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1127发布日期:2020-07-14 16:5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儿童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推车有的具备折叠功能,但是,当用户想要折叠处于展开状态的儿童推车或展开处于折叠状态的儿童推车时,往往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遭受撞击或者发生倾倒,都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杆件受外力作用发生移位,此时再将多个杆件叠放在很小的空间内或者将多个杆件从很小的空间内展开时,不同杆件之间可能出现互相阻挡或卡住的情况,导致儿童推车不好折叠,折叠后更不好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推车,增强杆件之间的联动性,减少杆件受外力移位的情况,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折叠和展开儿童推车。

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和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所述车架锁定在所述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支架,每侧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

前支杆,所述前支杆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前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

后支杆,所述后支杆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后向前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前支杆的上部与所述后支杆的上部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

推杆,所述推杆的下部与所述前支杆的上部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

前连杆,所述前连杆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前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前连杆的前部与所述前支杆的下部转动连接;

后连杆,所述后连杆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前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后连杆的下部与所述前连杆的后部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上部与所述推杆的上部通过第三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中下部还与所述后支杆的中上部转动连接;

在所述车架的折叠状态下,所述推杆收拢于所述后支杆的后方,所述后连杆与所述推杆连接的一端靠拢所述后支杆的下部,所述前支杆和所述后支杆相互靠拢,所述前连杆收拢于所述前支杆和所述后支杆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重合或者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共轴。

可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上横杆,所述上横杆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推杆的上部通过第四轴转动连接;

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所述第四轴位于所述第三轴的上方。

可选地,每侧的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包括通过所述第四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杆的端部中同侧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的上部。

可选地,在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其中一个所述后连杆的上端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卡部,所述上横杆在所述第三卡部一侧的端部的上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卡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第四卡部;

在所述车架的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三卡部和所述第四卡部卡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前支杆的下部分别向彼此延伸并结合为一体,并在结合为一体的部位的外周固定设置有横杆套,每个所述前连杆的前部与所述横杆套通过所述第三轴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下横杆,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后支杆的中下部。

可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前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后支杆的上部,所述后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后连杆的非端部;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上的儿童座兜。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重合或者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共轴;

所述前横杆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轴的轴心线上。

可选地,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刹车机构、第一轮轴和第一后轮;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按钮、滑动件、第一锁销、第二锁销、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刹车按钮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脚刹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轮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开口在靠近所述脚刹部的内壁沿所述后轮的轴心线的方向设置有弧形凹部,所述弧形凹部包括自上到下顺序连接的第一凹面、凸面和第二凹面,且所述第一凹面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面的深度;

所述滑动件内凹并在靠近所述脚刹部的侧部设置有滑动凸部;所述滑动凸部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凹面、所述凸面和所述第二凹面滑动的滑动面;所述滑动件还在侧部设置有贯穿所述滑动件的条形开口;

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件的内底部和所述第一锁销之间;所述第一锁销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二锁销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锁销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第一锁销且可沿所述条形开口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锁销与所述第一后轮可拆卸地卡接;

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件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后轮之间且缠绕于所述第一锁销的外周;

所述第一轮轴设置于所述刹车按钮和所述第一后轮之间,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后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轴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锁销通过的轮轴通孔,且所述轮轴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弹簧。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公开了儿童推车,设置前连杆和后连杆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前支杆和推杆,后连杆还与前连杆、后支杆分别连接,前连杆和前支杆、后连杆相互联动,后连杆还和推杆、后支杆之间相互联动。例如,当儿童推车从展开状态进入折叠状态时,推杆、后连杆向后翻转,且推杆和后连杆之间也进行适应性地相对转动,后连杆还带动前连杆靠拢后支杆,这样,通过后连杆增强了多个杆件之间的联动性,即使某个杆件受外力作用也不容易发生单个杆件移位的情况,而是整个儿童推车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整体移动,避免在儿童推车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多个杆件之间相互阻挡或者卡住,使用户可以容易地展开和折叠儿童推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童推车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支杆、后支杆和第一轴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支杆、推杆和第二轴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儿童座兜的儿童推车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童座兜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按钮、锁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刹车机构和第一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刹车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件、第一锁销、第二锁销、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儿童座兜;11、围杆;12、翻杆;121、附加杆;13、锁件;131、第一卡部;132、第二卡部;14、第一连接件;141、第一凹部;142、第三凹部;15、第二连接件;151、第二凹部;152、第四凹部;153、凹部开口;16、解锁按钮;161、按钮本体;162、伸出部;17、座杆;18、第一立杆;19、第二立杆;211、前支杆;212、后支杆;213、推杆;214、前连杆;215、后连杆;216、横杆套;2171、第一连接部;2172、第二连接部;2181、第三卡部;2182、第四卡部;221、第一轴;222、第二轴;223、第三轴;224、第四轴;231、上横杆;232、下横杆;233、前横杆;234、后横杆;241、刹车按钮;2411、第一开口;2412、第二开口;2414、第一凹面;2415、凸面;2416、第二凹面;2413、脚刹部;242、滑动件;2421、滑动面;2422、条形开口;243、第一锁销;244、第二锁销;245、第一弹簧;246、第二弹簧;247、第一轮轴;2471、轮轴通孔;248、第一后轮;2481、后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置于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和设置于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车架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支架。

