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底板组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4921发布日期:2020-11-25 17:5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底板组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底板组件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水平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对车身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的侧面碰撞中,车身的b柱向车内入侵,容易对车内的人员造成损伤。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身底板组件和汽车,旨在汽车发生侧碰时提高车身b柱的入侵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身底板组件,包括:中央通道,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横梁主体,沿左右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主体的右端连接至所述中央通道;以及,两个连接杆,沿左右向间隔布设,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横梁主体,另一端用以连接至汽车座椅;其中,所述横梁主体包括位于所述两个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变形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变形段左、右两侧的左横梁段及右横梁段,所述第一变形段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除所述第一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抗弯强度设置,以使得在所述横梁主体受到右向压力时,所述左横梁段朝右弯折。可选地,所述中央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横梁主体的后方且邻近所述横梁主体的右端设置的第二变形段,所述第二变形段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中央通道除所述第二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抗弯强度设置,以使得所述横梁在受到右向压力时,所述横梁主体绕其右端朝后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形段在所述横梁主体上呈上凸或者下凹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变形段在所述中央通道上呈上凸或者下凹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形段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除所述第一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变形段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中央通道除所述第二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形段的厚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除所述第一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厚度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变形段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通道除所述第二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厚度设置。可选地,所述两个连接杆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位于右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变形段相较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和/或,所述车身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变形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杆更靠近所述第一变形段设置。可选地,所述中央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变形段的前侧的前通道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变形段的后侧的后通道段;所述车身底板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后通道段,以在所述横梁主体绕其右端朝后转动时,限制所述横梁主体的转动行程。可选地,所述车身底板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左横梁段的第一限位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右横梁段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朝右凸设形成凸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应所述凸筋设置有凹槽,以使得在所述左横梁段朝右弯折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互靠近,使得所述凸筋插置限位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呈片状设置,且朝右朝上弯折延伸;所述车身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片状本体、以及自所述片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右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折弯段。本发明的方案中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车身底板组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变形段,所述第一变形段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除所述第一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抗弯强度设置,以使得在所述横梁主体受到右向压力时,所述左横梁段朝右弯折,从而使得汽车座椅向车内倾斜,增大了b柱的入侵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底板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中央通道和横梁主体连接处的细化图;图3为图1中第一变形段处的结构细化图;图4为图3中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三限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车身底板组件10中央通道20横梁主体30连接杆21第一变形段22左横梁段23右横梁段11第二变形段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3第三连接杆12限位块24第一限位结构25第二限位结构26第三限位结构251凸筋241凹槽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随着汽车水平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对车身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的侧面碰撞中,车身的b柱向车内入侵,容易对车内的人员造成损伤。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底板组件和汽车,图1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底板组件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车身底板组件100包括中央通道10、横梁主体20和两个连接杆30,所述中央通道10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主体20沿左右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主体20的右端连接至所述中央通道10;两个连接杆30沿左右向间隔布设,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横梁主体20,另一端用以连接至汽车座椅;其中,所述横梁主体20包括位于所述两个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变形段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变形段21左、右两侧的左横梁段22及右横梁段23,所述第一变形段21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20除所述第一变形段21以外的余下部位的抗弯强度设置,以使得在所述横梁主体20受到右向压力时,所述左横梁段22朝右弯折,从而使得汽车座椅向车内倾斜,增大了b柱的入侵空间,进而在车辆发生侧碰的过程中,使得人员向车内移动,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变形段21,从而诱导横梁主体20在发生侧碰时,从第一变形段21开始变形,使得出现变形的地方可控。进一步地,所述中央通道10包括位于所述横梁主体20的后方且邻近所述横梁主体20的右端设置的第二变形段11,所述第二变形段11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中央通道10除所述第二变形段11以外的余下部位的抗弯强度设置,以使得所述横梁主体20在受到右向压力时,所述横梁主体20绕其右端朝后转动。从而使得车辆在发生侧碰后,座椅先向车内倾斜,然后向后端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向车内移动最多的是头部,移动最少的是脚部,对于乘员的保护更加合理。此外,为了加强变形段的变形效果,所述第一变形段21在所述横梁主体20上呈上凸或者下凹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变形段11在所述中央通道10上呈上凸或者下凹设置。通过上凸或者下凹的形状设计,使得设置变形段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弯折。并且,所述第一变形段21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20除所述第一变形段21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变形段11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中央通道10除所述第二变形段11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制成材质的抗弯强度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变形段的变形能力。而且在第二变形段11的变形幅度过大时,所述横梁主体20抵接到所述中央通道10其他部位时,移动的速度将大幅度降低。为了再进一步地加强变形段的变形效果,所述第一变形段21的厚度小于所述横梁主体除所述第一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厚度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变形段11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通道除所述第二变形段以外的余下部位的厚度设置。为了保证座椅向车内倾斜,所述两个连接杆30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连接杆31、以及位于右侧的第二连接杆32;所述第一变形段21相较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2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31设置;和/或,所述车身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杆33,所述第三连接杆33设于所述第一变形段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31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杆33更靠近所述第一变形段21设置。所述第一变形段21相较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2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31设置,从而使得发生弯折时,第一连接杆31的变形幅度更大,从而更易发生断裂,座椅向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三连接杆33设于所述第一变形段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31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杆33更靠近所述第一变形段21设置,如此设置,显然第一连接杆31相对于第二连接杆32和第三连接杆33更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得座椅向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方向倾斜,也就是向车内发生倾斜。为了防止座椅向后端过度旋转,所述中央通道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变形段11的前侧的前通道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变形段11的后侧的后通道段;所述车身底板组件还包括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设于所述后通道段,以在所述横梁主体20绕其右端朝后转动时,限制所述横梁主体20的转动行程,从而使得所述横梁主体20在转动一定角度后抵接至所述限位块12,从而停止转动。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座椅横梁20发过度弯折,使得乘员出现过度移动,所述车身底板组件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左横梁段22的第一限位结构24、以及设于所述右横梁段23的第二限位结构25,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朝右凸设形成凸筋25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5对应所述凸筋251设置有凹槽241,以使得在所述左横梁段22朝右弯折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4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5相互靠近,使得所述凸筋241插置限位所述凹槽251内,从而防止所述座椅横梁继续弯折,并且还可以防止所述左横梁段22和所述右横梁段2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为了加强限制效果,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4呈片状设置,且朝右朝上弯折延伸;所述车身底板组件100还包括第三限位结构25,所述第三限位结构25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4的片状本体、以及自所述片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右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折弯段,从而限制所述左横梁段22和所述右横梁段23之间继续相对运动,避免座椅梁过度弯折所产生的断裂或者失效。本发明的方案中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车身底板组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