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滑步车单腿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8203发布日期:2019-09-13 22:47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滑步车单腿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滑步车结构改进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儿童滑步车单腿车架。



背景技术:

儿童滑步车是一种具有车架、前后轮、车把、前叉和车座的儿童“自行车”,其与自行车外观大致相同,没有脚蹬和传动装置,也没有辅助轮,主要依靠儿童脚蹬地产生的动力前行或后退。该结构的滑步车具有滑行速度慢、易掌控、安全性更高的特点,而且能帮助儿童掌握平衡能力,有利于身体发育,整体轻便、易携带,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上述结构的滑步车结构是:包括双叉腿前叉、双叉腿后平叉、主梁和鞍座套管,前叉安装在主梁前端的前叉套管内且其上端连接车把,主梁的后端和后平叉前端与鞍座套管固定在一起,前叉下端安装前轮,后平叉后端安装后轮,由于该滑步车由儿童使用,所以整体结构必须保证坚固,但由于儿童的力气较小,所以整体结构要求重量更低一些,由于整车已经节省了很多结构,所以现有的整车只能从所用材料、尺寸上进行精简,比如:采用铝合金材料、木质材料或塑料等,再比如:减小前叉、后平叉、主梁等管件的粗细,虽然能够降低整车的重量,但这样的方式与安全使用的目的相违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科学、重量轻、易携带且便于安装维护的一种儿童滑步车单腿车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滑步车单腿车架,包括前叉套管、主梁、鞍座套管和后平叉,所述主梁前端设置所述前叉套管,所述主梁后端设置所述鞍座套管,所述前叉套管内设置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中的舵管上任意一侧设置一个前叉腿,所述鞍座套管任意一侧设置一个后平叉。

再有,所述前叉腿和后平叉分别位于主梁的两侧。

再有,所述主梁整体由前至后逐渐倾斜向下设置,主梁前端向上折弯,主梁后端向下折弯。

再有,所述主梁后端向下折弯的部分上下端之间的尺寸逐渐增大且两侧之间的尺寸逐渐缩小。

再有,所述前叉腿下端轴孔中心点至后平叉后端轴孔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580~610毫米。

再有,所述前叉腿的结构是:包括一体制成的弧形段和连接段,弧形段上端与所述舵管连接,连接段下端用于连接前轮,连接段由上至下的前后端之间的尺寸和两侧之间的尺寸均逐渐缩小。

再有,所述后平叉的结构是:包括一体制成的内凸段、外凸段和连接段,内凸端的前端与所述鞍座套管连接,连接段后端用于连接所述后轮,连接段由前至后的上下端之间的尺寸和两侧之间的尺寸均逐渐缩小。

再有,所述前叉套管上端开口中心点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420~450毫米。

再有,所述鞍座套管中心线与前叉套管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0~35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叉腿和后平叉,前叉腿具有弧形段和连接段,后平叉具有内凸段、外凸段和连接段,各段的截面为椭圆形,使前叉腿在横向的方向以及后平叉在竖向的方向上能够获得较好的结构强度,主梁前端向上折弯,而后端向下折弯,使主梁受力均匀,尤其是向下折弯的后端竖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且纵向方向的尺寸逐渐缩小,直至主梁后端与鞍座套管连接处的竖向方向的尺寸变成最大,使主梁与鞍座套管之间的连接处更稳固,同样的由于鞍座套管倾斜设置,后平叉前端与鞍座套管连接处也变的更稳固,最终使鞍座套管与主梁、后平叉的连接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使车架整体的强度增加,除此之外,车架少了一个前叉腿和一个后平叉,整体重量大大降低,但结构强度没有变小,能够保证儿童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平叉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前叉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儿童滑步车单腿车架,如图1~3所示,包括前叉套管7、主梁4、鞍座套管2和后平叉,主梁前端设置前叉套管,主梁后端设置鞍座套管,前叉套管内设置前叉,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前叉中的舵管6上任意一侧设置一个前叉腿,鞍座套管任意一侧设置一个后平叉。

本实施例中,前叉腿和后平叉分别位于主梁的两侧,更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儿童乘坐在车座上时,前叉腿位于儿童的左侧方向,后平车位于儿童的右侧方向。前轮11设置在前叉腿下端部12的轴孔处,后轮1设置在后平叉后端部16的轴孔17处,移动时,将下压力分配到主梁的两侧。

主梁如图1所示的整体由前端5(右上部位)至后端3(左下部位)逐渐倾斜向下设置,主梁前端向上弧形折弯,主梁后端向下弧形折弯,使主梁前端和后端能够承受更大的力。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主梁前端、中部和后端的截面均为椭圆形,上下端之间(大致竖向)的方向为长轴,两侧之间(纵向)的方向为短轴,而且后端向下折弯的部分上下端之间的尺寸逐渐增大且两侧之间的尺寸逐渐缩小,使主梁后端与鞍座套管连接处的长轴达到最大,使主梁在该处的竖向力的承受能力达到最大。

前叉腿的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一体制成的弧形段9和连接段10,弧形段上端与所述舵管下端8连接,连接段下端用于连接前轮。弧形段和连接段的截面同样为椭圆形,如图1所示,前后端之间(大致横向)的方向为长轴,两侧之间(纵向)的方向为短轴。连接段由上至下的前后端之间的尺寸和两侧之间的尺寸均逐渐缩小。

后平叉的结构图1、2所示:包括一体制成的内凸段13、外凸段14和连接段15,内凸端的前端与鞍座套管连接,连接段后端用于连接后轮。内凸段13、外凸段14和连接段的截面同样为椭圆形,如图1所示,上下端之间(大致竖向)的方向为长轴,两侧之间(纵向)的方向为短轴。连接段由前(与鞍座套管连接处)至后(与后轮连接处)的上下端之间的尺寸和两侧之间的尺寸均逐渐缩小。

鞍座套管中心线与前叉套管中心线在水平面投影之间的水平距离L1为300~350毫米。前叉腿下端轴孔中心点至后平叉后端轴孔中心点的水平距离L2为580~610毫米。前叉套管中心线与地面在竖直面投影之间的竖直距离H1为420~450毫米。

鞍座套管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为65~85°,鞍座套管中心线与主梁后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β为80~110°,前叉套管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为65~85°,前轮和后轮的外径为Φ为200~40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在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前叉腿和后平叉,前叉腿具有弧形段和连接段,后平叉具有内凸段、外凸段和连接段,各段的截面为椭圆形,使前叉腿在横向的方向以及后平叉在竖向的方向上能够获得较好的结构强度,主梁前端向上折弯,而后端向下折弯,使主梁受力均匀,尤其是向下折弯的后端竖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且纵向方向的尺寸逐渐缩小,直至主梁后端与鞍座套管连接处的竖向方向的尺寸变成最大,使主梁与鞍座套管之间的连接处更稳固,同样的由于鞍座套管倾斜设置,后平叉前端与鞍座套管连接处也变的更稳固,最终使鞍座套管与主梁、后平叉的连接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使车架整体的强度增加,除此之外,车架少了一个前叉腿和一个后平叉,整体重量大大降低,但结构强度没有变小,能够保证儿童的安全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