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2201发布日期:2019-08-30 22:0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构成为能够简便地更换安装各种货物箱(负载侧)及各种特殊设备,各种货物箱用于运输货物或者人,各种特殊设备用于运输特殊货物或者根据特殊用途设计,从而能够将一台底盘用于各种目的,由此减少费用,提高便利功能及维护管理,尤其,不仅紧固力优秀,而且也可根据装载物种类或者重心改变紧固位置,从而能够稳定地装载。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底盘在下侧安装有进行滚动运动的车轮,与作为产生动力的装置的牵引车相连接,从而在上侧安装货物箱,用于运输各种货物。这种汽车底盘一般包括:c型或者h型类型的底盘本体;横梁,其沿着横向连接所述底盘本体,近来,提出了具有如下构成的底盘:在上部各个角落部分设置紧固结合装置,从而可安装拆卸集装箱。例如,提出了韩国实用新型公开号第20-1998-0025022号(1998.07.25.公开)的用于集装箱装载的拖车底盘。参照该公报,提出了在将集装箱装载于拖车底盘时,形成双锥型插入用贯通孔,从而在远程也可以容易识别底盘的角落部分,使得装载变得容易。

但是,这是集装箱专用底盘,提出的目的在于,只装载标准化集装箱,限制了其用途。此外,产生了由负载、无负载作用产生的间隙、紧固强度弱等问题。最近,正在提供用于运输人的面包车或者微型轿车、用于运输货物的各种货车及各种特殊车等各种种类的车辆,各种特殊车包括货物车、混凝土搅拌车、起重机、槽车等特殊设备,进一步,近来,实情为广泛普及了区分模糊的新开发设备。

但是,它们的缺点在于,由于个别的车辆,从企业立场上根据目的分别拥有所述车辆。由此,有如下很大的缺点:包括浪费运营费用、由于拥有车辆导致的维护及管理不足的缺点在内的便利性低下。由此,近来,实情为迫切要求开发改善所述缺点的多类型车辆或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装置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构成为能够简便地交替更换安装各种货物箱及各种特殊设备,各种货物箱用于运输货物或者人,各种特殊设备用于运输特殊货物或者根据特殊用途设计,从而能够将一台底盘用于各种目的,由此减少费用,提高便利功能及维护管理,尤其,不仅紧固力优秀,可根据装载物种类或者重心改变紧固位置,从而能够稳定地装载。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底盘本体,其在下侧设置有车轮;以及安装装置,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的两侧;所述安装装置以能够更换的形式安装各种货物箱或者各种特殊设备,各种货物箱或者各种特殊设备安置于所述底盘本体上面,所述安装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其与所述底盘本体紧固结合,从而支撑所述货物箱;以及结合装置,其牢固地结合所述货物箱和支撑装置,从而以防止产生间隙的形式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夹具,其紧固结合于所述底盘本体;上下移动部件,其包括本体、上下移动体、旋钮,本体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具的一侧面,上下移动体以能够上下移动的形式设置于所述本体,旋钮用于约束所述上下移动体的移动;支撑部件,其包括外壳和支撑杆,外壳以铰链为媒介沿着前后方向以可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上下移动体,支撑杆以沿着左右方向能够引出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外壳,在末端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以及导向部件,其包括导向件、导件帽,导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贯通孔上侧,内部贯通,外径具有越往上侧越狭小的圆锥形形状,导件帽附着于所述货物箱侧面,内径具有与所述导向件的外径相同的形状,从而与导向件外面相结合的同时,可容易安置货物箱。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额外包括辅助支撑装置,其以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前后侧的形式安装于所述底盘本体,从而支撑所述支撑部件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结合装置为了结合所述货物箱和支撑装置,向下贯通所述支撑装置,并包括螺栓棒、螺母部件及紧固销,螺栓棒的一侧面形成有沿横向贯通的插入孔,螺母部件与在所述主支撑装置下侧向下贯通的所述螺栓棒紧固结合,在侧面形成有沿横向贯通的结合孔,在上侧外周缘形成有大螺母部,在下侧外周缘形成有小螺母部,紧固销在所述螺母部件的侧面按顺序对所述结合孔和所述螺栓棒的插入孔进行贯通并紧固结合,从而防止所述螺栓棒的无故分离。

