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775发布日期:2019-02-12 21:4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挡泥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



背景技术:

挡泥板是应用在车辆上,位于轮胎上方的部件,其能够挡在轮胎的前后方,挡住轮胎甩出的泥水。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底面上的雨水会吸附在车轮上,由于车轮的高速转动,雨水会甩离车轮,冲击到轮罩上,并飞溅出各种液滴,严重影响该车后方车辆的可视性,导致引起各种车祸,所以在现有的挡泥板上,还挂载安装有抑制水雾飞溅的防飞溅板。

所以目前的汽车挡泥板,其本身是不具有防飞溅抑制水雾的功能,而是需要额外挂载抑制板,这样就比较麻烦,而且需要多套模具才能够生产,装配成本也高,所以目前需要一种一体式的具有防飞溅功能的挡泥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包括:板体以及防飞溅组件,所述防飞溅组件包括若干缓冲吸附管,所述缓冲吸附管一体连接在所述板体的内侧。

较佳的,所述板体的两侧向内侧翻折形成侧挡边,所述板体的上侧向内侧翻折形成上挡边。

较佳的,所述板体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框以及螺孔柱,所述螺孔柱设置在所述加强框内,并且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螺孔柱连接的加强筋。

较佳的,所述缓冲吸附管的两端分别为平口端以及尖口端,所述平口端一体连接在所述板体的内侧上,所述尖口端用于缓冲吸附水汽。

较佳的,所述缓冲吸附管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缓冲吸附管的轴向设置,并且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平口端以及所述尖口端上。

较佳的,所述开口朝下设置。

较佳的,所述板体的外侧凸出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供支撑杆穿设。

较佳的,所述缓冲吸附管内设置有导水柱,所述导水柱为锥台状结构并且所述导水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板体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提供了一种一体式的具有防飞溅功能的挡泥板,其只需要一套模具就能够生产,并且具有免装配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生产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吸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板体;110、侧挡边;120、上挡边;130、加强框;140、螺孔柱;150、加强筋;160、固定部;200、防飞溅组件;210、缓冲吸附管;211、平口端;212、尖口端;213、开口;300、导水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包括:板体100以及防飞溅组件200,所述防飞溅组件200包括若干缓冲吸附管210,所述缓冲吸附管210一体连接在所述板体100的内侧。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现有的挡泥板,其内侧面并没有防飞溅板,仅仅具有一些螺柱,防飞溅板通过螺柱固定在挡泥板的内侧面,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既需要挡泥板模具,有需要防飞溅板的模具,并且还需要将两者组装在一起,所以不仅麻烦,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优选的,此处的板体100与防飞溅组件200一体连接在一起,准确的说,是通过在板体100的内侧面上一体成型出若干缓冲吸附管210,使得板体100的内侧面具有缓冲吸附水汽的作用,从而使得板体100自身具有防飞溅的效果,这样就只需要一套模具,就能够生产出这种一体化防飞溅挡泥板。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板体100的两侧向内侧翻折形成侧挡边110,所述板体100的上侧向内侧翻折形成上挡边120。

优选的,板体100实际上是挡泥板的侧板,其两侧向内翻折形成的侧挡边110能够挡住向两侧飞溅的水滴以及水雾,上挡边120能够与挡泥板的上盖板固定在一起;所以,上述结构的板体100,其便于制造生产。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板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框130以及螺孔柱140,所述螺孔柱140设置在所述加强框130内,并且所述加强框130内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螺孔柱140连接的加强筋150。

优选的,板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框130,加强框130能够使螺孔柱140的结构强度更高,加强筋150能够将螺孔柱140与加强框130结合在一起,使得结构更加的稳固,这种螺孔柱140能够使得板体100上挂载其他的部件,从而令板体100具备其他的功能。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缓冲吸附管210的两端分别为平口端211以及尖口端212,所述平口端211一体连接在所述板体100的内侧上,所述尖口端212用于缓冲吸附水汽。

在现有的防飞溅结构中,其缓冲吸附结构为瓦状结构,在瓦状结构的上端具有开口,下端为封闭口,因为这种瓦状结构是无法直接在板体100上制造出来的,所以现有的板体100,其通过另外的防飞溅板实现抑制水雾的功能,也就是说,防飞溅板作为单独的板体100,其能够在模具上成型出瓦状的缓冲吸附结构,其与挡泥板的形状结构相互冲突,所以这种结构恰恰是挡泥板无法实现的。

优选的,这种缓冲吸附管210是管状结构,其中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是尖口端212以及平口端211,平口端211固定在板体100的内侧面,进一步来说,就是尖口端212朝向轮胎一侧,此外,尖口端212为斜口结构,其能够有效吸收水雾,并且对水汽进行缓冲,避免在车轮后产生水雾,这样能够起到防溅射的效果。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缓冲吸附管210上设置有开口213,所述开口213沿所述缓冲吸附管210的轴向设置,并且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平口端211以及所述尖口端212上。

优选的,开口213能够用于排泄水滴,当水雾或者水滴进入到缓冲吸附管210后,由于轮胎是源源不断的将其甩向缓冲吸附管210,所以需要对甩入的水滴进行导出,开口213就是一条轴向的开口213,其能够将水滴导出,使得车轮甩出的液体能够顺着挡泥板滴下,从而避免缓冲吸附管210因堆积太多液体而失效。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开口213朝下设置,开口213朝向能够有效使缓冲吸附管210内的水滴流下,并且也有利于实际生产时的拔模。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板体100的外侧凸出形成有固定部160,所述固定部160用于供支撑杆穿设,这能够便于板体100安装在车体上。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缓冲吸附管内设置有导水柱300,所述导水柱300为锥台状结构并且底部固定在板体的内侧面上,优选的,导水柱300的下端固定在板体的内侧面上,且位于缓冲吸附管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