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飞轮组的加大齿比结构及自行车飞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6088发布日期:2020-09-01 17:20阅读:1523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飞轮组的加大齿比结构及自行车飞轮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自行车飞轮组的加大齿比结构及自行车飞轮组。



背景技术:

典型的自行车后变速飞轮组,大致包括与后花毂一体的一棘轮座,以及按齿数大小依序等间隔套固于该棘轮座的外径部的数个飞轮,各飞轮之间以一隔环间隔成一预定距离。该棘轮座的内径部与后花毂心轴的轴承及其相关构件组接成一体,故该棘轮座的最小体径(内径和外径)受此条件限制而必需保持一定的尺寸。而套固于该棘轮座外径部的各个飞轮其齿形和大小均有一定的规格和尺寸,而飞轮的内径又受到棘轮座最小体径的限制,因此飞轮的最少齿数也受到了限制。目前业界的规格,飞轮的最小齿数为11齿,亦已成为自行车齿比的最终极限。

以当前公路车十八段变速系统,前齿盘50/34齿压缩盘(compactcrankset,简称ct盘),后飞轮11-23齿的组合为例,得到以下齿比:

齿比对于回转速(骑者每分钟单脚踩踏踏板的次数)有重大影响。重齿比回转速慢,可将车速拉高,骑者肌力负荷较大,心肺负担较小;轻齿比可得到高回转速,肌力的负荷相对小,但心肺负担较大。

若要改变齿比,前齿盘的改装会关系到大盘bcd(boltcirclediameter)规格,假如不符就必须连曲柄一并更换,价格高。而目前的车款仍以50/34齿、52/36齿的大盘为主流,53/39齿的规格相对少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的加大齿比结构及自行车飞轮组,试图以变更飞轮组的最小齿数为手段,以便与既有规格的大盘配置而加大齿比。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飞轮组的加大齿比结构,该飞轮组包括与一后花毂一体轴接的一棘轮座,以及按齿数大小依序等间隔套固于该棘轮座的外径部的数个飞轮;该棘轮座相连该后花毂的端部为一第一端,轴向的另一端为一第二端,该数个飞轮中最少齿数的飞轮为一第一飞轮;该加大齿比结构包括:

组装于该棘轮座的该第二端的内部的一缩径环;径方向成型于该第一飞轮的内径部且相间环设的数个第一凸齿和数个第一凹槽,该第一凸齿挡止于该棘轮座的该第二端及该缩径环的外部;

齿数小于该第一飞轮至少一个齿的一附加飞轮,该附加飞轮的后部成型一环状的短轴,该短轴的后端面轴向相间环设数个第二凸齿和数个第二凹槽;该附加飞轮以该第二凸齿套合于该第一飞轮的第一凹槽中,该附加飞轮以该第二凹槽供该第一飞轮的该第一凸齿套合其中,该附加飞轮与该第一飞轮结合,并位于该棘轮座的该第二端外部;该短轴保持该附加飞轮与该第一飞轮之间具有符合变速切换的规范间距及相位;

一飞轮盖,呈环形,其背部轴向成型一筒状的结合部,该结合部合径的穿过该附加飞轮的内径部并固定于该缩径环中,该飞轮盖挡止于该附加飞轮的侧面。

该棘轮座第二端内壁设一第一螺纹部,该缩径环的外壁设一第二螺纹部,该第二螺纹部与该第一螺纹部结合,该缩径环组装于该棘轮座的第二端内部。

该缩径环的内壁包括一第三螺纹部;该飞轮盖的该结合部末段外壁设一第四螺纹部,该第四螺纹部锁接拧紧于该缩径环的该第三螺纹部。

该附加飞轮的齿数为八齿至十齿。

该附加飞轮与该该飞轮盖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凹凸的止滑纹。

一种自行车飞轮组,包括:

与一后花毂一体轴接的一棘轮座,以及按齿数大小依序等间隔套固于该棘轮座外径部的数个飞轮;

一附加飞轮,组装于该棘轮座相异该后花毂的一端部;该附加飞轮的齿数为8-10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于既有的飞轮组上加装一个齿数小于十一齿(较佳为十齿)的附加飞轮为手段,以便与既有规格的大盘配置而加大齿比,突破目前自行车齿比的极限,并增加变速段数。

