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711发布日期:2018-12-05 19:0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防撞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



背景技术:

防撞梁在现有汽车应用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它是用来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减轻和/或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减少撞击力对车架纵梁的损害,起到保护车架的作用,防撞梁的结构,关系着车架性能的好坏。

现有的防撞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防撞梁100、吸能盒200和安装支架300,两个吸能盒200固定设置在防撞梁100的两端,吸能盒200通过安装支架300的一端与车架相连接,安装支架300的另一端与防撞梁100固定连接。防撞梁结构没有安装限位结构,在车辆有较大冲击力时,防撞梁容易错位或移位,导致车架变形,导致安全事故。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对现有的防撞梁结构作出改进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有效降低防撞梁因受到冲击力时而出现错位或移位、车架变形以及安全事故等风险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撞梁和固定设置在防撞梁两端的两个吸能盒,还包括支撑横梁和两个第一限位板,所述支撑横梁水平放置,支撑横梁的沿水平方向的一表面用于与车架纵梁相连,两个第一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的沿水平方向的另一表面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板的远离支撑横梁的一表面分别与两个吸能盒的远离防撞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板的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朝着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卡接部,两个第一限位板上的卡接部分别与支撑横梁的两端部相配合并卡接。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第一限位板的一端朝向支撑横梁弯折形成C形的所述卡接部,该C形的豁口与支撑横梁的端部相匹配。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肋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与各自相连的吸能盒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肋板。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水平设置,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的顶部,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设置在防撞梁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支撑横梁设置为一体成型,且截面形状呈倒置的L形。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横梁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减重孔。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沿车身横向的长度小于支撑横梁的沿车身横向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一个“几”字形支架,“几”字形支架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的朝向防撞梁的一表面的中间部位,“几”字形支架的中间凸起部位朝向防撞梁设置,且所述凸起部位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防撞梁上设置有与安装孔的位置相匹配的螺纹孔,安装孔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栓穿设连接。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横梁上与“几”字形支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过孔,该过孔与“几”字形支架的凹陷部位对接,所述凹陷部位与所述凸起部位相对设置。

如上所述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几”字形支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吸能盒的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限位板与支撑横梁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横梁,能够缓冲整车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对车架的损害,预防车架变形;第一限位板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支撑横梁的两端,通过在第一限位板上设置用于与支撑横梁卡接的卡接部,从而能够有效控制防撞梁在受到撞击时沿车辆左右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或错位,从而有效防止碰撞变形;由于支撑横梁用于连接车架纵梁,从而能够增强车架纵梁本身结构的稳固性、以及防撞梁与车架纵梁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撞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限位防撞梁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是支撑横梁、第二限位部与“几”字形支架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限位防撞梁结构的轴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防撞梁,200-吸能盒,300-安装支架,1-防撞梁,2-吸能盒,3-支撑横梁,31-过孔,4-第一限位板,41-卡接部,5-第二限位板,6-肋板,7-“几”字形支架,71-凸起部位,710-安装孔,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撞梁1和固定设置在防撞梁1两端的两个吸能盒2,还包括支撑横梁3和两个第一限位板4,所述支撑横梁3水平放置,支撑横梁3的沿水平方向的一表面用于与车架纵梁相连,两个第一限位板4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3的沿水平方向的另一表面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板4的远离支撑横梁3的一表面分别与两个吸能盒2的远离防撞梁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板4的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朝着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卡接部41,两个第一限位板4上的卡接部41分别与支撑横梁3的两端部相配合并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防撞梁结构,吸能盒2的一端与防撞梁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限位板4与支撑横梁3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横梁3,能够缓冲整车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对车架的损害,预防车架变形;第一限位板4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支撑横梁3的两端,通过在第一限位板4上设置用于与支撑横梁3卡接的卡接部41,从而能够有效控制防撞梁1在受到撞击时沿车辆左右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或错位,从而有效防止碰撞变形;由于支撑横梁3用于连接车架纵梁,从而能够增强车架纵梁本身结构的稳固性、以及防撞梁1与车架纵梁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另外,在汽车长期震动、冲击下,能有效的控制防撞梁1在车辆横向、纵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移位,提高整车车架的结构强度。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第一限位板4的一端朝向支撑横梁3弯折形成C形的卡接部41,该C形的豁口与支撑横梁3的端部相匹配。卡接部41用于限制防撞梁1沿着车体的横向和纵向发生移位,在收到外部冲击时,能够减轻防撞梁1沿着车体的横向和纵向发生移位或错位的程度。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肋板6,两个第一限位板4与各自相连的吸能盒2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肋板6。

进一步地,肋板6与第一限位板4和吸能盒2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有利于增强第一限位板4与吸能盒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强度。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板5,第二限位板5水平设置,第二限位板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3的顶部,第二限位板5的另一端设置在防撞梁1的上方。第二限位板5用于限制防撞梁1朝上移位,也就是,在车辆受到冲击时能够减轻防撞梁1朝上方发生形变的程度,从而减小对车架的损坏。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板5可以设置为与防撞梁1的顶部相接触,也可以再进一步设置为与防撞梁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第二限位板5与支撑横梁3设置为一体成型,且截面形状呈倒置的L形。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第二限位板5的沿车身横向的长度小于支撑横梁3的沿车身横向的长度。这样既能达到对防撞梁1的限位作用,还能节约材料使用,进而降低成本。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支撑横梁3和第二限位板5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减重孔8。通过设置减重孔8,能有效降低整车重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梁结构还包括一个“几”字形支架7,“几”字形支架7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3的朝向防撞梁1的一表面的中间部位,“几”字形支架7的中间凸起部位71朝向防撞梁1设置,且凸起部位71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710,防撞梁1上设置有与安装孔710的位置相匹配的螺纹孔,安装孔710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栓穿设连接。“几”字形支架7用于支撑防撞梁1,缓解正面冲击力对车架整体的损害,而且安装防撞梁1也很方便,通过将第一限位板4的C形卡接部41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与支撑横梁3卡接,再将安装孔710与螺纹孔的孔位对其安装,从而保证安装精度。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支撑横梁3上与“几”字形支架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过孔31,该过孔31与“几”字形支架7的凹陷部位对接,凹陷部位与凸起部位71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是,“几”字形支架7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有利于提高支架的制作精度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能有效减少焊接工序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断裂等异常情况,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可靠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是,综上,两个吸能盒2对称分布在防撞梁1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板4对称分布在支撑横梁3的两端。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