根据本发明,构成为能够简便地交替更换安装各种货物箱及各种特殊设备,各种货物箱用于运输货物或者人,各种特殊设备用于运输特殊货物或者根据特殊用途设计,从而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将一台底盘用于各种目的,由此减少费用,提高便利功能及维护管理,尤其,以结合装置为媒介,不仅紧固力优秀,而且由于主支撑装置及辅助支撑装置的可变操作,也可根据装载物种类或者重心改变紧固位置,从而能够稳定地装载任何形态的货物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的整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的整体的概略侧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4的(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b)示出支撑装置内部的a-a线截面图,(c)是示出支撑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及辅助支撑装置的可变操作关系的概略平面图。

图8的(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货物箱安置过程的概率纵截面图,(b)是示出结合装置的结合关系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货物箱安置过程的概略侧面图。

图10的(a)至(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安置有各种种类的货物箱或者特殊设备的情况的概略侧面图。

标号说明

100:本发明的汽车底盘1000:底盘本体

1100:车轮2000:安装装置

2100:支撑装置2110:固定夹具

2120:上下移动部件2122:本体

2124:上下移动体2126:旋钮

2130:支撑部件2132:外壳

2134:支撑杆2136:贯通孔

2138:固定件2140:导向部件

2142:导向件2144:导件帽

2200:辅助支撑装置2210:固定夹具

2220:上下移动部件2222:本体

2224:上下移动体2226:旋钮

2230:支撑部件2232:外壳

2234:支撑杆2236:支架

2238:固定件2300:结合装置

2310:螺栓棒2312:插入孔

2320:螺母部件2322:结合孔

2324:大螺母部2326:小螺母部

2330:紧固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另外,在参照附图之前,本发明是涉及用于简单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功能的特殊设备或者装置作为负载的底盘的发明,汽车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构成骨架的框架、底盘和装载部的主体,底盘由动力产生装置、行驶转向装置、各种辅助装置等组合而成,装载部的主体由乘客、货物箱装载、负载各种功能的特殊设备构成。

本发明想要实现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如下功能性结构的底盘:适用于除单体车身(monocoquebodytype)以外的所有框架底盘结构车辆,将车身作为单纯的载量,从而能够实现便利和经济性极大化。

近来,为了增加移动功能,车辆中已经安装了车辆开发史上尚未具有的各种便利功能的特殊设备,从而新开发的设备已远远超出一直以来被分类的固有领域,例如小汽车、公共汽车、自卸车、货车、混凝土搅拌车、起重机等,且区分模糊,先进工业国家正在不加选择地在车辆中安装新开发的设备。

由此,从特殊车方面,也有分类模糊的情况。由此导致的法律制定、规制的混淆也是事实。无论如何,就车身或者发挥车身作用的各种功能的特殊物和其设备而言,从负载方面、行驶功能和行驶安全上来看,汽车的装载、搭载只不过是载量。

本发明用于承载所述货物箱和装载部作为负载,从而具有将几乎所有功能的装载部和特殊物作为负载而承载于由可拆卸功能性便利导致的商用车辆的特征。换句话说,用一台底盘车辆以多数及多功能进行装载及转换搭载,制成可使用的车辆,从而以实现维护、减少费用、便利功能等改革为目的。由此,显然,当实施本发明时,上面提及的每个应用的车辆类型分类可能变得毫无意义。

尤其,如韩国一样,对在该领域中存在功能和目的模糊的非常识的妨碍效率、发展的规制的国家而言,这是非常适合的结构的建议,除非是用非常识法规来规范国际标准集装箱底盘车辆的国家,只要不是固定搭载,无需经过既繁琐又伴随费用的法律上的、实际的结构变更的程序,可搭载适合于车辆负载的各种货物箱和特殊设备,可随便交替搭载适合于容量、功能的货物箱或者装载部、特殊设备。

