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5923发布日期:2021-02-05 11:3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赛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尤其是赛车的车顶一般有一个流线型的空气阻力缓释翼片,可以降低风阻。现有的赛车翼片会承受风力并随风力发生一定的形状位置变化,这种变化传导至赛车的车身时会导致车身发生抖动,降低车身的稳定性,影响车手的发挥;同时现有的空气阻力缓释翼片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并不能起到保护车辆后方防止追尾或侧撞的效果,需要设计额外的防追尾装置,浪费空间,这在重量十分珍贵的赛车里非常部实用。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降低事故危害的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包括赛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赛车本体的顶部对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空气阻力缓释板,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环形壳,所述环形壳的中部设置有环形磁铁,所述环形磁铁与环形壳之间均匀设置有缓震气囊组件,所述环形磁铁与空气阻力缓释板相连接。
[000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缓震气囊组件包括缓震气囊,所述缓震气囊的一端连接有外气环,所述外气环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压力缸二,所述压力缸二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二,所述活塞二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压力缸一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一,所述压力缸一的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旋绞龙,所述压力缸一与缓震气囊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缓震气囊的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连接有接触部,所述环形磁铁的内部设置有风机壳,所述风机壳的内壁对应安装有椭圆叶片,所述椭圆叶片与接触部相接触,所述风机壳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压阻调节管,所述压阻调节管的一端与压力缸一相连接,所述压力缸一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缸一与压力缸二贯通连接。
[000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壳与环形磁铁之间设置有收缩壳,所述收缩壳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阀门开关,所述收缩壳的内部呈收卷状态设置有保护气囊,所述环形壳的外部均匀开设有挤出槽,所述保护气囊与挤出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环形磁铁的中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上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环形磁铁位于同一旋转面上,所述摆杆的一端连接有接近传感器,所述转轴与外部转矩相连接。
[00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保护气囊的外壁均匀开设有防胀裂口,所述防胀裂口的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二牵拉丝,所述防胀裂口的内壁安装有线盘,所述第二牵拉丝缠绕在线
盘上,所述胀裂口的内壁对应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牵拉丝,所述第一牵拉丝也缠绕在线盘上,且第一牵拉丝与第二牵拉丝相连接。
[000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的顶部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有转轴,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延伸片,且凹槽的边缘凸设有固持边条,所述延伸片的端部设置有卡止框条,所述卡止框条上凸设有复位弹性条,所述复位弹性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
[000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上折叠收纳有电动折叠杆,所述电动折叠杆分为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连接有氢气助推瓶,所述氢气助推瓶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气膜,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的顶部安装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底部设置有电极板一,所述氢气助推瓶的瓶口设置有电极板二,所述电极板一和电极板二为静电系数高的材料组成,所述电极板一和电极板一上设置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上设置有导流翼片,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的一端安装有距离传感器。
[001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翼片上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有弹性挡片,两个所述弹性挡片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挡片分别与所述导流通道两侧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挡片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气浮圆球,所述气浮圆球临近地面并漂浮于空气中,所述弹性挡片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弹性片,所述弹性挡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弹性片。
