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1673发布日期:2020-04-28 19:4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专用于为婴幼儿户外活动而设计的工具车,可以方便家人看带婴幼儿,一般2-6岁的儿童都可以选择乘坐婴儿车。现有的婴儿车,都具有一个供婴幼儿坐卧的舱体,舱体通常是开放式的,并具有一个保护罩,当婴幼儿观察车外风景时,可将保护罩打开,但是,保护罩如处于打开状态,车内婴幼儿存在被外界物体碰撞的风险,安全性有所降低,而一旦将保护罩完全罩上,婴幼儿难以观察到车外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方便乘坐的婴幼儿观察车外风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包括舱体以及设置在舱体底部的滚轮组件;所述舱体包括底板、围板、顶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所述围板位于底板的后端,所述顶板位于侧板和围板的顶部;所述顶板呈从侧板和围板的顶部向底板的前端逐渐弯曲的曲面形并与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相连;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观景槽,所述观景槽设有可开合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由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前轮组件和至少两个后轮组件。

优选的,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支杆和后滚轮,所述后支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舱体上,所述后滚轮与所述后支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支杆、转向件和前滚轮,所述前支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舱体上,所述前支杆的下端与转向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滚轮与所述转向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前支杆和转向件的转动轴呈竖向设置,所述前滚轮与转向件的转动轴同前支杆和转向件的转动轴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转向件的上端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环槽;所述前支杆的下端设有卡环,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环槽中并设置为可在环槽中转动。

优选的,所述前支杆和后支杆均设置为与所述舱体转动连接,且所述前支杆和后支杆均具有预设的最大转角。

优选的,所述前支杆的顶端和后支杆的顶端均设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上设有宽度小于所述承接面宽度的中间件;所述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块平行设置且间距小于所述承接面宽度的连接板;所述中间件设置在同一连接组件的两块连接板之间并与两块连接板转动连接,当所述前支杆和后支杆转动至所述最大转角时,前支杆的承接面和后支杆的承接面均抵接在相应连接板的下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舱体还包括固定在底板的下表面的支撑板,所述底板和支撑板上均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覆盖有坐布,所述坐布上设有两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侧板上设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舱体上还固定有推杆手柄。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婴幼儿可以放置到舱体内,在盖上保护盖后,使婴幼儿处于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对婴幼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由于保护盖是透明材料制成,婴幼儿可以透过保护盖观察到车外景色,同时,舱体的顶板呈弧形,并从舱体的顶部延伸到舱体的前侧面,形成类似楔形结构,使婴幼儿可以观察到车的前面和顶面的情况,扩大了视野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前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后支杆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观景式多功能婴儿车,如图1所示,包括舱体1以及设置在舱体1底部的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滚轮,以便于移动整个舱体1。舱体1形成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盒体结构,具体的,舱体1包括底板11、围板13、顶板和两块侧板12,底板11呈水平设置,侧板12和围板13均设置为垂直于底板11,两块侧板12分别位于底板11的两侧,所述围板13则位于底板11的后端,所述顶板则位于侧板12和围板13的顶部并分别与侧板12和围板13相连。顶板呈曲面形,其从侧板12和围板13的顶部向底板11的前端逐渐弯曲,并与底板11的前端固定相连,形成类似于楔子的形状。在顶板上开设有观景槽,观景槽可以沿顶板的延伸方向延伸,婴幼儿从该观景槽中放入到舱体1内或者通过该观景槽从舱体1内取出。所述观景槽设有可开合的保护盖14,保护盖14的一端与顶板、侧板12或围板13铰接,另一端则作为自由端,可相对铰接位置转动,从而可以打开或者关闭观景槽。保护盖14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透明的abs树脂。由于保护盖14是透明的,车内的婴幼儿可以透过保护盖14来观察到车外的情况。其中,所说的前端和后端是相对婴儿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而言的,前端位于婴儿车前进方向的前方,后端则位于婴儿车前进方向的后方。

