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连互锁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8910发布日期:2020-03-24 14:1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连互锁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折叠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连互锁折叠器。



背景技术:

国家提倡绿色环保出行,自行车已经成为了大众的代步交通工具,折叠自行车由于携带方便,占地空间小的特性,更是深受大众喜爱。而折叠器作为折叠自行车的关键零部件,其结构质量及安全性直接关系产品开发的成败,目前市售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器大部分采用横向折叠,纵向锁固的结构设计,锁固件和被锁前后管件是完全分体的。锁固件的强度直接影响折叠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受尺寸外形结构等原因限制,稳定性很难保证,因其力学结构的缺陷,经过一段时间骑行锁紧结合部就出现一定的松动,有可能造成骑行者摔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连互锁式折叠器,通过管件结构直接互锁使折叠器牢固可靠,采用上下分置内扣直连,内摆臂滑动机构,外观无缺口,使折叠器结构简化,力学结构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连互锁折叠器,包括前管件与后管件,所述前管件与后管件通过螺栓拉杆扣接,所述前管件包括前管件本体与内摆臂,所述前管件本体上两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内倒杆,所述前管件本体靠近后管件一侧下端设置有套管,所述螺栓拉杆穿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内摆臂一端穿设于螺栓拉杆中间,其另一端穿设于内倒杆上,且所述内倒杆与螺栓拉杆和内摆臂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所述螺栓拉杆一端设置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后管件靠近前管件一侧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均穿设于螺栓拉杆上,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手柄一端,所述第二套筒位于内摆臂与套管之间,所述后管件位于卡槽正对处设置有卡舌,且所述卡舌与卡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手柄与螺栓拉杆连接处一端开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为偏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倒杆为圆柱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螺栓拉杆将前管件与后管件活动连接,实现了前管件与后管件的折叠;而设置的手柄实现折叠器的快速拆装,并且使折叠器不会产生松动,更加安全;而设置的卡舌穿设于卡槽内,使折叠器结构简化,力学结构更加合理,受力特点更加合理,结构简单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直连互锁折叠器,参阅图1及图2,一种直连互锁折叠器,包括前管件1与后管件2,所述前管件1与后管件2通过螺栓拉杆3连接,所述前管件1包括前管件本体11与内摆臂13,所述前管件本体11上两端设置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之间设置有内倒杆14,所述前管件本体11靠近后管件2一侧下端设置有套管15,所述螺栓拉杆3穿设于所述套管15内,所述内摆臂13一端穿设于螺栓拉杆3中间,其另一端穿设于内倒杆14上,且所述内倒杆14与螺栓拉杆3和内摆臂13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所述螺栓拉杆3一端设置有手柄4。

参阅图1及图2,所述后管件2靠近前管件1一侧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一套筒22与第二套筒23,所述第一套筒22与第二套筒23均穿设于螺栓拉杆3上,所述第一套筒22位于手柄4一端,所述第二套筒23位于内摆臂13与套管15之间,所述后管件2位于卡槽12正对处设置有卡舌21,且所述卡舌21与卡槽12相匹配。

参阅图1及图2,所述手柄4与螺栓拉杆3连接处一端开设有圆孔41,且所述圆孔41为偏心结构。

所述内倒杆14为圆柱形。圆柱形方便内摆臂13的上下滑动。

工作原理:直连互锁折叠器由手柄4,螺栓拉杆3,前管件1,后管件2,内倒杆14,内摆臂13等部件构成。前管件1和后管件2通过螺栓拉杆3连接,其中内摆臂13将螺栓拉杆3与内倒杆14连接,内倒杆14固定设置于前管件本体11中部,前管件本体11沿内倒杆14上下滑动。

螺栓拉杆3和手柄4组成快拆结构,通过快拆结构使螺栓拉杆3带动前管件本体11向上移动,使卡舌21与卡槽12扣和实现锁紧,

通过快拆结构使螺栓拉杆3带动前管件本体11向下移动,卡舌21和卡槽12松开,实现自行车车架折叠。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