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279发布日期:2018-09-11 23:0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薄壁钻头的生产工厂运送钻头时一般使用平板运输车,运送时将薄壁钻头竖直放置在平板运输车上,或者将薄壁钻头水平卧倒叠压放置在平板运输车上。

由于薄壁钻头的端部为薄壁筒状,运输过程中叠压堆放层数有限,因此,无论采用以上哪种运输方式运输量都不大,且运输过程中薄壁钻头之间很容易碰撞或者从运输车上掉落,这样就会造成薄壁钻头外观损伤或者变形,甚至发生报废的情况。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运输量大、且能避免薄壁钻头在生产工厂运输过程中碰撞的运输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薄壁钻头运输车运输量大,且能避免薄壁钻头在运输过程中碰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横梁,所述横梁沿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横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柔性缓冲件,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至少设置四个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夹角为80度。

优选地,所述柔性缓冲件为橡胶圆板。

优选地,所述橡胶圆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橡胶圆板通过所述通孔套接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每根所述横梁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所述支架。

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支架均匀连接在所述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横梁,所述横梁沿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横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柔性缓冲件,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至少设置四个万向轮。本实用新型的薄壁钻头运输车通过设置横梁及支架,大大提升了运输车的运输量,且由于每个支架上放置一个薄壁钻头,运输过程中薄壁钻头之间不会接触,因此避免了运输过程中薄壁钻头碰撞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壁钻头运输车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壁钻头运输车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板,2为立柱,3为横梁,4为支架,5为橡胶圆板,6为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薄壁钻头运输车运输量大,且能避免薄壁钻头在运输过程中碰撞。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壁钻头运输车,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两根立柱2,两根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横梁3,横梁3沿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架4,支架4与横梁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柔性缓冲件,底板1的下表面至少设置四个万向轮6。本实用新型的薄壁钻头运输车通过设置多个横梁3及支架4,大大提升了运输车的运输量,且由于每个支架4上放置一个薄壁钻头,运输过程中薄壁钻头之间不会接触,因此避免了运输过程中薄壁钻头碰撞损伤。

为了防止放置在支架4上的薄壁钻头在运输过程中滑落,支架4与立柱2的上端夹角为锐角。为了使得薄壁钻头放置及拿取方便,所述锐角不能太小,本实施例中,支架4与立柱2的上端夹角为80度。

其中,所述柔性缓冲件为橡胶圆板5,橡胶圆板5的端面与套连在支架4上的薄壁钻头的端面接触,能够避免运输过程中薄壁钻头靠近横梁3的端面与横梁3碰撞。

具体的,橡胶圆板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橡胶圆板5通过所述通孔套接在支架4上。这种结构设置,不仅方便橡胶圆板5与支架4连接,还方便更换橡胶圆板5。

为了提高运输车的运输量,每根横梁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支架4,若干个支架4均匀连接在横梁3上。

工作过程:将薄壁钻头端部的薄壁筒端放置在支架4上,然后推动运输车,将薄壁钻头运送到目的地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