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3899发布日期:2019-12-20 19:3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行人头部会与车辆的发动机罩相撞,传统发动机罩内的加强板组件由于自身强度和刚度以及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较大,造成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撞击时行人头部损伤较大,不利于保护行人的头部,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该加强板组件通过降低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以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发生撞击时,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包括:下加强板;上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固定以在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之间形成缓冲空间,所述上加强板具有用于与所述下加强板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上加强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纵向贯穿所述连接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断开为至少两个以上且间隔开的子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该加强板组件通过降低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以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发生撞击时,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头部。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加强板的后边缘固定,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并支撑在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之间,所述凹槽沿纵向依次贯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加强板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本体部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t”形的上加强板减弱孔,所述上加强板减弱孔包括:横向孔和纵向孔,两个所述上加强板减弱孔的两个所述纵向孔相邻设置,两个所述上加强板减弱孔的两个所述横向孔沿与各自相连的所述纵向孔的相对外侧边相对向外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向孔的前端壁向前延伸并靠近所述本体部的前边缘,所述纵向孔的后端壁向后延伸并靠近所述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向孔的相对外侧壁向外延伸并靠近所述本体部的横向侧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向孔在纵向上与所述子连接部前后对应,所述横向孔在纵向上与所述凹槽前后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向孔与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纵向孔与所述子连接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加强板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罩的内板贴合,所述后侧板相对所述前侧板倾斜设置,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之间的夹角为135°-1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侧板具有下加强板减弱孔,所述下加强板减弱孔的后侧壁向后延伸并靠近所述下加强板的后侧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和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具有内板和外板,所述下加强板与所述内板固定,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外板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加强板组件100,下加强板1,上加强板2,缓冲空间3,连接部21,凹槽22,子连接部211,固定板212,支撑板213,本体部23,上加强板减弱孔231,横向孔2311,纵向孔2312,前侧板11,后侧板12,下加强板减弱孔121,固定结构2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100可以包括:下加强板1和上加强板2。

如图1-图4所示,加强板组件100设置在发动机罩上以用来增加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但由于传统加强板组件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以及自身刚度和强度过大,在行人与车辆发生撞击时,行人的头部会撞击到支撑力较大的发动机罩以及间接碰撞到刚度较大的加强板组件100而造成行人头部的严重损坏。

为在碰撞时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头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固定以在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之间形成缓冲空间3,并通过缓冲空间3来缓冲行人头部受到的碰撞力。

由于加强板组件100支撑在发动机罩外板与发动机罩内板之间,当行人的头部与发动机罩发生碰撞时,行人头部首先撞击到发动机罩外板,之后会挤压上加强板2,由于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之间设置了缓冲空间3,因此可有效缓冲行人头部所受到的碰撞,进而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头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通过降低加强板组件100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来降低行人头部碰撞时的损坏程度。具体地,上加强板2具有用于与下加强板1连接的连接部21,且连接部21支撑在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之间,以保证加强板组件100的整体强度,以便于加强板组件100能够更好的向发动机罩提供强度支撑,而为使加强板组件100的整体支撑强度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加强板2上开设有凹槽22,并使凹槽22沿纵向贯穿连接部21,从而使得连接部21断开为至少两个以上且间隔开的子连接部211。由此,有效的降低了连接部21的强度以及刚度,也就降低了加强板组件100的整体支撑强度,使加强板组件100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变弱,进而实现保护行人头部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100,该加强板组件100通过降低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强度,以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发生撞击时,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头部。

结合图1-图4所示实施例,连接部21包括:固定板212和支撑板213,固定板212位于上加强板2的后端并与下加强板1的后边缘固定,以将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而支撑板213与固定板212连接并支撑在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之间以向上加强板2提供支撑力并在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3,其中,凹槽22沿纵向依次贯穿固定板212和支撑板213。由此,可使减弱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减少连接部21的自身强度和刚度以及减少对上加强板2的支撑力,进而减少了上加强板2对发动机罩外板的支撑力,从而起到保护行人头部的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行人头部在与发动机罩发生撞击时首先撞击到发动机罩外板,进而会向内挤压上加强板2,因此降低上加强板2的强度和刚度,即可减少上加强板2对行人头部的碰撞力,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加强板2上与行人头部具有挤压关系的本体部23处设置了对称设置的两个“t”形的上加强板减弱孔231。由此,可以有效降低上加强板2的强度和刚度,进而达到保护行人头部的目的。并且,本体部23还与连接部21相连接,以配合连接部21处的凹槽22实现双重减弱效果,以达到更好的减弱效果,进而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3,上加强板减弱孔231包括:横向孔2311和纵向孔2312,其中,横向孔2311可沿横向延伸,而纵向孔2312可沿纵向延伸,横向孔2311与纵向孔2312相连通,并且,两个上加强板减弱孔231的两个纵向孔2312相邻设置,以形成主减弱区域,此区域占整个本体部23面积较大且位于本体的中心位置,是行人头部撞击可能性最大的部位,因此,可有效保护行人头部免受撞击的损害。