此外,目前为止的与货物箱、乘客身体、特殊功能货物箱、特殊设备的车辆底盘相结合的方法是用u或者i螺栓来进行紧固结合,也可以考虑销方式。在可看作与本发明有类似性的集装箱底盘上也可以考虑在拆卸方法中适用的扭锁(twistlock),但是功能和特征完全不同。

u或者i螺栓销紧固结合方式在设置和除去时使用既大又重的工具、繁琐、难解性、难以应对其他特殊设备搭载和去除,从而难以成为装载物。就集装箱底盘结构而言,支撑固定部不能改变,尤其,在结构特性上,公差运行时,产生间隙杂音,搭载后运行设备时,作为抬起车辆的装载相反负载的与起重机、挖掘机(挖土机)特殊车具有类似的作业功能的车辆因间隙的不便和安全问题而无法适用。

虽然有用销来结合的方法,但是没有可变性,如果想要去除间隙,则需要非常精确地制作并安装,除非底盘和主体部如平面玻璃一样均匀而使其不受负载,只要有稍微的变形、角度负载上的压力,就无法或者难以进行安装、拆卸。由此,这样的结构不能成为单纯的装载物。

因此,本发明中提出具有可变性固定、不逊于现有的u、i螺旋的紧固强度的新的结合装置。尤其,车辆底盘和发挥车身作用的装置因装载负载时按压的作用而增加抬起的负载时,由于抬起的作用而成为更加确实的结合紧固,搭载时完全没有间隙,由于安装、去除简单单纯的特征,不仅几乎所有车身或者特殊设备作为装载物简单地搭载于底盘上面或者从底盘上面去除,而且是可以改变重心、便利位置的发明。

如果,车辆底盘的吨数容量、框架宽度、长度成为使得本发明的安装成为标准化、规格化,则在将本发明的构成要素安装于框架时,即使省略或者固定本发明结构一部分,可以简练地进行紧固结合和解除。

由此,本发明不仅在以各种建设机械类为首的单发季节性特殊物流,而且在无法装载其他货物物质的许多槽车车种和各种紧急车辆、放散武器领域中也可以广泛地用于转换搭载。并且,通过装载部的安装、拆卸容易性,飞跃地提高用于维护的整顿性。

将调整控制介质和电气、电子、油压/空压、水、油类等与底盘结合的方法可利用当前开发的无法罗列的程度的各种快速接头、连接器、配件、流动载体来简单解决,这是极其当然的常识。进一步,非常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仅可以适用于道路行驶车辆,而且还可以适用于链轨车辆和轨道车辆。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的本发明进行观察,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者词语,不能限定解释为通常的或者字典上的含义,发明人为了用最佳的方法说明其自己的发明,立足于可恰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应解释为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相符的含义和概念。

由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个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构成只不过是本发明的最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并不是全部代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应理解为在申请发明时,可能存在可代替它们的各种均等物和变形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的整体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承载汽车车身及各种特殊设备作为负载的汽车底盘的整体的概略侧面图。

首先,参照图1,本发明的汽车底盘10(chassis)包括:底盘本体1000,其在下侧设置有进行滚动运动的车轮1100;以及安装装置2000,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000两侧,从而对安置于所述底盘本体1000上侧的用波线示出的货物箱3000(负载侧)进行安装。

另外,当然在所述底盘本体100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提高牢固性的未说明标号的横梁或者用于便利功能的各种油压设备,其也设置于通常的底盘,本发明中并非对此进行限定或者提及,即使没有提及,应认识到包括于本发明。并且,针对所述底盘本体1000的形状或者其结构,已广泛被公知,也清楚地表明本发明并非限定另外的形状。

但是,本申请中,在所述底盘本体1000两侧对称地设置既简单又方便操作的安装装置2000,从而其目的在于,以能够易于更换的形式安装货物箱3000,不仅是以一台底盘本体1000为媒介示出的货物箱3000,虽然在后面要叙述,可以装载所要求的其他种类的各种货物箱或者各种特殊设备,从而可交替地更换安装。结果,应认识到其目的在于按照目的可以将一台底盘用作多用途。

此时,根据货物箱3000的长度或者周围条件,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装置2000分别设置于底盘本体1000的前后侧,从而可构成为在货物箱3000的四个角落进行安装,应认识到本发明不限定安装装置2000的位置或者数量。

下面,对上面提及的所述安装装置2000的详细构成及操作关系进行观察。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4的(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b)示出支撑装置内部的a-a线截面图,(c)是示出支撑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装置的立体图。

