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带观察天窗的行李牵引车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512发布日期:2019-03-19 21:1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顶部带观察天窗的行李牵引车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部带观察天窗的行李牵引车驾驶室,属于牵引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场等场地使用行李牵引车将乘客托运的行李送到客机上,目前,行李牵引车在机场使用时,均采用前部牵引车,后部拖斗的形式,托运过程中,需要站人押运。这种方式就存在很大的不方便及安全性,比如:需配备专车配送押运装车人员,如雨水天气,押运人员在出发途中,需冒雨前行,另外押运人员在返程押运过程中,存在车辆急刹车摔倒隐患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顶部带观察天窗的行李牵引车驾驶室,实现机务人员去程躲雨,返程押运的安全舒适度,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顶部带观察天窗的行李牵引车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左右两侧为车门,前侧为挡风玻璃,顶部为车顶,所述车顶开设有能够容人纵向通过的开口,该开口中安装有天窗,所述天窗包括安装圈和天窗盖板,所述天窗盖板的一侧与安装圈铰链连接,所述天窗盖板能够围绕铰链旋转,并最终旋转到与车顶贴合,所述安装圈包括外圈和缓冲内圈,所述外圈的底部四周朝向外部圆弧延伸并最终形成法兰,所述法兰与车顶固定,所述缓冲内圈与外圈之间预留间隙,所述缓冲内圈能够朝向外圈弹性移动;

所述天窗盖板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圆弧过渡后与其垂直的凸圈,所述天窗盖板盖合在安装圈上时,所述凸圈包围外圈。

所述车顶还设置有减震条,所述减震条位于天窗的旁边,天窗盖板完全旋转打开后,压在减震条上。

所述车顶还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底座、锁止壳和锁止钩,所述锁止底座与车顶固定,所述锁止壳固定在锁止底座上,所述锁止钩的一端为连接端,插入在锁止壳中,另一端为锁止端,弯曲呈“L”形或“C”形,锁紧状态时,所述锁止端钩挂压在凸圈内侧表面。

所述锁止壳内设置有弹簧,所述锁止钩压紧凸圈时,弹簧压下拉着锁止钩。

所述天窗盖板内表面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左右并排设置。

所述车顶设置有两个扶手,所述扶手分别位于天窗左右两侧,所述天窗盖板的打开方向为驾驶室本体前进的方向。

所述法兰与车顶之间垫有垫片,所述法兰与垫片和车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垫片与车顶通过螺钉连接。

所述凸圈内设置有凹槽内圈和凹槽外圈,所述凹槽内圈和凹槽外圈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天窗盖板盖合在安装圈上时,所述外圈插入到凹槽中。

所述凸圈的内表面铺设有密封层,和/或所述外圈表面铺设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风性:天窗打开,增加驾驶舱内空气对流,降低机务人员驾驶疲劳环境影响;

2.安全性:天窗完全打开并用锁止机构锁止,可以实现机务人员站立在驾驶室内,并通过扶手提高安全客户操作舒适性;

3.方便性:机务人员无需频繁上下拖斗观察牵引拖车上行李状态;另驾驶室内配备冷暖空调,押车人员站立于驾驶室内,可大大降低因天气炎热引起的疲劳中暑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天窗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车顶,2—垫片,3—螺钉,4—扶手,5—外圈,6—缓冲内圈,7—减震条,8—锁止机构,81—锁止底座,82—锁止壳,83—锁止钩,9—凸圈,10—凹槽内圈,11—天窗盖板,12—拉手,13—法兰,14—凹槽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顶部带观察天窗的行李牵引车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左右两侧为车门,前侧为挡风玻璃,顶部为车顶1,所述车顶1开设有能够容人纵向通过的开口,该开口中安装有天窗,所述天窗包括安装圈和天窗盖板11,所述天窗盖板11的一侧与安装圈铰链连接,所述天窗盖板11能够围绕铰链旋转,并最终旋转到与车顶1贴合,所述安装圈包括外圈5和缓冲内圈6,所述外圈5的底部四周朝向外部圆弧延伸并最终形成法兰13,所述法兰13与车顶1固定,所述缓冲内圈6与外圈5之间预留间隙,所述缓冲内圈6能够朝向外圈5弹性移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天窗盖板11打开,押运人员站在牵引车的驾驶室本体内,上身从安装圈中伸出,朝向拖斗站立,看着行李。当车身晃动或转弯时,身体由于惯性会朝向原始方向倾斜,身体压在缓冲内圈6上,对身体有一个弹性支撑,防止身体硬碰硬冲击。

