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035发布日期:2019-01-13 17:0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汽车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转向管柱作为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部件。其质量越来越受各汽车厂家的重视。其对于整车的舒适性及异响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过颠簸路或转向换向时所产生的异响也越来越敏感,电动转向管柱异响是整车厂的主观驾平,在整车出厂前检验项目之一。

电动助力转向型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如鹅卵石路、减速带、坏路等)时,轮胎受地面高频激励频繁左右摆动,通过转向器横拉杆、中间轴等机械部件将激励传递至减速机构,内部机械部件会在这种高频激励下产生振动、撞击、摆动等异常,引起汽车转向系统出现振响,影响整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有效解决转向管柱颠簸路异响问题的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包括涡轮箱壳体及壳体上盖,涡轮盘设于所述涡轮箱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涡轮盘的两侧分别设有套于转向轴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通过轴承支架支撑于所述涡轮箱壳体内,所述轴承支架与所述壳体上盖之间设有压紧弹簧。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涡轮箱壳体为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轴承一侧设有卡接在所述转向轴上的轴承挡圈Ⅰ,另一侧设有卡接在所述涡轮箱壳体上的轴承挡圈Ⅱ。

所述压紧弹簧为橡胶弹簧。

所述压紧弹簧包括环形的弹簧本体,在所述弹簧本体上设有开口的避让槽。

在所述弹簧本体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向内延伸形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

所述轴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侧接触面上设有塑料涂层。

所述塑料涂层为厚度是5-10um的PTFE塑料层。

所述轴承支架与所述涡轮箱壳体为过盈配合。

所述壳体上盖上设有夹紧螺栓。

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有效解决转向管柱颠簸路异响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涡轮箱壳体,2、轴承挡圈Ⅰ,3、第一轴承,4、轴承挡圈Ⅱ,5、涡轮盘,6、轴承支架,61、支架本体,62、塑料涂层,7、压紧弹簧,71、弹簧本体,72、避让槽,73、加强筋,8、第二轴承,9、壳体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这种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涡轮箱壳体1及壳体上盖9,涡轮盘5设于涡轮箱壳体1内,在涡轮盘5的两侧分别设有套于转向轴上的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通过轴承支架6支撑于涡轮箱壳体1内,轴承支架6与壳体上盖9之间设有压紧弹簧7。本实用新型,壳体上盖9压紧压紧弹簧7,使压紧弹簧7变形,产生预紧力,通过轴承支架6压紧第二轴承8,从而产生合理的预压力及总成的轴向间隙等参数,以此来解决转向管柱换向和颠簸路异响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轴承3与涡轮箱壳体1为过盈配合。在第一轴承3一侧设有卡接在转向轴上的轴承挡圈Ⅰ2,另一侧设有卡接在涡轮箱壳体1上的轴承挡圈Ⅱ4,以实现对第一轴承3的定位,防止运作过程中的振动异响。

本实用新型中,压紧弹簧7为橡胶弹簧。如图3中所示,压紧弹簧7包括环形的弹簧本体71,在弹簧本体71上设有开口的避让槽72,以便于与壳体结构配合安装控制传感器组件。在弹簧本体71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向内延伸形成的加强筋73,加强筋73优选为三角形结构,以保证该压紧弹簧7此处的结构强度,避免压溃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压紧弹簧7提供涡轮盘支架轴向700-800N预压力,从而减小轴承的间隙减小管柱轴向窜动,又可以有效减小零件间的磨损,同时还能缓冲撞击。

本实用新型中,轴承支架6包括支架本体61及设于支架本体61外侧接触面上设有塑料涂层62。支架本体61为金属支架,塑料涂层62为厚度是5-10um的PTFE塑料层。塑料涂层62可以覆盖轴承支架6外侧接触面,即使外侧存在异常毛刺、划痕和磨痕,也可以完全包覆,降低这些异常现象的敏感性。改变轴承支架6和涡轮箱壳体1之间的接触材料,将原本金属与金属接触方式更改为金属与塑料接触方式,即使出现支架和壳体之间的碰撞,塑料材料也可以有效缓冲不至于产生噪声。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承支架6,在金属支架本体外层使用PTFE塑料材料,在高负载下既保证了塑性又保证强度的同时,还具有缓冲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因轴承支架外层精度不够或存在毛刺、划痕和磨痕等现象造成换向及颠簸路异响问题。

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轴承支架6与涡轮箱壳体1为过盈配合,轴承支架6与第二轴承8也为过盈配合,可有效解决转向管柱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较大而引起的整车颠簸路及换向时的异响问题。在壳体上盖9上设有夹紧螺栓,轴承支架6与壳体上盖9通过夹紧螺栓夹紧压紧弹簧7,压紧弹簧7变形给轴承支架6轴向力,继而减小轴承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在轴承支架6与壳体上盖9之间增加压紧弹簧7,涡轮盘轴承支架6外层增加塑料材料,轴承支架6与涡轮箱壳体1过盈配合。此压紧弹簧7提供涡轮盘支架700-800N预压力,从而减小轴承的间隙减小管柱轴向窜动,又可以有效减小零件间的磨损,同时还能缓冲撞击。在轴承支架外增加一层塑料材料,降低外侧存在异常毛刺、划痕和磨痕现象的敏感性,金属与塑料接触方式,在出现碰撞时,可以有效缓冲不至于产生噪声,从而改善颠簸路及换向异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减振降噪结构,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有效解决转向管柱颠簸路异响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