每侧的侧支架均包括前支杆211、后支杆212、推杆213、前连杆214和后连杆215。

前支杆211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前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后支杆212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后向前并向上倾斜延伸,前支杆211的上部与后支杆212的上部通过第一轴221转动连接;推杆213的下部与前支杆211的上部通过第二轴222转动连接;前连杆214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前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前连杆214的前部与前支杆211的下部转动连接;后连杆215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自前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后连杆215的下部与前连杆214的后部转动连接,后连杆215的上部与推杆213的上部通过第三轴223转动连接,后连杆215的中下部还与后支杆212的中上部转动连接。

在车架的折叠状态下,推杆213收拢于后支杆212的后方,后连杆215与推杆213连接的一端靠拢后支杆212的下部,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12相互靠拢,前连杆214收拢于前支杆211和后支杆21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221和第二轴222的轴心线重合或者第一轴221与第二轴222共轴。这样,推杆213与前支杆211、前支杆211与后支杆212之间的相对转动围绕同一轴心线,使儿童推车的结构更紧凑,体积小,占地空间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上横杆231,上横杆231的两端与两个推杆213的上部通过第四轴224转动连接,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第四轴224位于第三轴223的上方。这样,用户即可通过上横杆231推动儿童推车,施力部位可以在推车的中间部位,符合人的用力习惯,提高用户体验;同时,第四轴224位于第三轴223之上,则推杆213向后翻转时将始终在后连杆215的外侧,避免二者位置重叠造成杆件卡死的情况;上横杆231还可以提高整个车架在横向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侧的侧支架还包括上连接件,上连接件包括通过第四轴224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71和第二连接部2172;第三轴22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71或者第二连接部2172,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部2171的上部固定连接于上横杆231的端部中同侧的一个,第二连接部2172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推杆213的上部。这样,推杆213和后连杆215之间通过单独的上连接件转动连接,即使上连接件处由于频繁转动导致损坏,也可以只更换上连接件,而不必将推杆213、后连杆215一并更换,减少儿童推车的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其中一个后连杆215的上端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卡部2181,上横杆231在第三卡部2181一侧的端部的上部设置有可与第三卡部2181可拆卸地连接的第四卡部2182,在车架的折叠状态下,第三卡部2181和第四卡部2182卡接。这样,在儿童推车被折叠起来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卡接锁定车架,防止车架散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前支杆211的下部分别向彼此延伸并结合为一体,并在结合为一体的部位的外周固定设置有横杆套216,每个前连杆214的前部与横杆套216转动连接。这样,两个前支杆211保持同步,并且前支杆211与前连杆214之间通过单独的横杆套216转动连接,即使横杆套216处由于频繁转动导致损坏,也可以只更换横杆套216,而不必将前支杆211一并更换,减少儿童推车的维修成本,另外,从审美角度来说,也可以使整个车架更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下横杆232,下横杆2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后支杆212的中下部。这样,下横杆232连接两个后支杆212,保持两个后支杆212之间的同步性,以及提高整个车架在横向的稳定性。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前横杆233和后横杆234,前横杆2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后支杆212的上部,后横杆23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后连杆215的非端部,儿童推车还包括安装在前横杆233和后横杆234上的儿童座兜10。这样,儿童座兜10可以安装在前横杆233和后横杆234上,由二者共同承重,增加儿童推车的安全性。

