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8154发布日期:2022-10-26 02:2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技术,具体是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2.倒三轮车是一种前面双轮导向后面单轮驱动结构的车辆;而车辆中的转向装置是车辆转向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公告号cn212709798 u公开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装置,包括前叉机构、导向机构和两个前轮;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连动组件;所述前叉机构和所述连动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所述两个前轮枢接于所述连动组件两端,进一步的,所述前叉机构包括前单叉和立管;所述前单叉外壁套设所述立管,所述前单叉可相对立管转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前单叉底部和所述连动组件中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前单叉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连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中部与所述立管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连动组件两端设有两个连接柱,所述两个前轮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柱向外侧弯曲的下部枢接,所述连接柱上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销连接;所述连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动件和两个第二连动件;所述两个第二连 动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动件两端铰接,所述两个第二连动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上下部之间。
3.上述的倒三轮车前轮的转向机构强度以及稳定性较差,并且这种结构前轮的转向机构在转弯时无法向一侧倾斜,在车辆行驶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机构,在车架前部增加一个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两侧对称铰接左右两组摆臂,两组摆臂的上摆臂之间通过减振筒连接,上下摆臂外端枢接有转向轴,本发明采用通过固定支架与上下摆臂活动连接,增加了转向机构支撑性和强度,两侧的上摆臂之间通过减振筒连接可实现转向轴同步左右倾斜,减振筒同时起到减振的作用,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支撑性和强度高、转向稳定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机构,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的前侧固连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两组摆臂,每组摆臂均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内端部分别铰接在固定支架上部和下部,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外端部分别铰接有上枢接部和下枢接部,有一转向轴上下端分别枢接在上枢接部和下枢接部上,在转向轴上固定有轮轴和转向臂,所述的固定支架上枢接有驱动臂,驱动臂的输入端与倒车轮把手的前叉轴连接,驱动臂具有左右两个输出端,驱动臂的左右输出端通过连杆分别与左右两侧转向轴上转向臂铰接。
6.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上悬臂和下悬臂,上悬臂通过上框架与车架连接,下悬臂通过下框架与车架连接,上悬臂和下悬臂之间通过纵向臂连接,在上悬臂和/或纵向臂的上部设置有上铰接部,在下悬臂和/或纵向臂的下部设置有下铰接部,上摆臂铰接在上铰接部
上,下摆臂铰接在下铰接部上,所述的驱动臂枢接在下悬臂或下框架上。
7.所述的驱动臂包括转轴和两个驱动输出臂,两个驱动输出臂对称径向固定在转轴上。
8.所述的上摆臂在靠近内侧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连接座,左右两个上摆臂的连接座分别与减振筒两端活动连接。
9.所述的转向轴或轮轴上还设置有刹车钳羊角。
10.在转轴上位于刹车钳羊角的外侧枢接有刹车盘,在刹车盘的外侧还枢接有轮毂座。
11.在转轴上还设置连接部,挡泥板支架的端部与连接部连接,挡泥板支架上设置有若干挡泥板固定部。
12.所述的上摆臂和下摆臂平行设置,轮轴连接在转向轴中部,并且轮轴的轴向与转向轴的轴向相互垂直。
