安装功能上,空气室为空调进气提供进风通道,并需要保证淋雨密封性;繁杂的功能使得空气室的钣金结构变得复杂,同时铰链安装点的强度功能失效、淋雨密封性的失效也在空气室结构上频繁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室结构及汽车,解决了汽车空气室淋雨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室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空气室结构包括:

空气室上板;

与所述空气室上板固定连接的空气室下板;其中,所述空气室上板与所述空气室下板之间形成相对两端具有开口的空腔;

与所述空气室下板的第一端连接的左A柱和与所述空气室下板的第二端连接的右A柱,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且所述左A柱和所述右A柱分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个开口处,所述左A柱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所述右A柱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孔。

可选地,所述空气室下板弯折形成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相邻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具有开口的凹槽;

其中,所述空气室上板盖设于所述空气室下板上,封闭所述上端面的开口,形成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具有开口的空腔。

可选地,在所述空气室下板的底面,靠近所述左A柱的一端形成有朝靠近所述左A柱的方向延伸,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

在所述空气室下板的底面,靠近所述右A柱的一端形成有预设高度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凸起的顶面为呈预设角度倾斜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二斜面从所述空气室下板的底面位置处倾斜向上延伸;

在所述第二斜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空气室结构还包括:挡水板,与所述第二斜面固定连接,且至少围绕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远离所述空气室上板的边缘部分设置。

可选地,所述左A柱包括:左A柱内板、左前指梁和左A柱外板;

其中,所述左A柱内板连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的第一端;

所述左前指梁固定在所述左A柱内板上,所述左A柱外板固定在所述左前指梁上。

可选地,在所述左A柱内板靠近所述空气室下板底面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为四边形。

可选地,所述右A柱包括:右A柱内板、右前指梁和右A柱外板;

其中,所述右A柱内板连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的第二端;

所述右前指梁固定在所述右A柱内板上,所述右A柱外板固定在所述右前指梁上。

可选地,在所述右A柱内板靠近所述空气室下板底面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为圆形。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排水孔处安装有连通所述右A柱内板、右前指梁以及右A柱外板的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穿设在所述右前指梁上的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空气室上板开设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空气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中的空气室结构,通过在左A柱和右A柱分别开设排水孔,有效保证了车辆在雨天行驶时,流入空气室的雨水不会进入车体内,直接通过排水孔流出车外,且该空气室结构涉及的钣金件结构简单,冲压工艺成型性好,零件数量少,极大的降低了焊接工装的数量和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室结构的轴测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室下板与A柱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排水孔位置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排水孔位置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室结构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1、空气室上板,2、空气室下板,3、左A柱,4、右A柱;

21、第一斜面,22、凸起,23、挡水板,31、第一排水孔,32、左A柱内板,33、左前指梁,34、左A柱外板,41、第二排水孔,42、右A柱内板,43、右前指梁,44、右A柱外板,45、排水管;

221、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室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空气室结构包括:

空气室上板1;与所述空气室上板1固定连接的空气室下板2;其中,所述空气室上板1与所述空气室下板2之间形成相对两端具有开口的空腔;

与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第一端连接的左A柱3和与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第二端连接的右A柱4,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且所述左A柱3和所述右A柱4分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个开口处,所述左A柱3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31,所述右A柱4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孔41。

具体地,所述空气室下板2弯折形成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相邻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具有开口的凹槽;其中,所述空气室上板1盖设于所述空气室下板2上,封闭所述上端面的开口,形成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具有开口的空腔。

该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室上板1焊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上方,所述左A柱3焊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第一端,所述右A柱4焊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第二端,拼合形成一空腔结构的空气室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所述空气室下板2相对的两个开口端,定义所述第一端为图1或图2中所述空气室下板2轴测图的右端面,定义所述第二端为图1或图2中所述空气室下板2轴测图的左端面。

由于所述左A柱3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31,所述右A柱4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孔41,在雨天行车过程中,雨水会穿过车辆的外饰盖板和空气室上板1,进入到空腔结构的空气室空间中,雨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31和所述第二排水孔41直接排出车外,而不是进入车辆A柱内部的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空气室上板1开设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分别与空气室的空腔连通,保证了空调所需的进气量。

该方案的空气室结构,有效保证了车辆在雨天行驶时,雨水不会进入车体内;充分保证了空调所需的进风量;且该空气室结构钣金件结构简单,冲压工艺成型性好,零件数量少,极大的降低了焊接工装的数量和制造难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底面,靠近所述左A柱3的一端形成有朝靠近所述左A柱3的方向延伸,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21;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21与所述左A柱3接触的位置,即为所述第一排水孔31在所述左A柱3上的开设位置。由于所述第一斜面21是朝向所述左A柱3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所以所述第一排水孔31相对于所述空气室下板2底面的位置较低,在空气室内水量较少时,雨水可以沿所述第一斜面21,由所述第一排水孔31流出车外。