参见图5,儿童座兜10包括围杆11、翻杆12和对称地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座兜侧架。其中,围杆11、翻杆12都可以采用u型结构。

参见图6,每侧的座兜侧架包括锁件13以及相互枢接的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

围杆1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连接件14,翻杆1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连接件15,或者,围杆1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连接件15,翻杆1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连接件14。

参见图6和图7,锁件13设置有第一卡部131,第一连接件14设置有可与第一卡部131卡接的第一凹部141,第二连接件15至少设置有两个可与第一卡部131卡接的第二凹部151,且第一凹部141的深度不小于锁件13的厚度,第一凹部141内还设置有复位件(未示出),复位件使锁件13具有远离第一凹部141的运动趋势,第二凹部151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第二凹部151且暴露出部分锁件13的凹部开口153。锁件13与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之间都是可活动地卡接,其中,锁件13与第二连接件15可拆卸地卡接,锁件13与第一连接件14可以是可拆卸地卡接,锁件13也可以与复位件连接。

在锁件13不受外力作用时,锁件13部分处于第一凹部141内、部分处于任一第二凹部151内;在锁件13受凹部开口153处的外力作用时,锁件13可完全完全脱离于第二凹部151。这样,只有双手同时按压两侧的锁件13才可以解除对儿童座兜10的锁定,实现翻杆12、围杆11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在单侧锁件13被按压时另一侧的锁件13保持锁定,儿童座兜10不会解锁。并且,在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的相对旋转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和第二连接件15的不同第二凹部151之间的夹角有关。例如,第二连接件15设置有两个夹角为60度的第二凹部151时,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可以相对旋转60度;当第二连接件15设置有三个第二凹部151且相邻两个第二凹部151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0度、90度时,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可以相对旋转60度、150度;当第二连接件15设置有四个第二凹部151且相邻两个第二凹部151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时,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可以相对旋转90度、180度、270度、36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是弹簧。弹簧的工艺成熟,成本也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部151的深度小于锁件13的厚度,在锁件13不受外力作用时,复位件和第二凹部151使锁件13部分处于第一凹部141内、部分处于任一第二凹部151内。这样,即使复位件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也不会导致锁件13完全进入第二凹部151内,避免用户需要向内按压较大距离才能解锁锁件13。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件13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卡部131,第一连接件14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且可与第一卡部131卡接的第一凹部141,第二连接件15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且可与第一卡部131卡接的第二凹部151。这样,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之间只可以进行180度的相对旋转,并且,两个相对的第一卡部131可以使锁件13与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卡接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件13还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卡部132,第一连接件14还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且可与第二卡部132卡接的第三凹部142,第二连接件15还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且可与第二卡部132卡接的第四凹部152。这样,增加两个第二卡部132,使锁件13与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卡接进一步稳定,即使有部分卡部打滑或者断裂,也不影响其他卡部继续实现可活动地卡接的作用。可选地,第四凹部152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第四凹部152且暴露出部分锁件13的凹部开口15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卡部131的连线和两个第二卡部132的连线相垂直。这样,对称结构提升儿童座兜1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部131和第二卡部132的结构相同。这样,四个相同的卡部均匀地分布在锁件13的边缘,并且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总是90度或者90度的倍数,高度对称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儿童座兜1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侧的座兜侧架还包括解锁按钮16,解锁按钮16包括按钮本体161和伸出部162,伸出部162穿过凹部开口153且可活动地抵接于锁件13,伸出部162与凹部开口153可活动地卡接。这样,用户在解锁时,并非直接接触锁件13,而是按压解锁按钮16,避免锁件13直接暴露在外,导致灰尘、雨水、人手上的油脂或者洒落的饮料等污染锁件13或者进入锁件13与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缝隙,影响锁件13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伸出部162的数量与凹部开口153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多个凹部开口153沿第二凹部151的边缘的内部均匀分布,多个伸出部162沿按钮本体161的边缘的内部均匀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开口15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凹部开口153沿第二凹部151的边缘的内部均匀分布,伸出部16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伸出部162沿按钮本体161的边缘的内部均匀分布。这样,四个伸出部162分别抵接锁件13,锁件13上四个位置受力,受力较为均匀,避免按钮本体161受力不均匀导致损毁,避免锁件13长时间受力不均匀导致锁件13与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卡接出现偏移,造成锁件13解锁时的卡顿。