参照图3,本发明的安装装置2000大致包括:支撑装置2100,其紧固结合于用波线示出的底盘本体1000;以及结合装置2300,其结合所述支撑装置2100和货物箱(负载侧)3000,所述安装装置2000还可包括辅助支撑装置2200,辅助支撑装置2200以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2100的前后侧的形式安装于所述底盘本体1000,从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2100。此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200是为了提高主要的所述支撑装置2100的支撑力而设置的,明确地表明也可以根据作为负载侧的货物箱的负载重量不进行设置。但是,随着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200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主支撑装置2100的支撑力,在本发明中一起说明。

首先,如图4的(a)至(c)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100包括固定夹具2110、上下移动部件2120、支撑部件2130及导向部件2140。

所述固定夹具2110紧固结合于用波线示出的底盘本体1000,包括以可分离的形式构成的第一夹具及第二夹具,从而牢固地紧固结合于所述底盘本体1000,该固定夹具2110可具有各种形状及构成,应认识到本发明中并非对此进行另外限定。

所述上下移动部件2120包括:本体2122,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具2110的一侧面;上下移动体2121,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形式设置于所述本体2122;以及旋钮2126,其为了约束所述上下移动体2124的移动而设置,如图4的(b)所示,上下移动体2124进行上下移动操作,以在所述本体2122进行紧固结合的旋钮2126为媒介使得位置固定。

所述支撑部件2130包括:外壳2132,其以铰链“h”为媒介如图4的(c)所示沿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上下移动体2124;以及支撑杆2134,其沿着左右方向以能够引出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外壳2132,在末端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2136。此时,当然在所述外壳2132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件2138,固定件2138用于对内置的支撑杆2134的引出操作进行约束。结果,所述支撑部件2130具有如下结构:借助于所述上下移动体2124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沿着前后方向可改变角度及改变宽度。另外,所述支撑杆2134也可以实现为能够按步骤进行引出操作,但是无需以能够进行细微调节的形式区分步骤。

所述导向部件2140包括:导向件2142,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134的贯通孔2136上侧,内部贯通,外径具有越往上侧越狭小的圆锥形形状;以及导件帽2144,其附着于所述货物箱3000侧面,内径具有与所述导向件2142的外径相同的形状,与导向件2142外面相结合的同时,以能够容易安置货物箱3000的形式进行引导。此时,虽然以圆锥形形状示出了所述导向件2142,但是形成为球形也无妨,在此情况下,所述导件帽2144当然也形成为与该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如此设置导向部件2140是因为即使在安置货物箱3000时没有准确地对齐中心,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安置,则实现为使得中心自然对齐,从而易于安置货物箱3000,针对这个部分,在下面重新进行观察。

另外,所述导向件2142和导件帽2144向反方向设置也无妨,该形状形成为球形的情况,有如下优点:只要在紧固孔有空余,则在对将要后面叙述的结合装置2300进行紧固结合时,也可以在倾斜的角度下进行紧固结合,而不是竖直方向。

结果,所述支撑装置210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不仅可以沿着前后长度方向进行旋转,而且也可以构成为沿着左右宽度方向调节长度,从而构成为可以使得货物箱3000的结合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应认识到根据货物箱3000的形状或者重心可灵活地应对。

然后,如图5所示,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200包括固定夹具2210、上下移动部件2220及支撑部件2230,并包括辅助支撑部件2240,如图3所示,所述主支撑装置2100分别安装于前后侧,从而在提高支撑力方面执行辅助作用。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200与所述主支撑装置2100相同地或者类似地构成,从而构成为向相同的方向可变的同时支撑,本发明中,举例示出了与所述支撑装置2100相同的构成,就该构成要素而言,针对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名称,省略详细的说明。

所述固定夹具2210是为了紧固结合于用波线示出的底盘本体1000而设置的,所述上下移动部件2220包括:本体2222,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具2210的一侧面;上下移动体2224,其内置于所述本体2222,并可上下移动;以及旋钮2226,其用于在所述本体2222侧约束所述上下移动体2224的移动,所述支撑部件2230包括:外壳2232,其以铰链“h”为媒介沿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上下移动体2224;以及支撑杆2234,其沿着左右方向以能够引出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外壳2232,在末端设置有支架2236,支架2236用于紧固结合于所述主支撑装置2100侧支撑杆2134的末端。此时,当然在所述外壳2232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件2238,固定件2238用于对内置的支撑杆2234的引出操作进行约束。

