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704发布日期:2019-04-29 12:4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中控面板就是驾驶室前部正副驾驶前面那个工作台,空调、音响等舒适娱乐装置的功能按键都安排在中控台上,驾驶员要随时和中控面板打交道,中控面板的设计和安排也影响着车的舒适性,也影响着驾驶员的感觉。所以说,中控面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款车的舒适性和各种功能。现有的中控面板结构大多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在制作中较为麻烦,且制作成本较高,且在中控按键安装时也会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座,其一端连接于车身,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

中控上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上部,所述中控上板两侧端均设置有插接槽,中控上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缘;

中控下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下部,所述中控下板两侧端均设置有插接条,每个所述插接条均插设于对应的所述插接槽内,中控下班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凸缘插入至第二限位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中控下板两侧端均设置有一个旋钮安装槽,中控下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按键槽,每个所述按键槽均位于所述两个旋钮安装槽之间且均匀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所述中控上板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螺钉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位于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下方,所述中控下板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螺钉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座后侧端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舌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为分体式,生产制作比较简单,生产成本低,中控上板以及中控下板安装较为便捷,插接条插入至插接槽内,保证中控上板与中控下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结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中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的另一方位视图。

图中,连接座1、第一限位槽2、中控上板3、第一凸缘4、插接槽5、第二凸缘6、中控下板7、第三凸缘8、插接条9、第二限位槽10、旋钮安装槽11、按键槽12、第一连接孔13、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孔15、第二连接柱16、连接舌片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中控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座1,其一端连接于车身,连接座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中控上板3,其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4,第一凸缘4插入至第一限位槽2上部,中控上板3两侧端均设置有插接槽5,中控上板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缘6;中控下板7,其一端设置有第三凸缘8,第三凸缘8插入至第一限位槽2下部,中控下板7两侧端均设置有插接条9,每个插接条9均插设于对应的插接槽5内,中控下班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0,第二凸缘6插入至第二限位槽10内。

连接座1用于与车身进行连接,安装时,首先将中控上板3与连接座1进行连接,使得第一凸缘4插入至第一限位槽2的上半部分,当中控上板3固定完成后,再将中控下板7的插接条9插入至插接槽5内,然后继续向前推进中控下板7,使得第二凸缘6能够插入至第二限位槽10内,同时第三凸缘8能够插入至第一限位槽2的下半部分,这样即能够将中控上板3以及中控下板7固定在连接座1上,且插接槽5能够限制插接条9的位置,即相当于限制中控下板7的位置,保证中控下板7的安装位置正确,同时能够保证中控下板7与中控上板3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中控上板3与中控下板7之间分体式连接,使得制造更加容易,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中控下板7两侧端均设置有一个旋钮安装槽11,中控下板7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按键槽12,每个按键槽12均位于两个旋钮安装槽11之间且均匀设置。

旋钮安装槽11用于安装旋钮,按键槽12用于安装按键,在中控下板7安装前首先将旋钮以及按键安装于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将中控下板7安装于连接座1以及中控上板3,这样的连接方式方便了旋钮以及按键的安装,使得汽车中控组装更加便捷。

连接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13,中控上板3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柱14,每个第一连接柱14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3通过螺钉连接。

第一连接孔13与第一连接柱14能够用螺钉进行连接,进一步保证了中控上板3的连接稳定性。

连接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15,每个第二连接孔15均位于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3下方,中控下板7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柱16,每个第二连接柱16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5通过螺钉连接。

第二连接柱16与第二连接孔15用螺钉连接,即能够进一步保证中控上板3与连接座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连接座1后侧端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舌片1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