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870发布日期:2018-11-23 20:5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特别涉及卡丁车上的一种连接件。



背景技术:

卡丁车一般由前车体和后车体两个部分组成,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大多是直接利用螺栓连接的,在使用过程中转弯时需要一螺栓为中心点转动前车体,使其达到向左转或向右转的目的,旋转次数多了螺栓与前后车体的连接处会产生磨损,前车体和后车体上与螺栓的连接处会变松,在旋转前车体的时候前车体与螺栓之间会不断的碰撞,螺栓可能会出现松动或断裂的现象,无法保证螺栓的使用寿命和卡丁车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连接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为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铰接件,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通过铰接件连接形成车体,铰接件包括与后车体连接的辅助连接块、与前车体连接的连接块,辅助连接块的前端设有凹槽,连接块的后端嵌在凹槽内,嵌在凹槽内的连接块与连接块上下两侧的辅助连接块之间利用螺栓连接,所述凹槽内水平方向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嵌在凹槽的槽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后端接触。

其中,所述前车体包括车架和驱动轮,驱动轮设置在车架的底部,所述连接块设置在车架上,所述后车体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设有从动轮,辅助连接块设置在底板上。

其中,所述连接块的后端设有辅助片,所述弹簧的一端嵌在凹槽的槽壁上,弹簧的另一端嵌在连接片的后侧,连接片的底部与凹槽的槽壁接触,连接片的前侧设有辅助块,辅助块的前侧面与辅助片贴合。

进一步,所述凹槽内弹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块护板,所述连接片设置在两块护板之间,连接片的位置与护板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的后端呈圆弧形,辅助块的前侧面呈弧形。

进一步,所述辅助块的高度小于等于辅助片的高度,辅助片的上表面所在的高度大于等于辅助块的上表面所在的高度,所述辅助片的下表面所在的高度小于等于辅助块的下表面所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连接件的优点为:结构简单稳定,保证了螺栓的使用寿命,以及车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体的左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铰接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为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铰接件,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通过铰接件连接形成车体,铰接件包括与后车体连接的辅助连接块2、与前车体连接的连接块6,辅助连接块2的前端设有凹槽5,连接块6的后端嵌在凹槽5内,嵌在凹槽5内的连接块6与连接块6上下两侧的辅助连接块2之间利用螺栓7连接,所述凹槽5内水平方向设有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嵌在凹槽5的槽壁上,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与连接块6的后端接触。

其中,所述前车体包括车架3和驱动轮4,驱动轮4设置在车架3的底部,所述连接块6设置在车架3上,所述后车体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有从动轮,辅助连接块2设置在底板1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连接块6的后端设有辅助片8,所述弹簧10的一端嵌在凹槽5的槽壁上,弹簧10的另一端嵌在连接片12的后侧,连接片12的底部与凹槽5的槽壁接触,连接片12的前侧设有辅助块9,辅助块9的前侧面与辅助片8贴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凹槽5内弹簧10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块护板11,所述连接片12设置在两块护板11之间,连接片12的位置与护板11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连接块6的前端呈圆弧形,辅助块9的前侧面呈弧形,所述辅助块9的高度小于等于辅助片8的高度,辅助片8的上表面所在的高度大于等于辅助块9的上表面所在的高度,所述辅助片8的下表面所在的高度小于等于辅助块9的下表面所在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以后车体为定点向左或右旋转前车体时,与前车体连接的连接块6随之以螺栓7为中心点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辅助块9与辅助片8在弹簧10的作用下始终处于紧贴的状态,减少连接块6和辅助连接块2上与螺栓7的连接处产生磨损的现象,避免的连接块6在螺栓7上急速旋转或时随意旋转时连接块6与螺栓7之间产生碰撞,无法保证螺栓7的使用寿命,以及车体使用过程中的平稳性。

该连接件的结构简单,保证了螺栓7的使用寿命,使得车体的使用过程更加的平稳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