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8451发布日期:2021-04-27 14:1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


背景技术:

2.电动独轮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拥堵的城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动独轮车逐步取代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作为短途交通工具优先选择。但现有的电动独轮车存在着减震效果差的缺点,当现有电动独轮车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体会因不具备减震功能而产生颠簸,降低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同时颠簸也会对电动独轮车的结构产生震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其包括:站立踏板、减震器、轮架、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其中,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轮架设有车轮安装部;第一连杆枢转连接在支撑杆上,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在轮架上,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远离轮架的一端枢转连接;站立踏板设置在支撑杆上。
4.这样,在生产时,将车轮安装到轮架的车轮安装部上,将电动独轮车的车体安装在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支撑杆上;行驶时使用者站立在本电动独轮车的站立踏板上,当车体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处于震动状态,并将该震动状态传导给轮架,由于支撑杆是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那么此时支撑杆与轮架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那么支撑杆带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产生交叉转动,由于减震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远离轮架的一端枢转连接,那么减震器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吸收冲击震动,从而减小本电动车的震动幅度,并产生恢复初始状态的蓄力,当电动独轮车离开不平整的路面后,该蓄力驱动支撑杆和轮架恢复到原状态,起到了减震的效果;同时由于减震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远离轮架的一端枢转连接,当处于减震状态时,支撑杆带动第一连杆朝远离车轮的方向转动,避免了第一连杆触碰到车轮,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减震器没有设置在轮架和支撑杆中任一部件上,进而将减震器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减震器的部件转移到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支撑杆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可以为本电动独轮车上其它部件或功能提供使用/扩展空间,进而使得本电动独轮车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紧凑。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架上设有贯通套筒,支撑杆套设在贯通套筒内;第一连杆枢转连接设置在支撑杆的一端上,站立踏板设置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
6.这样,通过设置便于使用者站立的站立踏板,为使用者提供了站立空间;此外还通过在轮架上设有两端相互贯通套筒,将支撑杆套设在贯通套筒内,第一连杆和站立踏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上,使得第一连杆远离站立踏板设置,避免了在减震缓冲时第一连
杆转动刮蹭到使用者的腿部,提高了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安全性能。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架、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共同组成减震支撑机构;包括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两套减震支撑机构相对设置,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车轮安装空间。
8.这样,通过将两套减震支撑机构相对设置,组装时可将车轮安装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之间的车轮安装空间,这样使得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重心与车轮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得安装有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车体行驶更加稳定。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减震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第一连杆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分别与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第二连杆枢转连接。
10.这样,当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进行减震缓冲工作时,由于减震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远离轮架的一端枢转连接,那么减震器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减震器吸收了冲击载荷,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站立踏板,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杆上均设有站立踏板,且两个站立踏板关于车轮安装空间对称设置。
12.这样,通过将两个站立踏板关于车轮安装空间对称地设置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杆上,使得使用者可以双腿跨立在安装有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车体上,使用者的重心与车轮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用者可以站立得更平衡稳定。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站立踏板枢转设置在支撑杆上,且站立踏板的转动方向设置为靠近或者远离车轮安装空间。
14.这样,通过将站立踏板枢转设置在支撑杆上,当不使用时,使用者扭动站立踏板朝靠近车轮的方向转动,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存放;当需要使用时,再扭动站立踏板朝远离车轮的方向转动,使得站立踏板打开。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动轮、电池以及控制主板;电动轮安装在车轮安装部上,电池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控制主板与电动轮电控连接。
16.在使用时,使用者的双腿横跨站立在电动轮两侧,控制主板根据使用者的趋势姿态来驱动电动轮前进或者后退行驶。由于电动独轮车的使用方式是使用者的双腿横跨在电动轮两侧的,如果电动轮两侧方向上的车体尺寸过宽的话,使用者的双腿会处于非自然站立状态,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体验度。由于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将减震器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减震器的部件转移到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支撑杆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进而缩减电动轮两侧方向上的车体尺寸,为使用者提供保持双腿会处于自然站立状态的空间;即为本平衡独轮电动车能够实现更宽敞的站立空间功能提供了扩展空间。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壳,外壳设置在轮架上,外壳将电动轮罩盖。
18.这样,通过将外壳设置在轮架上,并外壳将电动轮罩盖,外壳可以避免使用者的腿部或者裤腿被绞入到电动轮中,增强了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另一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正视图;
