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378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部件,尤其是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骑式摩托车后扶手通常是依靠焊接在其上的挂耳用螺栓直接连接在车架左右尾管的后部,后扶手与车架之间左右各有两个安装支撑点。由于挂耳与车架左右尾管之间的接触面较小,连接可靠性差;为方便安装,还需同时在车架尾管和后扶手上焊接相配的挂耳,焊接工艺成本较高,装配精度难以得到保证,使用中容易出现松动发响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可靠,安装方便,装配精度易于得到保证的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支架本体为整体冲压成形的板状件,形状与车架左、右尾管后部相配,支架本体的前后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浅U形槽,支架本体的左、右支臂上各设有两个安装孔。装配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焊接在车架左右尾管的后部,使车架左右尾管卡入U 形槽中再进行焊接,并在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安装孔上焊接螺母,后扶手上的支耳用螺栓与螺母连接,这样就把整个后扶手固定在了车架上,装配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与车架之间接触面大,而支架与后扶手之间很容易做到牢靠连接,所以就确保了后扶手在车架上的可靠连接,支架为整体冲压成形件,较之焊接工艺尺寸精度容易得到保证,从而提高装配精度,降低制造成本。支架本体后端边缘向下伸出两个吊耳,吊耳上设有连接孔,用以安装坐垫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后扶手在车架上的连接可靠,安装方便,装配精度易于得到保证,有助于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在车架上的示意图。图中1.支架本体;2.安装孔;3.吊耳;4.连接孔;5.车架左尾管;6.车架右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001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支架本体1为整体冲压成形的板状件,形状与车架左、右尾管后部相配,支架本体的前后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浅 U形槽,支架本体的左、右支臂上各设有两个安装孔2。参见图5,装配时,将支架本体1焊接在车架左、右尾管5和6的后部,使车架左、右尾管5和6卡入U形槽中再进行焊接,并在安装孔2上焊接螺母,后扶手上的支耳用螺栓与螺母连接,这样就把整个后扶手固定在了车架上,装配方便。由于支架本体1与车架之间接触面大,而支架本体1与后扶手之间很容易做到牢靠连接,所以就确保了后扶手在车架上的可靠连接,支架本体1为整体冲压成形件,较之焊接工艺尺寸精度容易得到保证,从而提高装配精度,降低制造成本。支架本体1后端边缘向下伸出两个吊耳3,吊耳3上设有连接孔4,用以安装坐垫锁。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本体(1)为整体冲压成形的板状件, 形状与车架左、右尾管后部相配,支架本体(1)的前后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浅U形槽,支架本体(1)的左、右支臂上各设有两个安装孔(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后端边缘向下伸出两个吊耳(3),吊耳上设有连接孔(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扶手安装支架,支架本体(1)为整体冲压成形的板状件,形状与车架左、右尾管后部相配,支架本体(1)的前后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浅U形槽,支架本体(1)的左、右支臂上各设有两个安装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后扶手在车架上的连接可靠,安装方便,装配精度易于得到保证,有助于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62J1/28GK202054083SQ20112014191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陈阳升 申请人: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