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8839发布日期:2021-02-09 16:0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智能现代物流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现代物流推车是一种用于现代物流业进行货物转运和物件临时搬运的设备,通过使用推车能够防止出现人员手动搬运过程中造成的伤害,提高了搬运的效率,降低了货物的损坏几率,同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能够通过电动系统实心推车的自动平衡与动力辅助,在电商物流仓储中商品多用纸箱与尼龙扎带进行固定,在进行大量货物分散整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扎带掉落在地面,智能现代物流推车会将扎带碾压经过,但是由于扎带韧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在被推车碾压后会在推车底部被轮子绞进轮轴,造成推车骤停使得货物倾倒,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由于扎带韧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在被推车碾压后会在推车底部被轮子绞进轮轴,造成推车骤停使得货物倾倒,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其结构包括置物板、推杆、前进装置,所述置物板后端上侧与推杆下侧轴连接,所述前进装置上侧与置物板下侧相贴合,所述前进装置包括转向轮、蓄电池、外壳、电机、辅助动力装置,所述转向轮上侧与外壳左端下侧焊接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外壳中部下侧相贴合,所述外壳内部下侧与电机上侧螺栓连接,所述辅助动力装置上侧与外壳右端下侧焊接连接。
[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动力装置包括万向轴、主体壳、轮块、液压顶、平衡泡,所述万向轴与电机右侧嵌固连接,所述主体壳与外壳右端下侧焊接连接,所述轮块与液压顶下侧相贴合,所述液压顶上端与主体壳下侧轴连接,所述平衡泡与主体壳内部嵌固连接,所述液压顶数量为两个,并且以万向轴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液压顶通过平衡泡感应调整平衡。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块包括支撑块、外偏板、轮子、轮轴,所述支撑块上侧与液压顶下侧焊接连接,所述外偏板与支撑块下侧轴连接,所述轮子与轮轴外侧嵌固连接,所述轮轴与支撑块下端轴连接,所述外偏板下端为斜面,并且与支撑块下端的斜面相贴合。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轴包括钩头、固定环、压缩片、主轴,所述钩头与固定环外侧相贴合,所述固定环内侧与压缩片外侧焊接连接,所述压缩片连接在主轴外侧与固定环内侧之间,所述主轴与支撑块下端活动卡合钩头数量为六个,并且以主轴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压缩片形状为弧形,并且呈倾斜安装。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钩头包括主体块、剪刃、活动板、弹簧,所述主体块与活动板下端右侧嵌固连接,所述剪刃连接在活动板上端与主体块上端之间,所述弹簧与
剪刃中部下端轴连接,所述活动板上端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呈活塞结构,所述剪刃呈丫字型。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刃包括滑轮、合刀、夹刀,所述滑轮与活动板上端内部活动卡合,合刀与夹刀右侧轴连接,所述夹刀与滑轮右侧轴连接,所述滑轮数量为三个,所述夹刀数量为两个,并且均呈平行分布。
[0010]
有益效果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
1、液压顶对平衡进行调整,轮块转动内部转动时,支撑块通过轮轴带动轮子转动,同时通过轮轴对扎带进行绞进切割,被切割的扎带随后通过外偏板甩出轮块,提高了推车的稳定性,降低了推车被扎带卡住导致货物掉落的几率。
[0013]
2、扎带通过主体块上侧的斜边到达剪刃上侧,剪刃向下弯折,随后通过活动板在活动板内侧向下移动压缩弹簧,在滑轮的滚动配合下,合刀偏转向夹刀内部剪切将位于合刀与夹刀之间的扎带剪切分离,防止了扎带继续绞绕造成轮轴卡死,提高了对扎带剪切的效率,防止了扎带在轮轴为之缠绕使得轮轴卡死。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一种前进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一种辅助动力装置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一种轮块的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一种轮轴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一种钩头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一种剪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置物板-1、推杆-2、前进装置-3、转向轮-31、蓄电池-32、外壳-33、电机-34、辅助动力装置-35、万向轴-351、主体壳-352、轮块-353、液压顶-354、平衡泡-355、支撑块-53a、外偏板-53b、轮子-53c、轮轴-53d、钩头-d1、固定环-d2、压缩片-d3、主轴-d4、主体块-d11、剪刃-d12、活动板-d13、弹簧-d14、滑轮-e1、合刀-e2、夹刀-e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3]