保护盖14可以占据顶板的绝大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舱体1的顶部直接形成一个开口,保护盖14直接覆盖到开口上,顶板只保留有与底板11前端连接的部分。保护盖14的上端与侧板12铰接,前端则形成自由端。这种结构可以增大观景槽的尺寸,车上的婴幼儿可以观察到更宽广的视野。同时,为了使保护盖14在闭合之后可以保持闭合状态,可以在保护盖14上设置开关机构,在保护盖14闭合之后,可以锁紧开关机构,限制保护盖14转动,使其保持闭合状态,当需要打开保护盖14时,可以解除开关机构的锁定,使保护盖14可以转动。开关机构具体可以是卡扣、磁铁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对舱体1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舱体1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1的下表面的支撑板3,支撑板3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撑托板,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所述底板11和支撑板3上均设有彼此匹配的开孔,在该开孔上覆盖有坐布4,在坐布4上设有两个通孔40。坐布4的面积设置为大于开孔的面积,使坐布4自然向下垂,形成一个兜状结构,婴幼儿可以坐在坐布4上,双腿从通孔40中伸出,保持坐的状态,能够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向前观察到更多车外景色。

滚轮组件可以固定在舱体1的底板11上,也可以固定在支撑板3上。由于支撑板3相对更加稳固,滚轮组件优选为固定在支撑板3上。

在两块侧板12上设有透气孔10,透气孔10用于供舱体1内婴幼儿透气。如图1-3中所示,侧板12上开设有嵌入槽,嵌入板110嵌入到嵌入槽中,透气孔10开设在嵌入板110上。

在舱体1上还固定有推杆手柄5,推杆手柄5可固定在围板13的外侧,用于供成人推动婴儿车前进或后退,推杆手柄5包括一根主杆和固定在主杆尾端的手柄,该主杆可以设置为可伸缩式或者可折叠式,在未使用时,可以将推杆手柄5收缩起来,减少空间占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对滚轮组件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3所示,滚轮组件包括前轮组件21和两个后轮组件22,前轮组件21位于底板11的前端,后轮组件22位于底板11的后端,且两个后轮组件22可以相对前轮组件21呈轴对称分布,形成三脚式支撑机构,保持婴儿车稳定。

进一步的,后轮组件22包括后支杆221和后滚轮222,后支杆221的上端设置在支撑板3上,后滚轮222则与后支杆221的下端转动连接。如图中所示,两根后支杆221的下端可连接有同一根转动轴,两个后滚轮222分别与转动轴的两端转动连接。采用同一根转动轴,可以保持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前轮组件21则包括前支杆211、转向件213和前滚轮212,前支杆211的上端设置在支撑板3上,前支杆211的下端与转向件213的上端转动连接,前滚轮212与转向件213的下端转动连接,且前支杆211和转向件213的转动轴呈竖向设置,使转向件213可以在平面上转动,且前滚轮212与转向件213的转动轴同前支杆211和转向件213的转动轴呈相互垂直设置。转向件213在平面上可以灵活转动,将方便用户推动婴儿车进行转向、拐弯。

如图4所示,转向件213的上端设有转盘217,转盘217的顶面设有开孔,开孔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环槽218,则环槽218的半径大于该开孔的半径。前支杆211的下端则设有卡环216,前支杆211的半径稍小于该开孔的半径,卡环216的半径大于前支杆211的半径且稍小于环槽218的半径,环槽218的高度设置为与卡环216的高度相匹配,卡环216设置在环槽218中并可在环槽218中转动,以实现转动连接。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卡环216从环槽218中脱离出来,使转向件213与前支杆211保持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均设置为与支撑板3转动连接,由此,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均可以相对支撑板3转动,从而可以将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相对折叠,方便将整个婴儿车收纳起来,减少空间占用。在折叠状态下,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的转动角度定义为零,当需要将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打开时,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均向舱体1的外侧转动,即前支杆211向前端转动,后支杆221向舱体1的后端转动。需要设定一个最大转角,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转动至该最大转角时,可以对舱体1提供支撑力。

由此需要设置一个限位结构,使得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仅能转动至该最大转角。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限位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前支杆211的顶端和后支杆221的顶端均设有承接面200,承接面200上设有宽度小于承接面200宽度的中间件201,中间件201可以呈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婴儿车前进方向平行。在支撑板3的底部则设有多个连接组件31,连接组件31包括两块平行设置且间距小于承接面200宽度的连接板32。中间件201设置在同一连接组件31的两块连接板32之间并与两块连接板32转动连接,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到,两块连接板32呈夹持中间件201的结构设置。由于承接面200的宽度大于两块连接板32之间的间距,随着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的转动,承接面200会与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的下端面接触,从而限制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进一步转动,此时,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转动至最大转角。

为了防止承接面200限制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的折叠收缩,如图3所示,前支杆211的中间件201设置为位于其承接面200的后端,后支杆221的中间件201设置为位于其承接面200的前端。因此,当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相向转动时,承接面200并不会限制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2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