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8026发布日期:2020-01-21 22:36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跨骑摩托车车架多为单主梁结构,或采用对称单层主梁结构,在装配大排量发动机时,会出现强度不够,车架刚性及韧性不足等缺陷,并且不能很好解决摩托车整车振动,影响骑乘舒适度。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申请号:(cn103832520b),包括一主管单元、一前车架单元、一后车架单元,及一补强单元。该主管单元包括一首管,及一连接该首管的主管,该主管具有一连接首管的上端部,及一远离该上端部且向下延伸的下端部。该前车架单元包括二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在该主管上的前支撑管,及一连接该主管单元的主管的下端部且两端分别与该等前支撑管连接的横管。该前车架单元的横管是在摩托车的一车壳的一脚踏部上方,所以该前车架单元的该等前支撑管之间不会被主管干涉,可以形成有较大的利用空间。该方案具有能形成较大利用空间的优点,但是也存在单主梁结构强度、刚性以及韧性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上车架上设有若干根上加强管,下车架上设有若干根下加强管,上车架和下车架之间还设有加固组件,上加强管、下加强管和加固组件在车架上形成网状编织结构。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加固组件沿车架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加固组件包括若干根横杆,横杆两端分别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相连,上车架和下车架端部还设有加固结构。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加固结构包括分别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相连的车架立管,上车架与车架立管的连接处设有三角支架,下车架与车架立管的连接处底部设有三角支撑座。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车架立管内设有用于连接摩托车车头的车头孔,车头孔贯穿车架立管。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所述的上车架包括一体式上层弯管,下车架包括一体式下层弯管,上层弯管和下层弯管均由无缝钢管构成。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上层弯管与车架立管相连处呈正三角结构,且车架立管位于正三角结构的顶点处,下层弯管与车架立管的连接处呈钝三角结构,钝三角结构与三角支撑座相配适。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上层弯管上连有上u形杆,下层弯管上连有下u形杆,上层弯管尾部设有支杆和安装板。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下层弯管尾部与上层弯管相连,且下层弯管尾部与上层弯管相连处设有加固板。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下层弯管上设有两个踏板,两个踏板沿车架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踏板与下层弯管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中,下层弯管上设有车架支撑杆,车架支撑杆与下层弯管活动连接,车架支撑杆上还设有稳定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网状编织结构不但提高车身稳定性,提升车架刚性及韧性,降低车身重量,而且可以缓冲发动机带来的振动,提高骑乘舒适度。

2、上车架和下车架前部对接于车架立管,能够提高车架立管强度,减少焊接变形,提高整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车架1、上车架2、下车架3、上加强管4、下加强管5、加固组件6、上层弯管7、下层弯管8、横杆9、加固结构10、车架立管11、三角支撑座12、三角支架13、车头孔14、正三角结构15、钝三角结构16、上u形杆17、下u形杆18、加固板19、支杆20、安装板21、踏板22、车架支撑杆23、稳定块24、安装孔25、铰链2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上车架2和下车架3,上车架2上设有若干根上加强管4,下车架3上设有若干根下加强管5,上车架2和下车架3之间还设有加固组件6,上加强管4、下加强管5和加固组件6在车架1上形成网状编织结构。

本实施例中,上车架2和下车架3采用φ30无缝钢管,上加强管4、下加强管5和加固组件6采用φ25无缝钢管,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车架重量,网状编织结构不但提高车身稳定性,提升车架刚性及韧性,降低车身重量,而且可以缓冲发动机带来的振动,提高骑乘舒适度。

加固组件6沿车架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加固组件6包括若干根横杆9,横杆9两端分别与上车架2和下车架3相连,上车架2和下车架3端部还设有加固结构10。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横杆9采用φ25无缝钢管,横杆9两端与上车架2和下车架3焊接,能够有效提高上车架2和下车架3之间的稳定性、刚性以及韧性,且对车身重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加固结构10包括分别与上车架2和下车架3相连的车架立管11,上车架2与车架立管11的连接处设有三角支架13,下车架3与车架立管11的连接处底部设有三角支撑座12。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上车架2和下车架3前部对接于车架立管11,能够提高车架立管11强度,减少焊接变形,提高整车操控性,三角支架13能够增加上车架2前部的强度,防止在安装车头后因车头重量导致上车架2弯曲变形,三角支撑座12不仅能够增加下车架3前部的强度,还能够为后期安装的车头提供支撑。

车架立管11内设有用于连接摩托车车头的车头孔14,车头孔14贯穿车架立管11,所述的上车架2包括一体式上层弯管7,下车架3包括一体式下层弯管8,上层弯管7和下层弯管8均由无缝钢管构成。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架立管11采用φ25无缝钢管,车头孔14可用于安装摩托车车头,一体式的上层弯管7和下层弯管8能提高车架1的强度,且无缝钢管构成上层弯管7和下层弯管8还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车架重量。

上层弯管7与车架立管11相连处呈正三角结构15,且车架立管11位于正三角结构15的顶点处,下层弯管8与车架立管11的连接处呈钝三角结构16,钝三角结构16与三角支撑座12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上层弯管7上的正三角结构15能有效增加上车架2前部的强度,下层弯管8上的钝三角结构16能够在有效增加下车架3前部的强度,且正三角结构15和钝三角结构16能在车架1前部受撞击时保证车架1整体的稳定性。

上层弯管7上连有上u形杆17,下层弯管8上连有下u形杆18,上层弯管7尾部设有支杆20和安装板21。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u形杆17能对上车架2中部进行加固,下u形杆18能增加下车架3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增加上车架2中部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上层弯管7尾部可安装储物箱(图中未示出),支杆20能够加强上车架2尾部的强度,安装板21上设有两个安装孔25,螺栓可通过安装孔25与储物箱连接。

如图2所示,下层弯管8尾部与上层弯管7相连,且下层弯管8尾部与上层弯管7相连处设有加固板19。本实施例中,下层弯管8尾部与上层弯管7中部相连,能提高车架1整体的稳定性,加固板19能使下层弯管8与上层弯管7的连接更牢固,不容易散架。

如图1和图2所示,下层弯管8上设有两个踏板22,两个踏板22沿车架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踏板22与下层弯管8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踏板22与下层弯管8连接处设有铰链26,铰链26一端与下层弯管8固定连接,铰链26另一端与踏板22固定连接,踏板22可通过铰链26进行旋转,当无人使用时,可以将踏板22收起,减少占地面积。

如图1和图2所示,下层弯管8上设有车架支撑杆23,车架支撑杆23与下层弯管8活动连接,车架支撑杆23上还设有稳定块24。

本实施例中,车架支撑杆23与下层弯管8活动连接,当摩托车在行驶时,可将车架支撑杆23收起,停车时,可转动车架支撑杆23将摩托车停稳,且用车架支撑杆23停车时,摩托车的后轮与地面脱离,防止因误按油门而出现事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车架1、上车架2、下车架3、上加强管4、下加强管5、加固组件6、上层弯管7、下层弯管8、横杆9、加固结构10、车架立管11、三角支撑座12、三角支架13、车头孔14、正三角结构15、钝三角结构16、上u形杆17、下u形杆18、加固板19、支杆20、安装板21、踏板22、车架支撑杆23、稳定块24、安装孔25、铰链2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