继续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围杆1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连接件15,翻杆1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连接件14,每侧的座兜侧架还包括座杆17、第一立杆18和第二立杆19,第一立杆18的上部与第一连接件14转动连接,第一立杆18的下部与座杆17的非端部转动连接,第二立杆19的上部与第二连接件15转动连接,第二立杆19的下部与座杆17的后端部转动连接。这样,引入第二立杆19使得翻杆12在转动时只能向后翻转,即使儿童座兜10由展开状态进入折叠状态,翻杆12也不会向前翻转夹到儿童,进一步提升了儿童座兜1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儿童座兜10还包括附加杆121,附加杆121的两个端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翻杆12的两个端部的上部。这样,伞具可以分别连接附加杆121和翻杆12,实现伞具的折叠和展开。

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该儿童推车安装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儿童座兜10。

继续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221和第二轴222的轴心线重合或者第一轴221与第二轴222共轴,前横杆233的两端位于第一轴221的轴心线上。这样,推杆213与前支杆211、前支杆211与后支杆212之间的相对转动围绕同一轴心线,前横杆233也位于该轴心线上,使儿童推车的结构更紧凑,并且,前横杆233还可以提高车架在横向的稳定性。

参见图8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轮组件包括刹车机构、第一轮轴247和第一后轮248。

参见图9和图11,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按钮241、滑动件242、第一锁销243、第二锁销244、第一弹簧245和第二弹簧246.

参见图10,刹车按钮241包括第一开口2411、第二开口2412和脚刹部2413;第一开口2411和第一后轮248的轴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开口2412在靠近脚刹部2413的内壁沿后轮的轴心线的方向设置有弧形凹部,弧形凹部包括自上到下顺序连接的第一凹面2414、凸面2415和第二凹面2416,且第一凹面2414的深度小于第二凹面2416的深度。可选地,刹车按钮241是球形,防止划伤鞋或脚。

参见图11,滑动件242内凹并在靠近脚刹部2413的侧部设置有滑动凸部;滑动凸部设置有可沿第一凹面2414、凸面2415和第二凹面2416滑动的滑动面2421;滑动件242还在侧部设置有贯穿滑动件242的条形开口2422;第一弹簧245设置于滑动件242的内底部和第一锁销243之间;第一锁销243设置有容纳第二锁销244穿过的锁销通孔(未示出),第二锁销244通过锁销通孔穿过第一锁销243且可沿条形开口2422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锁销243与第一后轮248可拆卸地卡接;第二弹簧246设置于滑动件242的顶部和第一后轮248之间且缠绕于第一锁销243的外周;第一轮轴247设置于刹车按钮241和第一后轮248之间,第一轮轴247与第一后轮248固定连接。

参见图12,第一轮轴247设置有容纳第一锁销243通过的轮轴通孔2471,且轮轴通孔2471的尺寸小于第二弹簧246。

第二锁销244用于防止第一锁销243脱离滑动件242,可选地,第二锁销244和第一锁销243可以结合为一体。

参见图13,可选地,第一后轮248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后轮孔2481,第一锁销243通过轮轴通孔2471可拆卸地卡接于任一后轮孔2481。

这样,当用户踩下脚刹部2413时,弧形凹部下移,滑动凸部滑动通过凸面2415抵接第一凹面2414,第一弹簧245的弹力推动第一锁销243外移穿过轮轴通孔2471,并与第一后轮248卡接,第一后轮248停止运动,儿童推车刹车;当用户抬起脚刹部2413时,弧形凹部上移,滑动凸部滑动通过凸面2415抵接第二凹面2416,第二弹簧246的弹力推动滑动件242内移,第一锁销243不再与第一后轮248卡接,儿童推车可以正常推动。

本申请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申请以上的说明及附图,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申请,因此,凡一切与本申请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申请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申请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