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式尾罩组件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491发布日期:2018-11-02 23:3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车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上可兼作后扶手的尾罩组件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两轮摩托车的尾部通常都设置有后护手,一是为了驾驶员在启动前和车倾斜时好操控摩托车;二是为了后排乘客在行车时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后扶手均为跟车体分开的结构,后扶手通常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母和螺栓与车架的尾部连接,螺母和螺栓加上后扶手长期裸露在外容易被环境腐蚀,机械性能易较快下降,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同时,独立的后扶手增加了生产和维修成本。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扶手式尾罩组件及摩托车,能够保证后扶手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不用单独增加后扶手,使得摩托车整体外观更加好看,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扶手式尾罩组件及摩托车,能够保证后扶手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不用单独增加后扶手,使得摩托车整体外观更加好看,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扶手式尾罩组件,包括固定于摩托车尾部侧面的尾罩,所述尾罩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后扶手;能够保证后扶手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不用单独增加后扶手,使得摩托车整体外观更加好看,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实用性强。

进一步,所述后扶手为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由尾罩中部沿横向向内凸起后在尾罩外表面形成;所述条形槽的纵向沿摩托车的前后方向布置,通过将后扶手设置为条形槽,大大提高了的后扶手的结构强度,避免后扶手易损坏,并且具有隐藏性,利于摩托车的美观。

进一步,所述尾罩沿横向对称布设为两个,还包括位于两尾罩之间的后挡泥板连接支架,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摩托车的车架和摩托车的后挡泥板内板;利于对两尾罩自身结构强度和安装结构强度起加强作用,进而保证后扶手的结构强度大,适用于高强度负荷,保证适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为内腔沿横向设置的连接支撑套,所述连接支撑套的纵向剖面为腰孔形,连接支撑套的横向两端分别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适形外罩并支撑尾罩中部横向内凸部的喇叭罩;所述尾罩中部横向内凸部由尾罩中部横向内凸形成的罩体而通过喇叭罩对尾罩中部横向内凸部的固定和加强,保证作为后扶手的条形槽各向加强效果好,增加后扶手的稳定性,连接支撑套的结构利于形成喇叭罩,且自身结构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撑套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后挡泥板内板的前端连接支耳和后端连接支耳,所述连接支撑套顶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车架的顶部连接支耳;保证后挡泥板内板与车架连接稳固,同时利于后挡泥板连接支架自身的稳固。

进一步,所述尾罩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车架的前端安装支耳,尾罩的中间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后挡泥板内板的下端安装支耳;前端安装支耳、下端安装支耳和后挡泥板连接支架对尾罩固定力呈三角形分布,利于提高尾罩的稳固性。