如图4所示,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底面,靠近所述右A柱4的一端形成有预设高度的凸起22。

所述凸起22的顶面为呈预设角度倾斜的第二斜面221;所述第二斜面221从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底面位置处倾斜向上延伸;

在所述第二斜面221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

该实施例中,所述凸起22设置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靠近所述右A柱4的一端,所述凸起22的高度设置,应保证所述第二斜面221从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底面位置处倾斜向上延伸的最高处低于所述空气室上板1的高度。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斜面221上,距离所述右A柱4上的第二排水孔41较近的一侧为第二斜面221高度较低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第二斜面221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空气室上板1上的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能够充分保证了空调所需的进风量。

所述空气室结构还包括:挡水板23,与所述第二斜面221固定连接,且至少围绕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远离所述空气室上板1的边缘部分设置。

该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23围绕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远离所述空气室上板1的边缘部分设置,即所述挡水板23设置在所述第二斜面221上高度较低的一侧,且围绕所述第一进气孔设置。当雨水量较大时,雨水会漫过所述凸起22上的第二斜面221,此时,雨水可以沿所述第二斜面221上高度较低的一侧,由所述第二排水孔41排出车外。由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边缘围绕设置有挡水板23,所述挡水板23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斜面221上高度较低的一侧,并用密封胶密封,保证了雨水能够聚集到所述挡水板23的一侧,进而由所述第二排水孔41排出车外,且不会流入所述第一进气孔。

如图5所示,所述左A柱3包括:左A柱内板32、左前指梁33和左A柱外板34;其中,所述左A柱内板32连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第一端;所述左前指梁33固定在所述左A柱内板32上,所述左A柱外板34固定在所述左前指梁33上。

具体地,在所述左A柱内板32靠近所述空气室下板2底面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一排水孔31,所述第一排水孔31为四边形。

该实施例中,所述左A柱内板32、左前指梁33和左A柱外板34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排水孔31开设在所述左A柱内板32靠近所述空气室下板2底面的一侧,即所述第一排水孔31在所述左A柱内板32上的位置低于所述左前指梁33焊接在所述左A柱内板32上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排水孔31处,所述左A柱内板32和所述左A柱外板34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左A柱外板3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孔31对应的通孔,该通孔与第一排水孔31连通,雨水可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31直接排出车外,避免雨水进入所述左A柱内板32和所述左A柱外板34形成的空腔内。

具体地,所述右A柱4包括:右A柱内板42、右前指梁43和右A柱外板44;其中,所述右A柱内板42连接在所述空气室下板2的第二端;所述右前指梁43固定在所述右A柱内板42上,所述右A柱外板44固定在所述右前指梁43上。所述右A柱内板42靠近所述空气室下板2底面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水孔41,所述第二排水孔41为圆形。

其中,在所述第二排水孔41处安装有连通所述右A柱内板42、右前指梁43以及右A柱外板44的排水管45;所述排水管45穿设在所述右前指梁43上的通孔内。

该实施例中,在所述右前指梁43和所述右A柱外板44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排水孔41对应的通孔,将所述排水管45穿设在所述右前指梁43上的通孔内,并焊接固定,再将带有排水管45的所述右前指梁43分别与所述右A柱内板42和右A柱外板44焊接在一起,所述排水管45连通所述右A柱内板42、右前指梁43以及右A柱外板44,即所述第二排水孔41的高度与所述右前指梁43固定在所述右A柱内板42上的高度相同,雨水量较大时,雨水漫过所述第二斜面221上高度较低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孔41直接排出车外,避免雨水进入所述右A柱内板42和右A柱外板44形成的空腔内。

其中,所述左A柱内板32、左前指梁33和左A柱外板34,以及所述右A柱内板42、右前指梁43和右A柱外板44,分别焊接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形式,保障了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该实施例的空气室结构,通过在所述左A柱3上开设第一排水孔31,在所述右A柱4上开设所述第二排水孔41,并在靠近所述第二排水孔的第一进气孔边缘围绕设置挡水板23,一挡二疏的防水措施,有效保证了车辆在雨天行驶时,雨水不会进入车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空气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通过在空气室结构的左A柱和右A柱分别开设排水孔,有效保证了车辆在雨天行驶时,流入空气室的雨水不会进入车体内,直接通过排水孔流出车外。且该空气室结构涉及的钣金件结构简单,冲压工艺成型性好,零件数量少,极大的降低了焊接工装的数量和制造难度。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