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减噪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065发布日期:2018-12-07 22:1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减噪螺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噪音有明显改善、减轻重量、经济性佳、降低成本的汽车用减噪螺栓。



背景技术:

转向器的作用是把来自转向盘的转向力矩和转向角进行适当的变换(主要是减速增矩),再输出给转向拉杆机构,从而使汽车转向,所以转向器本质上就是减速传动装置。转向器有多种类型,如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动力转向器等。

动力式转向器其实就是机械式转向器与转向加力装置组合到一起形成的。按传能介质的不同,动力转向器有气压式和液压式两种。其中的液压式动力转向器根据机械式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在转向装置中的布置和联接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整体式(机械式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设计为一体)、半整体式(把机械式转向器和转向控制阀设计在一起,转向动力缸独立)和分离式(机械式转向器独立,把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设计为一体)三种结构型式。

对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方向盘调节机构而言,提供给不同整车厂家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对于噪音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调节机构,其具有单独的机械导向和限位结构,该限位导向结构主要通过外部支架的圆弧槽和方头导向螺栓来进行导向和限位的功能。当手柄被放松后,驾驶员调节方向盘从而引导调节螺栓沿着导向槽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有明显金属摩擦声,并且在上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会有明显金属碰撞声可被人耳听到。在伸缩调节的过程中,整个行程都会和粉末冶金的齿板进行摩擦,产生摩擦异响。

需要一种噪音有明显改善、减轻重量、经济性佳、降低成本的汽车用减噪螺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噪音有明显改善、减轻重量、经济性佳、降低成本的汽车用减噪螺栓。

一种汽车用减噪螺栓,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为杆状,一端设置金属螺栓,中部套有包塑套,所述金属螺栓设置有楔形头,所述楔形头的中部设置注塑支撑孔,所述楔形头和塑料包头的沉孔槽配合,所述塑料包头的中部设置固定孔,所述金属螺栓和塑料包头配合后,固定孔和注塑支撑孔对应。

所述支架为圆柱形杆,一端为光滑倒角。

所述金属螺栓与支架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与支架垂直。

所述包塑套的长度小于支架的长度。

所述楔形头的窄面朝外。

所述塑料包头外侧面为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支架为杆状,一端设置金属螺栓,中部套有包塑套,金属螺栓设置有楔形头,楔形头的中部设置注塑支撑孔,楔形头和塑料包头的沉孔槽配合,塑料包头的中部设置固定孔,金属螺栓和塑料包头配合后,固定孔和注塑支撑孔对应。本实用新型噪音有明显改善、减轻重量、经济性佳、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支架,2、金属螺栓,3、包塑套,4、塑料包头,5、楔形头,6、注塑支撑孔,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用减噪螺栓,包括:支架1,支架1为杆状,一端设置金属螺栓2,中部套有包塑套3,金属螺栓2设置有楔形头5,楔形头5的中部设置注塑支撑孔6,楔形头5和塑料包头4的沉孔槽配合,塑料包头4的中部设置固定孔7,金属螺栓2和塑料包头4配合后,固定孔7和注塑支撑孔6对应。

支架1为圆柱形杆,一端为光滑倒角。金属螺栓2与支架1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与支架1垂直。包塑套3的长度小于支架1的长度。楔形头5的窄面朝外。塑料包头4外侧面为正方形。

由方头螺栓串联起导向支架,调节管柱,手柄凸轮机构,手柄,滚针轴承和自锁螺母。在螺栓接触方头接触面上包塑以及螺栓杆部接触面上加上包塑工艺,来改善接触状态。

降噪螺栓由三部分组成:金属螺栓,头部塑料包塑部分以及杆部包塑部分。设计主要考虑到一下几点:

1.此螺栓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受力,所以金属螺栓2的底部依旧设计为金属面以提高承载。由于螺栓的材料延展率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设计底部为14mm*14mm的方形接触面。

2.螺栓的塑料包头4考虑到防脱性能,在螺栓头部加了楔形的防脱特征,即楔形头5。

3.考虑到塑料容易热障冷缩的性能,塑料选择了温度特性不敏感的塑料材料。

4.由于两种工艺存加工需要考虑定位以及加工成形可能性。塑料浇口的位置避让开了调节的接触面。

在整个机械调节的运动过程中,当手柄被放松后,驾驶员调节方向盘从而引导调节螺栓沿着导向槽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只有塑料包塑头的外缘和圆弧槽的金属面发生接触和摩擦,在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包塑螺栓的上表面包塑和下表面包塑会碰撞,有明显的吸音效果,噪音音量明显被弱化。

同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对噪音有明显改善,在客户主观评价中得到了好评。并且由于减少了金属材料,因此,减去了一部分重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