13.所述的上摆臂和下摆臂均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外端部分别铰接在上枢接部或下枢接部的两端,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的内端部分别铰接在固定支架的铰接部上, 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之间还设置加强臂。
14.本发明在固定支架两侧对称铰接左右两组摆臂,左右两组摆臂内端部铰接在固定支架的两侧,上下两组摆臂的外端部铰接有上枢接部和下枢接部,而转向轴上下两端分别枢接在上、下枢接部上,当车辆行驶在平整的路面时,轮胎受力左右两组摆臂同步向上摆动时,左右上摆臂的连接座会挤压减振筒, 减振筒压缩后反作力使得左右两组摆臂同步向下摆动,本发明采用一根减振筒即可实现减振的效果;同时在转向机构向一侧倾时减振筒在左右两组摆臂之间起到联动的作用,使得左右两组摆臂保持同持并提供复位的反作用力,本发明对摆臂进行加强处理,每根摆臂均采用二根臂体,并且在臂体之间加设置了强度臂,具有结构合理、支撑性和强度高、转向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发明左右两组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组摆臂与轮毂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发明一组摆臂与轮毂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发明转向轴和轮毂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8所示,一种倒三轮车的转向机构,包括车架1,在所述车架1的前侧固连有固定支架2,所述的固定支架2包括上悬臂21和下悬臂22,上悬臂21通过上框架23与车架1连接,下悬臂22通过下框架24与车架1连接,上悬臂21和下悬臂22之间通过纵向臂25连接,在上悬臂21和/或纵向臂25的上部设置有上铰接部26,在下悬臂22和/或纵向臂25的下部设置
有下铰接部27,固定支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两组摆臂3,每组摆臂3均包括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 上摆臂31的内端部铰接在上铰接26部上,下摆臂32的端部铰接在下铰接27部上,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的外端部分别铰接有上枢接部33和下枢接部34,所述的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均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外端部分别铰接在上枢接部33或下枢接部34的两端,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的内端部分别铰接在固定支架2的铰接部上, 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之间还设置加强臂36;有一转向轴5上下端分别枢接在上枢接部33和下枢接部34上,在转向轴5上固定有轮轴6和转向臂51,所述的上摆臂31在靠近内侧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连接座35,左右两个上摆臂31的连接座35分别与减振筒9两端活动连接。
17.所述的固定支架2上枢接有驱动臂7,所述的驱动臂7枢接在下悬臂22或下框架24上,所述的驱动臂7包括转轴71和两个驱动输出臂72,两个驱动输出臂72对称径向固定在转轴71上;驱动臂7的左右两个驱动输出臂72分别通过连杆8分别与左右两侧转向轴5上转向臂51铰接;驱动臂7的转轴71与倒车轮把手的前叉轴连接。
18.所述的转向轴51或轮轴6上还设置有刹车钳羊角52;在转轴6上位于刹车钳羊角52的外侧枢接有刹车盘61,转轴6在刹车盘61的外侧还枢接有轮毂座62;在转轴6上还设置连接部64,挡泥板支架65的端部与连接部64连接,挡泥板支架65上设置有若干挡泥板固定部66。
19.本发明在固定支架两侧对称铰接左右两组摆臂,转向操作时转动倒车轮的把手,把手通过前叉轴与驱动臂7旋转,驱动臂7通过对称设置的驱动输出臂72和连杆8拉动转向臂51转动,转向臂51带动转向轴5的旋转,进而带动转轴6和轮毂座62转动,从而实现两侧的前轮同步转向。
20.本发明在左右两组摆臂内端部铰接在固定支架的两侧,上下两组摆臂的外端部铰接有上枢接部和下枢接部,而转向轴上下两端分别枢接在上、下枢接部上,当车辆行驶在平整的路面时,轮胎受力左右两组摆臂同步向上摆动时,左右上摆臂的连接座会挤压减振筒,减振筒压缩后反作力使得左右两组摆臂同步向下摆动,本发明采用一根减振筒即可实现减振的效果。
21.本发明所述的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平行设置,轮轴6连接在转向轴5中部,并且轮轴6的轴向与转向轴5的轴向相互垂直;当把手带动车架和固定支架一起向一侧倾斜,此时两侧转向轴保持相同的倾角,轮轴6的轴向与转向轴5的轴向相互垂直,这样轮胎的径向与转向轴的轴向保持平行,两侧转向轴保持相同的倾角得两侧前轮也保持相同的倾角,由于减振筒在左右两组摆臂之间起到联动的作用,使左右两组摆臂保持同步并提供复位的反作用力,到把手回正时,转向机构在减振筒的作用自动回正,同时本发明对摆臂进行加强处理,每根摆臂均采用二根臂体,并且在臂体之间加设置了强度臂,具有结构合理、支撑性和强度高、转向稳定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