进一步,还包括尾罩连接件,所述尾罩连接件设置于两个尾罩的后端并分别与两尾罩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尾罩连接件为前端开口的罩体,两个尾罩后端上、下分别设置有上后端安装支耳和下后端安装支耳,所述尾罩连接件通过上后端安装支耳和下后端安装支耳固定于两尾罩,利于两尾罩通过尾罩连接件固定稳定且美观;所述尾罩组件设置于摩托车座垫的下侧,座垫、尾罩、后端挡泥板内板与尾罩连接件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位于该封闭结构内,利于避免内部零件被雨水腐蚀,保证长期安全使用,同时,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后端设置有尾罩组件,所述尾罩组件为上述结构的扶手式尾罩组件;该摩托车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又能让搭乘者当后扶手抓握,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结构简单、外观大气和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扶手式尾罩组件及摩托车,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尾罩组件设计有条形槽作为后扶手部位,节约了制造成本;尾罩组件和用于固定的标件全部位于座垫下,降低了后扶手部位和这些标件直接被雨水侵蚀的可能性,节约了后期的维护成本;摩托车尾部没有凸出的金属件,美化了尾部造型、使整车的整体外观更加精致,尾罩条形槽作为主扶手的部位,后挡泥板支架的喇叭罩作为加强的部位,使搭乘者抓握时更加稳定;将车体尾部部位的尾罩组件和后扶手的功能集为一体,不仅是美化了外观,而且增加了实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以往单独增加后扶手的结构,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同时起到一个中间连接件的作用,连接挡泥板与车架,便于安装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挡泥板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挡泥板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扶手式尾罩组件,包括固定于摩托车尾部侧面的尾罩1,所述尾罩1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后扶手2;所述尾罩1为注塑件,所述后扶手2的结构可为条形凹槽或手柄等结构,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一体成型利于提高后扶手2的结构强度,并且制备方便,避免安装独立的扶手架,避免连接结构和扶手架长期受到雨水腐蚀,能够保证后扶手2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不用单独增加后扶手2,使得摩托车整体外观更加好看,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实用性强;本申请中提到的横向均表示摩托车左右方向,纵向表示摩托车的前后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扶手2为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由尾罩1中部沿横向向内凸起后在尾罩1外表面形成;所述条形槽的纵向沿摩托车的前后方向布置,通过将后扶手2设置为条形槽,大大提高了的后扶手2的结构强度,避免后扶手2易损坏,并且具有隐藏性,利于摩托车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罩沿横向对称布设为两个,还包括位于两尾罩1之间的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固定连接于摩托车的车架4和摩托车的后挡泥板内板5;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的横向两侧分别作用于两尾罩1以增加后扶手2稳定性,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的横向两侧可通过固定连接或横向支撑的方式作用于两尾罩1;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用于将后挡泥板内板5固定于车架4的同时,还对两尾罩1自身结构强度和安装结构强度起加强作用,进而保证后扶手2的结构强度大,适用于高强度负荷,保证适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为内腔沿横向设置的连接支撑套3,所述连接支撑套3的纵向剖面为腰孔形,连接支撑套3的横向两端分别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适形外罩并支撑尾罩1中部横向内凸部的喇叭罩6;所述连接支撑套的外圆沿横向分布设置有加强凸筋3的,所述连接支撑套3的横向宽度沿纵向由前到后逐渐减小,利于改善喇叭罩内壁受力,提高尾罩1稳固性;喇叭罩6的纵向剖面也为腰孔形,所述尾罩1中部横向内凸部9由尾罩1中部横向内凸形成的罩体而通过喇叭罩6对尾罩1中部横向内凸部的固定和加强,保证作为后扶手2的条形槽各向加强效果好,增加后扶手2的稳定性,连接支撑套3的结构利于形成喇叭罩6,且自身结构强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套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后挡泥板内板5的前端连接支耳3a和后端连接支耳3b,所述连接支撑套3顶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车架4的顶部连接支耳3c;如图所示,前端连接支耳3a和后端连接支耳3b设置有上下方向的连接孔,而顶部连接支耳3c设置有前后方向的连接孔;所述前端连接支耳3a、后端连接支耳3b和顶部连接支耳3c均成对设置,相同对内的支耳沿横向并列;保证后挡泥板内板5与车架4连接稳固,同时利于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自身的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罩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车架4的前端安装支耳1a,尾罩1的中间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后挡泥板内板5的下端安装支耳1b;前端安装支耳1a、下端安装支耳1b和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对尾罩1固定力呈三角形分布,利于提高尾罩1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尾罩连接件7,所述尾罩连接件7设置于两个尾罩1的后端并分别与两尾罩1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尾罩连接件为前端开口的罩体,两个尾罩1后端上、下分别设置有上后端安装支耳1c和下后端安装支耳1d,所述尾罩连接件通过上后端安装支耳1c和下后端安装支耳1d固定于两尾罩1,利于两尾罩1通过尾罩连接件固定稳定且美观;所述尾罩组件设置于摩托车座垫的下侧,座垫8、尾罩1、后挡泥板内板与尾罩连接件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后挡泥板连接支架3位于该封闭结构内,利于避免内部零件被雨水腐蚀,保证长期安全使用,同时,外形美观。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后端设置有尾罩组件,所述尾罩组件为上述结构的扶手式尾罩组件;该摩托车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又能让搭乘者当后扶手2抓握,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结构简单、外观大气和实用性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