[001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连接有钢绞线,所述赛车本体上安装有挂耳,所述钢绞线的一端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与挂耳相互挂接,所述钢绞线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挂耳上设置有第二磁铁。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缓震气囊组件,在外部风力吹到导流板上时利用气囊减轻受到的震动,可以减小赛车运行时导流板对赛车车身的影响;利用导流装置在汽车即将发生碰撞追尾时,将汽车尾部向上抬升离地,减轻撞击力,最大程度地避免碰撞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缓冲装置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的缓震气囊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的保护气囊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空气阻力缓释板;2、导流装置;3、缓冲装置;4、安装环;5、赛车本体;21、导流板;22、转轴;31、保护气囊;32、挤出槽;33、环形壳;34、缓震气囊组件;311、收缩壳;35、转轴;351、摆杆;352、电磁铁;353、接近传感器;36、环形磁铁;311、防胀裂口;312、挡风板;
313、第一牵拉丝;314、第二牵拉丝;315、线盘;341、外气环;342、缓震气囊;343、单向阀;3431、伸缩部;344、风机壳;3441、椭圆叶片;345、压阻调节管;346、补气管;347、压力缸一;3471、活塞一;3472、螺旋绞龙;3473、电机;3474、压力变送器;348、压力缸二;3481、活塞二;3482、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车顶分级可调式空气阻力缓释速装置,包括赛车本体5,其特征在于:赛车本体5的顶部对应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安装环4,安装环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的顶部设置有空气阻力缓释板1,缓冲装置3包括环形壳33,环形壳33的中部设置有环形磁铁36,环形磁铁36与环形壳33之间均匀设置有缓震气囊组件34,环形磁铁36与空气阻力缓释板1相连接,当安装空气阻力缓释板时,首先将两个安装环4向外推拉,将环形壳33卡在内部,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拆卸时只需要将两个安装环4分开即可,从而实现方便的安装拆卸,安装环为中间直径大两头直径小的结构,且安装环的外部均匀滑动连接有单向齿,所述安装环4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卡齿,所述活动卡齿与单向齿相互啮合,便于在将两者相互卡紧的时候防止脱落,当空气阻力缓释板1受到空气的吹动而震动时,首先震动传递到缓震气囊组件34,从而可以降低其受到的震动,提高车手驾驶的稳定性;
[0022]
缓震气囊组件34包括缓震气囊342,缓震气囊342的一端连接有外气环341,外气环341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压力缸二348,压力缸二348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二3481,活塞二3481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体3482,压力缸一347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一3471,压力缸一347的底部安装有电机3473,电机347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旋绞龙3472,压力缸一347与缓震气囊34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缓震气囊342的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343,单向阀343的一端连接有伸缩部3431,伸缩部3431的一端连接有接触部,环形磁铁36的内部设置有风机壳344,风机壳344的内壁对应安装有椭圆叶片3411,椭圆叶片3411与接触部相接触,风机壳344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压阻调节管345,压阻调节管345的一端与压力缸一347相连接,压力缸一347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压力变送器3474,压力缸一347与压力缸二348贯通连接,当缓震气囊342受到挤压时,其会收缩并将气体从单向阀343内鼓入伸缩部3431并从接触部排入风机壳344中,由于椭圆叶片3411连接外部的恒定转矩,从而可以根据转矩改变的大小来控制气流的溢出幅度,从而决定风机壳344的一端会将气体抽送到另一端的压力缸一347内部,活塞一3471向下移动,当力度过大时,会触发压力变送器3474作用,带动电机3473的螺旋绞龙3472向上抽送液体,压力越大抽送液体的速度越快,从而给予一个有效的反馈力,防止缓震气囊342收缩过快,正常情况的收缩时会带动压力缸二348的活塞二3481运动,使得弹性体3482发生收缩,弹性体给予一个随着行程逐渐上升的回弹力,用于缓解不同程度的震动,回弹力从另一边对气囊进行补气,传输至补气管346内,用于从另一侧增大压强,提升环形壳33的稳固性;
[0023]
环形壳33与环形磁铁36之间设置有收缩壳311,收缩壳311的内部设置有电动阀门开关,收缩壳311的内部呈收卷状态设置有保护气囊31,环形壳33的外部均匀开设有挤出槽32,保护气囊31与挤出槽32的内壁相接触,环形磁铁36的中部安装有转轴35,转轴35的一端连接有摆杆351,摆杆351上安装有电磁铁352,电磁铁352与环形磁铁36位于同一旋转面上,摆杆351的一端连接有接近传感器353,转轴35与外部转矩相连接,当正常工作时摆杆351往复摆动,并不断探测后方汽车的位置,摆动到同一点时如果汽车的位置变化过快,系统则会判断可能产生追尾事故,此时电磁铁352通电,带动相应位置的收缩壳311打开,使得气囊31始终朝向将要发生追尾事故的方向展开,且展开顺序有先后的区别,其他方向则不展开,防止一瞬间展开过多造成的气囊相互挤压;
[0024]