所述天窗盖板11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圆弧过渡后与其垂直的凸圈9,所述天窗盖板11盖合在安装圈上时,所述凸圈9包围外圈5。所述车顶1还设置有锁止机构8,所述锁止机构8包括锁止底座81、锁止壳82和锁止钩83,所述锁止底座81与车顶1固定,所述锁止壳82固定在锁止底座81上,所述锁止钩83的一端为连接端,插入在锁止壳82中,另一端为锁止端,弯曲呈“L”形或“C”形,锁紧状态时,所述锁止端钩挂压在凸圈9内侧表面。凸圈9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天窗盖板11盖实时,包围住外圈5,起到密封作用,另一个是便于锁止钩83能够钩住,将天窗盖板11固定住。

所述车顶1还设置有减震条7,所述减震条7位于天窗的旁边,天窗盖板11完全旋转打开后,压在减震条7上。天窗盖板11压在减震条7上后,减震条7能够防止天窗盖板11与车顶1硬性接触,发生硬碰硬的震动。

所述锁止壳82内设置有弹簧,所述锁止钩83压紧凸圈9时,弹簧压下拉着锁止钩83。当锁止钩83按压在凸圈9上时,弹簧拉着锁止钩83,锁止钩83不能够晃动,当锁止钩83向上拉回时,解除弹簧对锁止钩83的压力,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举个具体的锁止机构8的例子,锁止钩的形状与燕尾夹的尾柄类似,只是在尾柄的操作端弯曲,用于钩住凸圈。锁止壳的相对边设置有用于固定锁止钩的孔道,所述锁止钩的末端,呈自然张弛松开状态的两个对称的分支,且分支末端均设置有90°旋转弯曲的小爪子,所述小爪子插入锁止壳的孔道中,实现锁止钩与锁止壳的连接。所述锁止钩的两个分支下方分别连接有一根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锁止钩的分支固定,另一端与锁止壳固定,且该固定点位于锁止钩与锁止壳固定点的后下方,当锁止钩下压到钩住凸圈时,弹簧处于张开状态,拉住锁止钩,当锁止钩向上旋转,弹簧两端的距离缩短,弹簧处于非绷紧状态。

所述天窗盖板11内表面设置有拉手12,所述拉手12左右并排设置。拉手12用于将天窗盖板11打开和盖合时,手持使用。

所述车顶1设置有两个扶手4,所述扶手4分别位于天窗左右两侧,所述天窗盖板11的打开方向为驾驶室本体前进的方向。 扶手4用于押运人员从天窗中伸出后,手握住使用,起到安全扶手4的作用。

所述法兰13与车顶1之间垫有垫片2,所述法兰13与垫片2和车顶1通过螺钉3连接,所述垫片2与车顶1通过螺钉3连接。垫片2增加连接处的强度,防止连接处受力变形。

所述凸圈9内设置有凹槽内圈10和凹槽外圈145,所述凹槽内圈10和凹槽外圈145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天窗盖板11盖合在安装圈上时,所述外圈5插入到凹槽中。凹槽结构卡住外圈5的内外两侧,起到连接稳定,防止晃动的作用。

所述凸圈9的内表面铺设有密封层,和/或所述外圈5表面铺设密封层。密封层起到密封和防止硬性接触,晃动时,发出声响的作用。密封层选用毛毡层或者塑胶层,塑胶层表面均布有凸点或纹路,或者其他结构。

本发明的天窗盖板盖实以后,能够与安装圈固定,起到关闭锁实的作用。在天窗盖板旋转打开的一侧设置有打开把手,所述打开把手能够旋转90°,旋转过程中带动锁舌同步旋转,安装圈对应位置开设有锁舌孔,所述锁舌插在锁舌孔中,锁舌能够与打开把手同步插入锁舌孔,以及旋出锁舌孔。当天窗盖板关闭后,将锁舌选入锁舌孔,当需要旋转打开天窗盖板时,旋转打开把手,将锁舌从锁舌孔中旋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