实施例1:
[0024]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5]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现代物流推车,其结构包括置物板1、推杆2、前进装置3,所述置物板1后端上侧与推杆2下侧轴连接,所述前进装置3上侧与置物板1下侧相贴合,所述前进装置3包括转向轮31、蓄电池32、外壳33、电机34、辅助动力装置35,所述转向轮31上侧与外壳33左端下侧焊接连接,所述蓄电池32与外壳33中部下侧相贴合,所述外壳33内部下侧与电机34上侧螺栓连接,所述辅助动力装置35上侧与外壳33右端下侧焊接连接。
[0026]
其中,所述辅助动力装置35包括万向轴351、主体壳352、轮块353、液压顶354、平衡泡355,所述万向轴351与电机34右侧嵌固连接,所述主体壳352与外壳33右端下侧焊接连
接,所述轮块353与液压顶354下侧相贴合,所述液压顶354上端与主体壳352下侧轴连接,所述平衡泡355与主体壳352内部嵌固连接,所述液压顶354数量为两个,并且以万向轴351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液压顶354与主体壳352内部平衡泡355感应调整平衡,使得主体壳352能够及时调整上方物品的重心,提高了物品运输过承重的安全性。
[0027]
其中,所述轮块353包括支撑块53a、外偏板53b、轮子53c、轮轴53d,所述支撑块53a上侧与液压顶354下侧焊接连接,所述外偏板53b与支撑块53a下侧轴连接,所述轮子53c与轮轴53d外侧嵌固连接,所述轮轴53d与支撑块53a下端轴连接,所述外偏板53b下端为斜面,并且与支撑块53a下端的斜面相贴合,使得外偏板53b只能向外侧翻转将切割的扎带丢出,提高了轮轴53d的持续清理能力。
[0028]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29]
本发明中,通过在置物板1上侧堆放商品提高人员运输物件的运输量,随后通过推杆2控制推车的前进和方向,前进装置3通过转向轮31带动推车进行转向,随后通过推杆2控制蓄电池32输出电流带动外壳33下方的电机34转动,带动辅助动力装置35内部的万向轴351旋转,从而带动主体壳352下方的轮块353内部转动,并且在前进的过程中通过主体壳352内部的平衡泡355检测平衡控制液压顶354对平衡进行调整,轮块353转动内部转动时,支撑块53a通过轮轴53d带动轮子53c转动,同时通过轮轴53d对扎带进行绞进切割,被切割的扎带随后通过外偏板53b甩出轮块353,提高了推车的稳定性,降低了推车被扎带卡住导致货物掉落的几率。
[0030]
实施例2:
[0031]
如附图5至附图7所示:
[0032]
其中,所述轮轴53d包括钩头d1、固定环d2、压缩片d3、主轴d4,所述钩头d1与固定环d2外侧相贴合,所述固定环d2内侧与压缩片d3外侧焊接连接,所述压缩片d3连接在主轴d4外侧与固定环d2内侧之间,所述主轴d4与支撑块53a下端活动卡合钩头d1数量为六个,并且以主轴d4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压缩片d3形状为弧形,并且呈倾斜安装,使得钩头d1能够有效的对扎带进行收集,同时能够通过压缩片d3进行缓冲提供反弹力,增加了钩头d1对扎带的清理力度,提高了钩头d1的清理频率。
[0033]
其中,所述钩头d1包括主体块d11、剪刃d12、活动板d13、弹簧d14,所述主体块d11与活动板d13下端右侧嵌固连接,所述剪刃d12连接在活动板d13上端与主体块d11上端之间,所述弹簧d14与剪刃d12中部下端轴连接,所述活动板d13上端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呈活塞结构,所述剪刃d12呈丫字型,使得剪刃d12在扎带的挤压下能够向下弯折,提高了对扎带的剪切力度。
[0034]
其中,所述剪刃d12包括滑轮e1、合刀e2、夹刀e3,所述滑轮e1与活动板d13上端内部活动卡合,合刀e2与夹刀e3右侧轴连接,所述夹刀e3与滑轮e1右侧轴连接,所述滑轮e1数量为三个,所述夹刀e3数量为两个,并且均呈平行分布,使得夹刀e3能够对合刀e2形成对称的剪切力,提高了合刀e2对扎带的剪切流畅度。
[0035]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6]
本发明中,轮轴53d旋转时内部的主轴d4带动压缩片d3旋转使得固定环d2转动带动钩头d1旋转对扎带钩取,随后扎带通过主体块d11上侧的斜边到达剪刃d12上侧,剪刃d12被扎带带动向下弯折,随后通过活动板d13在活动板d13内侧向下移动压缩弹簧d14,在滑轮
e1的滚动配合下,合刀e2偏转向夹刀e3内部剪切将位于合刀e2与夹刀e3之间的扎带剪切分离,防止了扎带继续绞绕造成轮轴53d卡死,提高了对扎带剪切的效率,防止了扎带在轮轴53d为之缠绕使得轮轴53d卡死。
[0037]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