可以得知在上面观察的辅助支撑装置2200是与主支撑装置2100相同的构成,只是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236设置于支撑杆2234的末端,当然该支架2236以未说明标号的销为媒介设置为可旋转的状态。结果,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200根据主要的所述支撑装置2100的可变方向可变的同时,可进行持续支撑。

当然,如前面所述的,如果使得货物箱(负载侧)或者特殊设备标准化,则所述支撑装置2100及辅助支撑装置2200无需经常改变,按照标准只要设置好位置,则应认识到也可以通过栓接或者焊接等方法使得操作关节部固定。

进一步,在所述货物箱300侧也可以安装与所述支撑装置2100相同的构成,这是因为在上下侧设置可变的支撑装置2100,所以可实现使得可变性变得优秀的效果。此外,如果在作为底盘侧和负载侧的货物箱的各个角落部分设置与所述导向部件2140相同的构成的圆锥形(有锥度)或者球形的辅助导向部件,则在安置货物箱时,辅助导向部件先结合的同时,诱导货物箱安置,由此更加方便,显而易见的是这也可以形成为凹凸型。

最后,如图3及图6所示,所述结合装置2300包括:螺栓棒2310,其在附着于货物箱3000侧面的导件帽的上侧向下安装,一侧形成有沿着横向贯通的插入孔2312;螺母部件2320,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100的支撑杆2134的下侧后,将向下凸出的所述螺栓棒2310螺丝紧固结合于贯通孔2136,在一侧面形成有沿横向贯通的结合孔2322,在上侧外周缘形成有大螺母部2324,在下侧外周缘形成有小螺母部2326;以及紧固销2330,其在所述螺母部件2320的侧面按顺序对结合孔2322和所述螺栓棒2310的插入孔2312进行贯通结合,从而防止所述螺母部件2320的松弛现象。

此时,形成于所述螺栓棒2310的竖直插入孔2312是为了补正所述螺母部件的紧固结合冲程(stroke)而形成的。下面重新提及所述结合装置2300的结合关系。

下面,对上面提及的安装装置2000的操作关系进行观察。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及辅助支撑装置的可变操作关系的概略平面图,图8的(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货物箱安置过程的概率纵截面图,(b)是示出结合装置的结合关系的概略纵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7,可以得知本发明的支撑装置2100的支撑部件2130以铰链h为媒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旋转操作的同时,支撑杆2134进行引出操作,与该操作连动地,在前后侧支撑所述支撑杆2134的辅助支撑装置2200的支撑部件2230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即使所述主侧支撑装置2100的位置借助于支撑杆2234的引出操作而发生变化,也可以随着该位置改变的同时稳定地支撑。虽然未示出,所述支撑装置2100当然可以以上下移动部件2120为媒介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辅助支撑装置2200也可以以上下移动部件2220为媒介与所述主支撑装置2100的上下移动操作连动后发生改变。

在此,意味着,如上所述,随着支撑装置2100及辅助支撑装置2200进行可变操作,根据将要安置的货物箱3000的形状或者重心,作业者可任意、容易地对紧固结合位置进行变更,应该理解为,其意味着不局限于特定的货物箱或者特定的特殊设备,可对大部分的货物箱或者特殊设备进行紧固结合。

接着,参照图8的(a),为了将货物箱3000安装于本发明的支撑装置2100,如果利用导向部件2140,则可容易安置。换句话说,原因在于,在支撑杆2134的末端设置有导向件2142,在货物箱3000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导向件2142外面相结合的导件帽2144。原因在于,在使得所述货物箱3000从上部向下安置的过程中,即使导件帽2144和导向件2142的中心没有准确地对齐,只要将导件帽2144放置于导向件2142上部,则沿着其外面形成的倾斜,借助于货物箱3000的自重下降的同时准确地对齐中心。如此在安置货物箱3000的过程中,可期待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

