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
背景技术:
低平板半挂车通常用来运输重型汽车(如牵引车、大客车、专用汽车等)、轨道车辆、矿用机械、林业机械、工程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铺路机、起重机等)及其他重载货物,其重心越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越好,运输超高货物和通过头顶障碍的能力就越强。
在往低平板半挂车上装载车辆时,通常是从半挂车后端装载,即采用从车架后端上面移动车辆或者将车轮移除的方式,然后再将车辆固定在半挂车上,此种方式较为复杂,装载效率较低,并且装载时稳定较差,安全系数低,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装载效率高、安全稳定的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包括鹅颈及车架,所述鹅颈由鹅颈外架、鹅颈内架、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连接板及第一销柱构成,所述鹅颈内架的下部铰接在鹅颈外架的下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缸筒端铰接在鹅颈外架的上部,且其上的活塞杆端铰接在鹅颈内架的上部,所述连接板固定在鹅颈内架的下部,且其上开设有第二销孔,所述车架的前端端面上垂直固定有第二销柱,所述第二销柱与第二销孔使用配合,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缸筒端铰接在鹅颈内架上,且其上的活塞杆端铰接在第一销柱上,所述第一销柱滑动在鹅颈内架上,所述车架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第一销柱使用配合。
所述鹅颈外架上设有防坠地机构,所述防坠地机构由支撑架及第三液压油缸构成,所述支撑架的一端铰接在鹅颈外架的前部,且其另一端与第三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所述第三液压油缸的缸筒端铰接在鹅颈外架的后部。
所述支撑架与第三液压油缸之间的铰接轴两端转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抵接在牵引车的大梁上。
所述车架的前端两侧铰接有爬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一种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包括了鹅颈、车架、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第一销柱、第二销柱等,通过第一销柱与第一销孔的配合、第二销柱与第二销孔的配合实现鹅颈内架与车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一液压油缸实现车架的抬升与落下,整体可将运输车辆由车架的前端移动到车架上,装载简单快捷,提高装载效率,所装载车辆移动时重心较低,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中鹅颈与车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中鹅颈与车架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鹅颈,2、车架,3、鹅颈外架,4、鹅颈内架,5、第一液压油缸,6、第二液压油缸,7、连接板,8、第一销柱,9、第二销孔,10、第二销柱,11、第一销孔,12、防坠地机构,13、支撑架,14、第三液压油缸,15、滚轮,16、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
一种鹅颈可拆卸的低平板半挂车,包括鹅颈1及车架2,所述鹅颈1由鹅颈外架3、鹅颈内架4、第一液压油缸5、第二液压油缸6、连接板7及第一销柱8构成,所述鹅颈内架4的下部铰接在鹅颈外架3的下部,鹅颈内架4下部的两侧固定转轴,该转轴通过轴承与鹅颈外架3连接,鹅颈内架4位于鹅颈外架3的内侧,所述第一液压油缸5的缸筒端铰接在鹅颈外架3的上部,且其上的活塞杆端铰接在鹅颈内架4的上部,第一液压油缸5带动鹅颈内架4相对鹅颈外架3转动,所述连接板7固定在鹅颈内架4的下部,且其上开设有第二销孔9,连接板7可通过螺栓固定、焊接固定等方式固定在鹅颈内架4上,所述车架2的前端端面上垂直固定有第二销柱10,所述第二销柱10与第二销孔9使用配合,第二销柱10插入到第二销孔9内完成连接板7与车架2的连接,其中,第二销孔9的孔径应较大于第二销柱10的直径,以满足车架2与鹅颈1之间的角度变化,所述第二液压油缸6的缸筒端铰接在鹅颈内架4上,且其上的活塞杆端铰接在第一销柱8上,所述第一销柱8滑动在鹅颈内架4上,鹅颈内架4上固定活塞筒,第一销柱8在活塞筒内滑动,第一销柱8的滑动方向与第二销柱10的轴向垂直,第二液压油缸6带动第一销柱8在鹅颈内架4上滑动,所述车架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销孔11,所述第一销孔11与第一销柱8使用配合,第一销柱8在第二液压油缸6的带动下插入到第一销孔11内,避免车架2相对鹅颈内架4发生横向移动,保证车架2与鹅颈内架4之间的稳定连接。
所述鹅颈外架3上设有防坠地机构12,所述防坠地机构12由支撑架13及第三液压油缸14构成,所述支撑架13的一端铰接在鹅颈外架3的前部,且其另一端与第三液压油缸14的活塞杆端铰接,所述第三液压油缸14的缸筒端铰接在鹅颈外架3的后部,第三液压油缸14带动支撑架13在鹅颈外架3上转动,第三液压油缸14的活塞杆伸出时,其与支撑架13的铰接轴抵接在牵引车的大梁上,第三液压油缸14的活塞杆继续伸出,则鹅颈外架3被抬升,避免了鹅颈外架3及鹅颈内架4与地面的接触,其中,鹅颈外架3的前端通过连接销与牵引车的大梁连接,连接销在牵引车的大梁上应具有一定的倾斜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13与第三液压油缸14之间的铰接轴两端转动设有滚轮15,所述滚轮15可抵接在牵引车的大梁上,通过滚轮15避免了支撑架13与第三液压油缸14之间铰接轴的磨损。
所述车架2的前端两侧铰接有爬梯16,爬梯16可翻转到车架2的前端,并且翻转后爬梯16能够在地面与车架2上端面之间形成倾斜坡面,保证运输车辆能够顺畅的移动到车架2上。
在鹅颈1与车架2连接时,第一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第二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第三液压油缸14处于缩回状态,第一销柱8插入在第一销孔11中,第二销柱10插入在第二销孔9中,爬梯16翻转到车架2的上端面处;
在车架2进行装载车辆时,第二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缩回使第一销柱8从第一销孔11中脱出,然后第一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伸出使车架2的前端抵接在地面上,此时,车架2前端水平高度低于其后端的水平高度,然后牵引车拉动鹅颈外架3使第二销柱10从第一销孔9中脱出,此时完成鹅颈1与车架2的分离,然后第三液压油缸14的活塞杆伸出使鹅颈1抬升,然后将爬梯16翻转到车架2的前端,所要运输设备由车架1的前端移动到车架2上,然后第三液压油缸14的活塞杆缩回使鹅颈1降下,牵引车带动鹅颈外架3朝向车架2移动,使第二柱销10插入到第二销孔9中,然后第一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伸出使车架2提升到两端水平状态,此时第一销柱8应正对第一销孔9,最后第二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一销柱8插入到第一销孔11中,完成鹅颈1与车架2的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