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巡逻车的可调节刹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8004发布日期:2022-01-19 16:2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电动两轮巡逻车的可调节刹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刹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动两轮巡逻车的可调节刹车把手。


背景技术:

2.刹车把手是电动车的重要部件,用于降低电动车的车速;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驾驶者为应对不同的路况,通常采用啮合刹车把手方式,完成对电动车车速的实时调整,因此这一重要部件的大小应该与驾驶者手掌适配,功能应当稳定。
3.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变力刹车把手,包括刹把、刹把座,刹把通过转动轴与刹把座连接,刹把座上安装档位盘,刹把上安装有调节凸轮,调节凸轮用于调整刹把与刹把座之间的距离,档位盘标明调节凸轮的档位,通过上述方式调节刹把的力臂长度,进而改变刹车力矩。
4.这种变力刹车把手虽然具有改变刹车力矩的优点,但只能通过档位盘上标注的档位进行调节,所提供的调节力矩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两轮巡逻车的可调节刹车把手,具有刹车力矩多档位调节、调节力矩范围大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动两轮巡逻车的可调节刹车把手,包括车把、连接于车把的固定底座以及安装于固定底座的刹把,所述刹把与刹车线连接,所述刹把上转动连接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固定连接棘轮,所述刹车线沿逆轮齿方向缠绕固定连接于固定轴,所述刹把活动连接与棘轮啮合的棘爪,所述刹把上还设置有带动棘爪与棘轮脱离的拨动组件。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线与安装棘轮的固定轴连接,通过棘轮与棘爪啮合相对于固定轴锁定,保障刹车线与固定底座保持稳定距离,固定轴沿逆轮齿方向转动带动刹车线旋紧,减少刹车线相对固定底座的距离;通过操作拨动组件带动棘爪与棘轮轮齿分离,棘轮带动刹车线释放,增加刹车线相对固定底座的距离;通过上述结构调节出不同的刹车线长度,从而改变刹车力矩并且提供更多的档位使调节出的力矩更精准,同时通过棘轮机构的自锁性使调节更稳定性。
9.进一步,所述刹把转动连接棘爪。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棘爪的活动范围小,方便控制更容易完成复位动作。
11.进一步,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棘爪上的拨动件和固定在刹把上的调整弹簧,所述调整弹簧远离刹把的一端固定在棘爪背对棘轮的位置。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拨动件带动棘爪与棘轮的轮齿分离,操作结束后,棘爪在调整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与棘轮轮齿的啮合状态,操作便捷结构稳定。
13.进一步,所述刹把开设用于拨动件伸出的滑动槽。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出的拨动件带动棘爪调节刹车线,并且限制拨动件的滑动轨迹,增加拨动件的接触面积使使调整棘爪的操作更加便捷,也防止误操作导致拨动件的损坏。
15.进一步,所述固定轴上还安装有转动盘。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的转动盘增加固定轴接触面积,降低使用者操作难度。
17.进一步,所述固定底座与中间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刹把铰接在中间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螺纹连接可移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中间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安装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摩擦转轮。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底座上,摩擦转轮带动螺纹杆移动,带动与螺纹杆连接的中间底座,中间底座通过铰链与刹把连接,进而改变固定底座与刹把之间的距离。
19.进一步,所述摩擦转轮沿周向开设多个定位槽,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有插入定位槽的锁定插头,所述固定底座安装有带动锁定插头抽离定位槽的锁定装置。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转轮的定位槽被锁定插头插入时摩擦转轮锁定,使与摩擦转轮连接的部件均锁定,当锁定装置带动锁定插头抽离定位槽,释放摩擦转轮,再通过摩擦转轮带动各部件运动,提高机构的控制稳定性。
21.进一步,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在锁定插头上的锁定滑块以及连接在固定底座上的锁定弹簧,所述锁定弹簧远离固定底座固定在背对定位槽的锁定插头上。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锁定滑块带动锁定插头抽离定位槽,操作完成后,锁定插头利用锁定弹簧的弹力复位,再次锁定摩擦转轮,提供自锁的功能使操作更便捷。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通过棘轮机构控制刹车线的收紧或释放,使得刹车力矩的调节更加精确,同时降低了调整刹车力矩的操作难度;