而两个上加强板减弱孔231的两个横向孔2311沿与各自相连的纵向孔2312的相对外侧边相对向外延伸设置,以起到辅助主减弱区域的作用,进而配合主减弱区域形成更大范围的减弱区域,以使减弱效果更好,以大幅度降低上加强板2的强度和刚度,进而可实现更好的保护作用。

其中,上加强板2具有固定结构232,上加强板2适于通过固定结构232与发动机罩外板固定,纵向孔2312设置在沿纵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结构232之间,而横向孔2311则设置在沿横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结构232之间。由此,可在不影响上加强板2正常固定的情况下,更大程度的扩大上加强板减弱孔231的面积,以尽可能的降低上加强板2的强度和刚度,以利于实现对行人头部更好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固定结构232可为胶粘槽,加强板组件100可通过胶粘的形式固定在发动机罩上,以避免在加强板组件100与发动机罩之间设置固定件或者通过焊接固定而形成的硬点对行人头部造成的损害。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纵向孔2312的前端壁向前延伸并靠近本体部23的前边缘,纵向孔2312的后端壁向后延伸并靠近连接部21,横向孔2311的相对外侧壁向外延伸并靠近本体部23的横向侧边缘。由此,在不影响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正常连接固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更大程度的增大横向孔2311和纵向孔2312的面积,以使上加强板2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进而提升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纵向孔2312在纵向上与子连接部21121前后对应,横向孔2311在纵向上与凹槽22前后对应,且横向孔2311与凹槽22之间的距离大于纵向孔2312与子连接部21121之间的距离。由此,避免在上加强板2上形成沿纵向连续的减弱部分而使上加强板2失去了应有的最基本的设置稳定性和设置强度,以避免在正常的振动情况下或非直接撞击发动机罩的情况下均对加强板组件100造成损坏。

参照图2,结合图1和图4所示实施例,下加强板1包括: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前侧板11适于与发动机罩的内板贴合,以保证设置稳定性。并且前侧板11适于与上加强板2的前边缘固定,后侧板12适于与连接部21固定,其中,后侧板12相对前侧板11倾斜设置,以在上加强板2与下加强板1之间形成缓冲空间3。

进一步,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夹角为135°-150°。由于传统下加强板的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的夹角较小(90°-120°),因此导致下加强板对上加强板的支撑力较大,进而使上加强板对发动机罩外板的支撑力较大,不利于保护行人头部。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夹角增大,以减少下加强板1对上加强板2的支撑力,进而减少了上加强板2对发动机罩外板的支撑力,可在撞击时有效的保护行人头部。

如图1和图4所示,后侧板12具有下加强板减弱孔121,设置下加强板减弱孔121可有效降低下加强板1的强度和刚度,进而降低加强板组件100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以加强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其中,下加强板减弱孔121的后侧壁向后延伸并靠近下加强板1的后侧边缘,并且凹槽22与下加强板减弱孔121上下正对。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下加强板减弱孔121的减弱效果,以使其能够配合凹槽22对加强板组件100实现更优的弱化,以进一步提升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上加强板减弱孔231和下加强板减弱孔121均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以使加工更简单、可靠。

优选的,加强板组件100的材料可采用dc06钢。以便于冲压加工,并且dc06钢相对强度和刚度较小,以便于在撞击时保护行人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用于发动机罩的加强板组件100和发动机罩,发动机罩具有内板和外板,下加强板1与内板固定,上加强板2与外板固定,以将加强板组件100稳定的设置在发动机罩内。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