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门环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0318发布日期:2020-05-12 17:0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围门环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零部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侧围门环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尤为重视,对汽车侧碰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汽车在发生侧碰时,需要汽车侧围具备很强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现有技术当中,由a上立柱、a下立柱、门槛梁和b立柱组成的四边形侧围门通常由于缺少相应的固定结构以及强度设计,导致侧围门的结构强度不够,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力差。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围门环总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围门的结构强度不够,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力差的问题。一种侧围门环总成,用于汽车车门,包括闭环连接且内部均设有空腔的a上立柱、a下立柱、门槛梁和b立柱,所述门槛梁一侧设有阶梯结构,所述a下立柱一端搭接于所述阶梯结构,另一端顶接所述a上立柱,所述b立柱两端分别顶接于所述a上立柱和所述门槛梁,所述总成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a下立柱与所述门槛梁固定处以及所述b立柱与所述门槛梁固定处,所述空腔内部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阶梯结构、所述加强筋及所述固定件提高所述总成的结构强度。上述侧围门环总成,通过在所述a下立柱与所述门槛梁固定处以及所述b立柱与所述门槛梁固定处设置所述固定件,保证了所述侧围门环总成的结构强度,同时,把主要受力的门槛梁位于车身外侧部分设置成阶梯结构,所述a下立柱一端搭接于所述阶梯结构,以及在所述空腔内部添设加强筋,使所述侧围门环总成形成闭合受力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所述侧围门环总成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围门的结构强度不够,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力差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直角端、第二直角端及连接所述第一直角端与所述第二直角端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保证所述固定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凸设于所述第一直角端及第二直角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角端的直角边向外90°弯折延伸出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固定于所述a下立柱或所述b立柱,所述延伸部增大所述固定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门槛梁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第三腔体组成所述阶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连接相应结构的相对两内壁。进一步地,所述a上立柱、所述a下立柱、所述门槛梁和所述b立柱均设有止口,所述止口设于所述总成内侧,所述固定件结合所述止口形成闭合的密封条卡接位。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结构设于所述门槛梁位于车身的外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围门环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前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后视结构图;图4为a-a截面剖视图;图5为b-b截面剖视图;图6为a上立柱结构剖视图;图7为a下立柱结构剖视图;图8为门槛梁结构剖视图;图9为b立柱结构剖视图;图10为a上立柱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a上立柱100a加强筋110固定端120a下立柱200c加强筋210门槛梁300第一腔体310第二腔体320第三腔体330d加强筋340b立柱400b加强筋410止口500固定件700第一直角端710第二直角端720连接端730延伸部7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侧围门环总成,用于汽车车门,包括闭环连接且内部均设有空腔的a上立柱100、a下立柱200、门槛梁300和b立柱400,所述门槛梁300一侧设有阶梯结构,所述a下立柱200一端搭接于所述阶梯结构,另一端顶接所述a上立柱100,所述b立柱400两端分别顶接于所述a上立柱100和所述门槛梁300,所述总成还包括固定件700,所述固定件700设于所述a下立柱200与所述门槛梁300固定处以及所述b立柱400与所述门槛梁300固定处,所述空腔内部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阶梯结构、所述加强筋及所述固定件700提高所述总成的结构强度。所述固定件700包括第一直角端710、第二直角端720及连接所述第一直角端710与所述第二直角端720的连接端730,所述连接端730保证所述固定件700的结构强度。所述连接端730凸设于所述第一直角端710及第二直角端720与所述连接端730的连接面。所述第一直角端710的直角边向外90°弯折延伸出延伸部740,所述延伸部740固定于所述a下立柱200或所述b立柱400,所述延伸部740增大所述固定件700的接触面积。所述门槛梁300包括第一腔体310、第二腔体320及第三腔体330,所述第一腔体310、所述第二腔体320及所述第三腔体330组成所述阶梯结构。所述加强筋连接相应结构的相对两内壁。所述a上立柱100、所述a下立柱200、所述门槛梁300和所述b立柱400均设有止口500,所述止口500设于所述总成内侧,所述固定件700结合所述止口500形成闭合的密封条卡接位。所述阶梯结构设于所述门槛梁300位于车身的外侧。作为一个具体示例,设于a上立柱100的两a加强筋110相互交叉,其截面为“田”字形,能充分传导正碰所产生的力;设于a下立柱200的两c加强筋210的一端相交于a下立柱200的空腔内壁,另一端分别各连接一端空腔内壁,所述c加强筋210用于将力传导至所述a上立柱100和所述门槛梁300;门槛梁300为整车主要的传力梁,其截面形状大且复杂,所述第一腔体310、所述第二腔体320及所述第三腔体330组成整体,共同抵抗外力,所述第一腔体310截面成“口”字形,所述第二腔体320设有d加强筋340,所述d加强筋340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320内壁,其界面为“日”字形,所述第一腔体310设于所述第二腔体320的短边侧面,所述第三腔体330设于所述第二腔体320的长边侧面,所述第三腔体330截面成梯形,所述梯形的底边贴合所述第二腔体320。所述第一腔体310、所述第二腔体320及所述第三腔体330组成的阶梯结构,传递所述门槛梁300上的复杂受力;设于b立柱400的两b加强筋410相互平行,截面为“目”字形截面,其主要作用是抵抗侧碰所产生的力。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a下立柱200、所述门槛梁300和所述b立柱400分别与所述止口500一体成型,所述a上立柱100成圆弧形状,所述a上立柱100上的a止口为铝冲压件,与所述a上立柱100焊接而成。所述a上立柱100、所述a下立柱200、所述门槛梁300和所述b立柱400通过mig焊接技术(meltinert-gaswelding,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组合形成所述侧围门环总成。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第一直角端710与所述第二直角端720分别焊接于所述止口500,所述延伸部740焊接于所述a下立柱200或所述b立柱400,所述a止口500两端设有弯折延伸的固定端120,所述固定端120分别焊接于所述a下立柱200和所述b立柱400,进一步地,所述侧围门环总成闭合成整体。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侧围门环总成,通过在所述a下立柱与所述门槛梁固定处以及所述b立柱与所述门槛梁固定处设置所述固定件,保证了所述侧围门环总成的结构强度,同时,把主要受力的门槛梁位于车身外侧部分设置成阶梯结构,所述a下立柱一端搭接于所述阶梯结构,以及在所述空腔内部添设加强筋,使所述侧围门环总成形成闭合受力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所述侧围门环总成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围门的结构强度不够,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力差的问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