附加飞轮亦匹配既有的棘轮座的规格,因此棘轮座及其他飞轮的规格及结构均不需要改变。

附加飞轮组装于棘轮座,即自动与相邻的飞轮产生符合规范的间隔及相位,使链条切换无滞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飞轮组前视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飞轮组后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飞轮的前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飞轮的后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附加飞轮的前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附加飞轮的后视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飞轮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飞轮组前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飞轮组剖面图。

图10为图9的圆圈处放大图。

10-棘轮座17-飞轮32-第三螺纹部

11-第一端18-飞轮40-附加飞轮

12-第二端20-第一飞轮41-短轴

121-第一螺纹部21-套轴42-第二凸齿

13-飞轮22-凹凸嵌齿43-第二凹槽

14-飞轮23-第一凸齿44-止滑纹

15-飞轮24-第一凹槽50-飞轮盖

16-飞轮30-缩径环51-结合部

31-第二螺纹部52-第四螺纹部

54-止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是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相同和对称配置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在既有飞轮组的棘轮座10的第二端12加装一个齿数为十齿的附加飞轮40。棘轮座10相连于后花毂(图未示)的端部定义为第一端11,另一端定义为第二端12。在图例中,既有飞轮组以一棘轮座10上组装数个按齿数大小依序排列的飞轮13,14,15,16,17,18来表示,至于与该棘轮座10一体的后花毂以及棘轮座10内部的内棘轮结构非本实用新型新颖性技术特征,故未加赘述及绘制图式。

飞轮组还包括一加大齿比结构,该加大齿比结构包括:

设于该棘轮座10第二端12内壁的一第一螺纹部121;

一缩径环30,通过其外壁的第二螺纹部31与该第一螺纹部121结合而组装于该棘轮座10的第二端12内部,该缩径环30还包括其内壁的第三螺纹部32;该缩径环30为缩小该棘轮座10内径之用;

一第一飞轮20(请同时参图3和图4),齿数为十一齿;该第一飞轮20的后部中心位置成型一环状的套轴21,该套轴21的内径部环设有与该棘轮座10的外径部可相互契合的凹凸嵌齿22,该套轴21套接固定于该棘轮座10的该第二端12外部;该第一飞轮20的内径部于径方向相间环设数个第一凸齿23和数个第一凹槽24,该第一凸齿23挡止于该棘轮座10的该第二端12以及该缩径环30的外部;

一附加飞轮40(请同时参图5、图6),其齿数小于该第一飞轮20至少一个齿,该附加飞轮40较佳为八至十齿;该附加飞轮40的后部成型一环状的短轴41,该短轴41的后端面轴向相间环设数个第二凸齿42和数个第二凹槽43;该附加飞轮40以该第二凸齿42套合于该第一飞轮20的第一凹槽24中,该附加飞轮40以该第二凹槽43供该第一飞轮20的该第一凸齿23套合其中,该附加飞轮40与该第一飞轮20结合,并位于该棘轮座10的第二端12外部;藉由该短轴41的轴向尺寸,使该附加飞轮40与该第一飞轮20之间保持符合变速切换的规范间距及相位。

一飞轮盖50(请同时参图7至图10),呈环形,其背部沿轴孔轴向成型一筒状的结合部51,该结合部51合径的穿过该附加飞轮40的内径部;该结合部51末段外壁设第四螺纹部52,该第四螺纹部52锁接拧紧于该缩径环30的第三螺纹部32,该飞轮盖50挡止于该附加飞轮40的外部,将所有飞轮稳固定位于该棘轮座10上。该附加飞轮40与该该飞轮盖50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凹凸的止滑纹44,54。

如图7至图10,本实用新型于既有飞轮组及其棘轮座10上加装一个齿数小于十一齿(较佳为十齿)的附加飞轮40,以便与既有规格的大盘配置而加大齿比,突破目前自行车齿比的极限,并增加变速段数。附加飞轮40的齿数视第一飞轮20的齿数而定,比第一飞轮20的齿数少一个齿或二个齿为佳。在本实施例中,因既有飞轮组的最小飞轮齿数为十一齿,因此较符合目前飞轮组的附加飞轮40为十齿。

以当前公路车十八段变速系统,前齿盘50/34齿压缩盘(compactcrankset,简称ct盘),后飞轮11-23齿之组合为例,加设10齿的该附加齿轮,所得到的齿比如下表。与先前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的附加齿轮增加大盘与飞轮的齿比,并且增加变速段数为二十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