25.2.通过螺纹杆的转动改变刹把与固定底座间的距离,方便驾驶者使用;
26.3.各调整方式均具有锁定功能,并能手动控制,结构可靠。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施例刹把的结构剖视图;
29.图3为本实施例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施例刹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施例中间底座与固定底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施例中间底座与固定底座的结构剖视图;
33.图7为本实施例固定底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34.图中:1、刹把;11、刹把内腔;12、固定轴;13、棘轮;121、限位盘;122、转动盘;14、拨动组件;141、棘爪;142、转动轴;143、调整拨块;144、调整弹簧;15、铰接孔;16、棘轮轴孔;17、调节槽;2、中间底座;21、连接腔体;22、销轴;23、滑动端;24、滑动条;3、固定底座;31、底座内腔;32、摩擦转轮;321、螺纹调节件;322、定位槽;33、螺纹杆;34、连接块;35、滑动槽;
36、锁定装置;361、锁定滑块;362、锁定插头;363、锁定轴;364、调整槽; 37、锁定弹簧;38、凸块;4、车把;5、刹车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7.参考图1,一种电动两轮巡逻车的可调节刹车把手,包括车把4、车把4上安装有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滑动连接中间底座2,中间底座2连接刹把1,刹把1与刹车线5连接。
38.参考图2、3,刹把1开设长方形刹把内腔11,刹把1靠近中心位置开设棘轮轴孔16,棘轮轴孔16中安装可转动的固定轴12,刹车线5逆轮齿方向缠绕在固定轴12上,刹车线5通过刹把内腔11开设的孔洞伸出到刹把1外,固定轴12上轴向安装棘轮13,棘轮13贴近刹把内腔11的内壁,棘爪141与棘轮13的轮齿啮合,棘爪141与刹把1通过刹把1上固定的转动轴142转动连接,转动轴142固定在远离棘轮13靠近刹把内腔11内壁的位置,拨动组件14包括固定在棘爪141远离棘轮13一端的调整拨块143以及棘爪141背对轮齿的位置固定安装的调整弹簧144,调整弹簧144远离棘爪144的一端与刹把内腔11固定连接,调整拨块143延伸到刹把内腔11外,刹把1开设用于调整拨块143伸出部分滑动的调节槽17,刹把1通过开设铰接孔15与销轴22连接。
39.参考图3、4,固定轴12在伸出棘轮轴孔16并远离棘轮13的一端沿轴向安装有转动盘122,固定轴12在棘轮13与转动盘122之间沿轴向安装有限位盘121,刹车线5与位于棘轮13和限位盘121之间的固定轴12固定连接。
40.参考图5,固定底座3上与中间底座2滑动连接,沿垂直固定底座3方向滑动,中间底座2插入固定底座3的部分为滑动端23,滑动端23沿垂直固定底座3方向对称布置滑动条24,滑动条24位于固定底座3开设的滑动槽35内,滑动端24上预留有刹车线5通过的孔洞,刹车线5通过该孔洞连接外部。
41.参考图6、7,固定底座3开设底座内腔31,中间底座2通过开设的连接腔体21与连接块34连接,连接腔体21与连接块34均为圆柱体且前者尺寸大于后者,使连接块34能够在连接腔体21中转动;连接块34固定在螺纹杆33远离固定底座3的一端,固定底座3螺纹连接螺纹杆33,螺纹杆33通过螺纹与螺纹调节件321连接,螺纹调节件321同心固定安装在摩擦转轮32内部,摩擦转轮32安装在位于底座内腔靠近中心的调整窗口中且仅能沿周向转动,调节窗口尺寸大于摩擦转轮32,摩擦转轮32在远离中间底座2的面上沿周向同心布置多个定位槽322,锁定插头362插入定位槽32中限制摩擦转轮32的转动,锁定插头362与固定底座3通过锁定轴363转动连接;
42.锁定装置36包括固定在锁定插头362远离摩擦转轮32一端的锁定滑块361,以及安装在背对摩擦转轮32的锁定插头362的锁定弹簧37,锁定滑块361位于底座腔体31外,固定底座3开设有用于锁定滑块361伸出部分活动的调整槽364,锁定弹簧37远离锁定插头362的一端与底座内腔31中的凸块38固定连接。
43.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及原理:
44.使用者通过调节转动盘122带动固定轴12收紧刹车线5,减少刹车线5相对固定底座3的长度,通过操作调整拨块143带动棘爪141与棘轮13轮齿脱离,释放刹车线5,增加刹车线5相对固定底座3的长度,操作结束后,棘爪141利用调整弹簧144的弹力完成复位,滑动锁定滑块361,带动锁定插头361离开定位槽322从而释放摩擦转轮32,滑动摩擦转轮32使其沿周向转动,通过内置的螺纹调节件321带动螺纹杆33相对固定底座3上下移动,螺纹杆33安装在连接底座2上,连接底座2通过销轴22与刹把1连接,改变刹把1与固定底座3的距离,操作完成后,锁定插头361通过锁定弹簧37的弹力完成复位,使用者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调节出理想的刹把1与固定底座3的距离,并通过改变刹车线5相对固定底座3的长度继而调节出合适的刹车力矩。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述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述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