22.图4为图3所示的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处于减震状态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识:1-轮架、11-车轮安装部、2-支撑杆、21-站立踏板、3-减震器、31-伸缩杆、33-缸筒、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电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如图1~4所示,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包括:站立踏板21、减震器3、轮架1、支撑杆2、第一连杆4以及第二连杆5;其中,支撑杆2滑动地设置在轮架1上,轮架1设有车轮安装部11;第一连杆4枢转连接在支撑杆2上,第二连杆5枢转连接在轮架1上,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交叉枢转连接;减震器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4的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3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5的远离轮架1的一端枢转连接;站立踏板21设置在支撑杆2上。
26.这样,在生产时,将车轮安装到轮架1的车轮安装部11上,将电动独轮车的车体安装在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支撑杆2上;行驶时使用者站立在本电动独轮车的站立踏板21上,当车体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处于震动状态,并将该震动状态传导给轮架1,由于支撑杆2是滑动地设置在轮架1上,那么此时支撑杆2与轮架1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那么支撑杆2带动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产生交叉转动,由于减震器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4的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3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5的远离轮架1的一端枢转连接,那么减震器3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吸收冲击震动,从而减小本电动车的震动幅度,并产生恢复初始状态的蓄力,当电动独轮车离开不平整的路面后,该蓄力驱动支撑杆2和轮架1恢复到原状态,起到了减震的效果;同时由于减震器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4的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枢转连接,减震器3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5的远离轮架1的一端枢转连接,当处于减震状态时,支撑杆2带动第一连杆4朝远离车轮的方向转动,避免了第一连杆4触碰到车轮,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减震器3没有设置在轮架1和支撑杆2中任一部件上,进而将减震器3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减震器3的部件转移到轮架1和支撑杆2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1/支撑杆2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1和支撑杆2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可以为本电动独轮车上其它部件或功能提供使用/扩展空间,进而使得本电动独轮车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紧凑。
27.在本实施例中,轮架1上设有贯通套筒,支撑杆2套设在贯通套筒内;第一连杆4枢转连接设置在支撑杆2的一端上,站立踏板21设置在支撑杆2的另一端上。这样,通过设置便于使用者站立的站立踏板21,为使用者提供了站立空间;此外还通过在轮架1上设有两端相互贯通套筒,将支撑杆2套设在贯通套筒内,第一连杆4和站立踏板21分别设置在支撑杆2的两端上,使得第一连杆4远离站立踏板21设置,避免了在减震缓冲时第一连杆4转动刮蹭到使用者的腿部,提高了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安全性能。
28.在本实施例中,轮架1、支撑杆2、第一连杆4以及第二连杆5共同组成减震支撑机
构;包括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两套减震支撑机构相对设置,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车轮安装空间。这样,通过将两套减震支撑机构相对设置,组装时可将车轮安装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之间的车轮安装空间,这样使得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重心与车轮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得安装有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车体行驶更加稳定。
29.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3包括伸缩杆31(即为减震器3的第一端)、弹簧以及缸筒33(即为减震器3的第二端),伸缩杆31套设在缸筒33内,弹簧设置在伸缩杆31和缸筒33之间,伸缩杆31与第一连杆4的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枢转连接,缸筒33与第二连杆5的远离轮架1的一端枢转连接;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伸缩杆31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第一连杆4枢转连接;缸筒33通过第二转轴分别与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第二连杆5枢转连接。这样,当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进行减震缓冲工作时,由于伸缩杆31与第一连杆4的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枢转连接,缸筒33与第二连杆4的远离轮架1的一端枢转连接,伸缩杆31被压缩入缸筒33内,同时由于弹簧设置在伸缩杆31和缸筒33之间,那么弹簧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弹簧吸收了冲击载荷,起到了减震的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震器的具体类型还可以是液压缓冲器、气缸缓冲器等。
3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站立踏板21,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杆2上均设有站立踏板21,且两个站立踏板21关于车轮安装空间对称设置。这样,通过将两个站立踏板21关于车轮安装空间对称地设置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杆2上,使得使用者可以双腿跨立在安装有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的车体上,使用者的重心与车轮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用者可以站立得更平衡稳定。
31.在本实施例中,站立踏板21枢转设置在支撑杆2上,且站立踏板21的转动方向设置为靠近或者远离车轮安装空间。这样,通过将站立踏板21枢转设置在支撑杆2上,当不使用时,使用者扭动站立踏板21朝靠近车轮的方向转动,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存放;当需要使用时,再扭动站立踏板21朝远离车轮的方向转动,使得站立踏板21打开。
3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动轮6、电池以及控制主板;电动轮6安装在车轮安装部11上,电池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控制主板与电动轮6电控连接。在使用时,使用者的双腿横跨站立在电动轮6两侧,控制主板根据使用者的趋势姿态来驱动电动轮6前进或者后退行驶。由于电动独轮车的使用方式是使用者的双腿横跨在电动轮6两侧的,如果电动轮6两侧方向上的车体尺寸过宽的话,使用者的双腿会处于非自然站立状态,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体验度。由于本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将减震器3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减震器3的部件转移到轮架1和支撑杆2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1/支撑杆2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1和支撑杆2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进而缩减电动轮6两侧方向上的车体尺寸,为使用者提供保持双腿会处于自然站立状态的空间;即为本平衡独轮电动车能够实现更宽敞的站立空间功能提供了扩展空间。
3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外壳设置在轮架1上,外壳将电动轮6罩盖。这样,通过将外壳设置在轮架1上,并外壳将电动轮6罩盖,外壳可以避免使用者的腿部或者裤腿被绞入到电动轮6中,增强了使用安全性能。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