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支架式车架的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0059发布日期:2022-01-12 01:0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含支架式车架的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综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支架式车架的履带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在巷道内工作的履带车的车架为π形结构,车架左右两部分没有连接,为了保证强度需要将前部的连接段做焊接处理,即将左右车架固定在一起从而保证左右车架的连接强度,但是造成前面连接段要求体积大、强度高,宽度超入井尺寸,小型矿井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包含支架式车架的履带车;解决目前巷道内工作的履带车车架过大无法进入小型矿井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包含支架式车架的履带车,包括车架主体、行走机构、上部支架、驾驶台;
6.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相互对称的左车架与右车架,所述左车架包括相互垂直的行走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设置有连接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行走部的右侧面的前部,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通过两个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驱动轮、张紧轮、履带、支重轮、托带轮,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部的后端,所述张紧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部的前端,所述托带轮设置于所述行走部的上端,所述支重轮设置于所述行走部的内部下端,所述履带包裹设置于所述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的外侧;
8.所述上部支架的支架主体为“π”形结构,下端两侧通过支架安装座与两侧的行走部相连接,所述支架主体与支架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9.一侧的行走部前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于所述行走部上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柱塞泵,所述行走部前端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驱动轮相固定,所述驱动马达与柱塞泵通过管路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台为拼接式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左部驾驶台固定于所述左车架的连接部前端,右侧驾驶台固定于所述右车架的连接部前端。
11.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台上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用于向柱塞泵内部供油。
12.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台前端左侧设置有电缆架,用于在所述履带车行驶过程中收纳巷道中的电缆。
13.进一步的,所述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行走部上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通过操作平台固定于所述行走部上。
14.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安装座包括行走部两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固定有方形的连接柱,所述两侧的连接柱上端面通过安装板而相互连接,所述安装板保持水平,支架
主体的两侧下端通过安装螺栓与两侧的安装板相互螺接固定。
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车,通过在左右车架上方设置上部车架,将原有的π形车架改为了h形车架,减轻了前端的强度连接需求,从而可以将前端的连接段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拆卸,一般矿井都可入井;体积减小,减少了驱动马力的需求;上部框架不仅保证了左右车架的连接强度,而且同时可以在上面设置吊挂装置,可以在巷道内进行吊挂或者拖拽作业。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左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23.其中,1为行走部、2为连接部、3为连接板、4为固定螺栓、5为张紧轮、6为驱动轮、7为托带轮、8为支重轮、9为履带、10为支架主体、11为支架安装座、12为驾驶台、13为驱动电机、14为电机支架、15为柱塞泵、16为油箱、17为操作台、18为操作平台、19为座椅、20为电缆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25.实施例1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含支架式车架的履带车,包括车架主体、行走机构、上部支架、驾驶台。
27.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左车架与右车架,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为相互对称的结构,通过固定螺栓4相互连接。
28.所述左车架包括相互垂直的行走部1与连接部2,所述行走部1为下端开放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部2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柱形结构,一端焊接有连接板3,另一端焊接于所述行走部1的右侧面的前部。所述连接板3为方形结构,四边突出于所述连接部2,所述连接板3突出于连接部2的四周区域分别设置有两个螺栓安装孔,所述连接板3与连接部2的配合区域焊接有加强筋。
29.所述右车架的行走部1和连接部2与左车架的结构相同,只不过右车架的连接部2焊接于行走部1的左侧面。
30.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安装时,两个连接板3相接触,此时两个连接板3上的螺栓安装孔相对应,通过将固定螺栓4穿过左车架、右车架的螺栓安装孔,来实现左车架、右车架的
相互安装固定。
31.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驱动轮6、张紧轮5、履带9、支重轮8、托带轮7,所述驱动轮6的数量为一个,安装于所述行走部1的后端;所述张紧轮1的数量为一个,安装于所述行走部1的前端;所述托带轮7的数量为两个,安装于所述行走部1的上端面;所述支重轮8安装于所述行走部1内侧;所述履带9包裹设置于所述驱动轮6、张紧轮5、支重轮8、托带轮7的外侧,构成一个履带式行走机构。
32.所述上部支架的支架主体10为钢板焊接而成的“π”形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0的截面为方形结构,其两侧分别通过支架安装座11固定于两侧行走部1的后端。所述支架安装座11包括行走部1两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焊接有方形的连接柱,所述两侧的连接柱上端面通过焊接有一块安装板而相互连接,所述安装板保持水平,支架主体10的两侧下端通过安装螺栓与两侧的安装板相互螺接固定。
33.所述上部支架用于保证两侧的行走部1后端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以在上面设置吊挂装置,可以在巷道内进行吊挂或者拖拽作业。
34.所述驾驶台12为拼接式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左部驾驶台焊接于所述左车架的连接部前端,右侧驾驶台焊接于所述右车架的连接部前端。
35.右侧的行走部1前端设置有一个电机支架14,所述电机支架14包括安装平台以及焊接于所述安装平台下端两侧的安装腿,所述安装腿焊接于所述行走部1的两侧。所述安装平台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柱塞泵15。
36.所述驾驶台12右侧台面上设置有油箱16,所述油箱16用于向柱塞泵15内部供油。
37.所述右侧的行走部1的前端设置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通过管路与柱塞泵15相连接,所述驱动马达通过柱塞泵15的供油来实现转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驱动轮6相固定,通过驱动马达来带动驱动轮6行驶,从而驱动整个行走机构向前运动。
38.所述左侧的行走部1前端设置有操作平台18,所述操作平台18包括安装平台以及焊接于所述安装平台下端两侧的安装腿,所述安装腿焊接于所述行走部1的两侧。所述安装平台上固定设置有座椅19以及操作台17。
39.所述驾驶台12前端左侧设置有电缆架20,用于在所述履带车行驶过程中收纳巷道中的电缆。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41.驱动电机13驱动柱塞泵15进行转动,从而将油箱16中的驱动油经过柱塞泵15的作用被泵入至驱动马达中,从而带动驱动马达进行转动,驱动马达再带动驱动轮6进行转动。
42.驱动轮6通过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连续不断地把履带9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9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9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是推动履带车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支重轮8就在履带9上表面向前滚动,从而使履带车向前行驶。托带轮7用于托住履带9,防止履带9下垂过大,以减少履带9在运动中的振跳现象,并防止履带9侧向滑落。托带轮7与支重轮8相似,但其所承受的载荷较小,工作条件较支重轮8要好,所以尺寸较小。张紧轮5用于将履带9进行张紧操作。
43.操作人员坐在操作平台18上的座椅19上,可以通过控制操作台17,来控制履带车的前进、后退与左右的方向,同时也可以控制电缆架20进行电缆的收纳操作。
44.上部支架可以在其上面设置吊挂装置,从而在巷道内进行吊挂或者拖拽作业。
45.实施例2
46.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部支架设置于两侧的行走部1的中前端位置,即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14与操作平台18的后端,同时由于上部支架的位置靠前,其两条腿的长度较短,既可以保证两侧的行走部1的连接强度。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