保护气囊31的外壁均匀开设有防胀裂口311,防胀裂口311的内壁对应安装有第二牵拉丝314,防胀裂口311的内壁安装有线盘315,第二牵拉丝314缠绕在线盘315上,胀裂口311的内壁对应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挡风板312,挡风板31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牵拉丝313,第一牵拉丝313也缠绕在线盘315上,且第一牵拉丝313与第二牵拉丝314相连接,当气囊扩张时首先会与外部车辆发生碰撞,当碰撞力过大时会造成保护气囊31内部压强骤然增大导致发生爆裂,膨胀过快时首先会拉动第二牵拉丝314向两端扩张,接着将力传输给第一牵拉丝313使得拉动第一牵拉丝313反向收紧,第一牵拉丝313向内摆动并且扩张通气量,从而增大通气量,防止压强过大发生爆裂,提升整个气囊31的有效利用程度,向内摆动是为了防止撞击后接触面过于密合导致的无法向外继续扩张的现象,正常展开时由于并不具备很强的外力,第一牵拉丝313会阻挡气囊31发生漏气,加快气囊31的展开;
[0025]
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顶部设置有导流装置2,导流装置2包括导流板21,导流板21的底部连接有转轴22,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延伸片,且凹槽的边缘凸设有固持边条,延伸片的端部设置有卡止框条,卡止框条上凸设有复位弹性条,复位弹性条的一端固定于凹槽的底面上,便于使得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当所述延伸片在受重力下落后,所述卡止框条能够卡止于所述固持边条上,从而防止所述延伸片继续下落,由于所述延伸片凸伸于所述驱动叶的端部,因此增加了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长度,使得空气中的空气阻力缓释板1更长,增加了气流对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推动力度,而在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1转动脱离气流后,所述延伸片受到重力的作用自动收缩于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1内部,以减小所述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工作阻力,当所述延伸片掉落时,所述复位弹性条能够拉持所述延伸片,以减慢其掉出速度;
[0026]
导流板21上折叠收纳有电动折叠杆,电动折叠杆分为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设置有旋转气缸,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连接有氢气助推瓶,氢气助推瓶的一端连接有柔性气膜,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顶部安装有穿刺针,穿刺针的底部设置有电极板一,氢气助推瓶的瓶口设置有电极板二,电极板一和电极板二为静电系数高的材料组成,电极板一和电极板一上设置有摩擦板,摩擦板上设置有导流翼片,空气阻力缓释板1的一端安装有距离传感器,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后方车辆较为接近前方车辆时,会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从而带动第一折叠部伸出,第一折叠部伸出之后的同时旋转气缸也会带动第二折叠部旋转,从而使得氢气助推瓶的瓶口向下,接着当氢气助推瓶运动至穿刺针处时会刺破柔性气膜,使得氢气泄露出去,接着由于正常行驶时摩擦板会受到导流翼片的引导作用随着车辆的提速与降速摩擦积累一定量的静电,当电极板一和电极板二相互接近
时产生静电效应,从而产生火花点燃氢气,氢气助推瓶得以向下喷气使得车辆后方向上抬升,整车会呈倾斜角度,当后方的车辆驶入时会有一个车底的进入角度,避免直接与车的碰撞,提高车手的安全性;
[0027]
导流翼片上开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有弹性挡片,两个弹性挡片分别位于转轴22的两侧,两个弹性挡片分别与导流通道两侧的内壁转动连接,导流翼片通过转轴来控制角度,在转向时起到了气流辅助导向的作用,在气流过大时,所述弹性挡片能够受气流的推动自动张开以远离所述转轴22,从而让过多的气流能够自动溢散,便于防止导流通道中的气流过多,冲击所述转轴,使得转轴变得稳定,且导流通道的气流流速过快时两个弹性挡片由于中部的压强减小会向内合拢,减小流道的宽度,从而防止流速过大使导流翼片发生折断;
[0028]
弹性挡片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气浮圆球,气浮圆球临近地面并漂浮于空气中,弹性挡片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弹性片,弹性挡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片,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相互连接,第一弹性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弹性片,通过利用所述多个漂浮圆球,为了避免所述弹性挡片整体移开并定位于张开后的位置,因受摩擦力的作用而不易回复原位,从而避免所述弹性挡片与赛车本体5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张开后,在气流推力变小时候,能够自动回复原位,在所述第二弹性片变形之前,使得超过规定线的气流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弹性片预先变形,使得超过限定高度的气流快速流动,而当气流更大时,才推动所述第二弹性片变形和移动,为了方便较多的空气溢流。
[0029]
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连接有钢绞线,赛车本体5上安装有挂耳,钢绞线的一端连接有挂钩,挂钩与挂耳相互挂接,钢绞线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挂耳上设置有第二磁铁,当第二折叠部展开时随着旋转气缸的旋转,带动钢绞线摆动,当摆动到第二磁铁上方时,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合,此时挂钩被挂在了挂耳上,当氢气助推瓶推进时可以拉住赛车本体5向上升起,在氢气助推瓶对赛车进行助推时用于加强空气阻力缓释板1与赛车本体5的连接性能,防止发生空气阻力缓释板脱离的情况,并且在正常行驶时收纳在导流板21内,有效降低赛车的风阻。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