接着,如上所述,如果货物箱3000借助于导向部件2140而安置于支撑装置2100,则如图8的(b)所示,借助于结合装置2300牢固地紧固结合,从而安置的货物箱3000不会产生间隙,保持稳定的紧固结合状态。换句话说,从导向部件2140的导件帽2144上侧向下结合螺栓棒2310,在将螺母部件2320紧固结合于从主支撑杆2134下侧凸出的螺栓棒2310之后,从侧方向使得紧固销2330插入,从而使得所述螺母部件2320的结合孔2322和螺栓棒2310的插入孔2312按顺序贯通并紧固结合。这样的话,所述螺母部件2320不能无故地进行旋转。

此时,所述螺母部件2320在上下侧形成有大螺母部2324及小螺母部2326,其原因在于,以小螺母部2326为媒介,即使没有另外的工具,使得螺母部件2320的紧固结合成为可能的同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以大螺母部2324为媒介,利用工具使其旋转。换句话说,小螺母部2326在初期无负载安装时用小的扭矩进行简易紧固结合后,当装载货物或有作业负载时,向上下负载越增加越更加紧固地紧贴。换句话说,当有负载时,如果利用小型工具再拧紧小螺母部2326,则可更加牢固地紧固结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底盘本体1000和装载部充分、简便地进行紧固结合。结果,如果随着负载的增加,利用螺母部件2320的小螺母部2326简便地再拧紧,则在反复的负载或者无负载时,抑制及切断间隙产生。在此,通过附着把手来代替所述小螺母部2326,从而可构成为可以用手容易进行旋转,应认识到其为本申请的变形例。

另外,大螺母部2324形成于所述螺母部件2320的构成是用于如下情况的手段:在无负载状态或者紧急情况时要求紧固结合或者解除操作时,利用大扭矩来解开螺母部件2320或者拧紧螺母部件2320,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小螺母部2326解开并拧紧,则在结构上发生破损,或者是因为无法用大扭矩进行作业。

此时,作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结合装置,可使用如u螺栓或者i螺栓一样的公知的装置,但是其在紧固结合过程中繁琐又复杂,从而有些难以适用于本发明,从而不局限于任何一个货物箱或者特殊设备,对各种类型的货物箱或者特殊设备全部稳定地进行紧固结合,优选地使用既紧固力优秀又不产生间隙的本发明的结合装置2300。

下面,对各种种类的货物箱或者各种种类的特殊设备安置于本发明的底盘本体1000的一个例子进行观察。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货物箱安置过程的概略侧面图,图10的(a)至(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安置有各种种类的货物箱或者特殊设备的情况的概略侧面图。

首先,参照图9,为了在本发明的底盘本体1000交替安装货物箱3000或者特殊设备,解除对利用起重机“c”来安装的货物箱3000进行结合的结合装置2300的结合,利用起重机“c”抬起货物箱3000后使其位于一侧后,用起重机“c”使得将要替换的货物箱3000或者特殊设备移动并安置,安置过程和紧固结合过程如在前面观察的一样。附图中示出了起重机“c”,但是其可以用叉车来代替,明确地表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定。

如此,作为安置于本发明的底盘100的货物箱或特殊设备,如图10a所示,可以装载如小轿车或汽车一样能够运送人的小轿车车身3100,如图10b所示,也可以装载罐车特殊设备3200,如图10c所示,也可以装载起重机之类的机械特殊设备3300等,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以装载目前地球上出现的几乎所有的各种各样的货物箱或特殊设备,例如,汽车、平板运输车、集装箱底盘车、货柜车、油罐车、混凝土搅拌车、自卸车、船货起重机、油压起重机、挖掘机等,从而效果在于,可以用一台底盘装载多台货车或特殊车辆。这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可以提高便利性,是有用的发明。

为了更加充分理解后面将要叙述的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前述的内容稍微宽泛地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征和技术优点。下面对构成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附加特征和优点进行详细叙述。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和特定实施例是用于执行本发明和类似目的的其他结构的设计或者修改的基本,可立即使用,该技术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这一点。

此外,本发明中公开的发明的概念和实施例是为了执行本发明的同一目的而修改或者设计为其他结构的基础,该技术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实施与其相同的修改或者变更的等价结构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述的发明的思想或者范围的限度内进行各种变化、置换及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