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9880发布日期:2022-10-01 07:3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2.电动滑板车作为城市通行的交通工具,具有小巧、便于携带等优势,但是电动滑板车其本身的重心较低,底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电动滑板车在通过涉水路面时,往往水面会没过滑板车的站立板的上平面,进而将骑行者的鞋子弄湿,同时一般电动滑板车的电源往往是集成在站立板上的,因此在水没过站立板时,会对内部电源造成影响,从而引发电源断路的现象,对骑行者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辅助轮装置、车架和承载板,所述驱动装置和辅助轮装置均设置在车架上,所述车架上包括有转向把手杆,所述承载板滑动设置在转向把手杆上,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伸缩缸和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包括第一连杆、顶升块和第二连杆,所述伸缩缸上滑动设置有伸缩杆,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设置在伸缩杆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顶升块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设置在车架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顶升块的另一端上,所述承载板底面上开始有滑动槽,所述顶升块上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伸缩杆向前滑动,能带动顶升块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向上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其设置在转向把手杆上,能带动滑板车向前滑动,驱动轮上设置有刹车盘、驱动泵和浮块,所述浮块为上下滑动,所述刹车盘外圈上设置有齿部,驱动泵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在第一齿轮上顶触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齿轮向前滑动能与刹车盘上的齿部啮合,第一齿轮上还转动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与浮块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所述驱动泵转动能使伸缩杆伸出。
5.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车辆涉水的时候,能自动将承载板提升,避免骑行者的鞋子被积水浸湿,同时由于承载板内设置有电池组,避免电池组进水,从根源上放置其漏电,保护骑行者的安全。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浮块上设置有第一导杆,通过其上下限位滑动设置在在转向把手杆上,且第一导杆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顶升块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间,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在顶升块上的转动点的位置高于另一端转动点的高度,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顶升装置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开设有长槽,用于伸缩杆通过,多组顶升装置上的第一栏杆一端均转动设置在伸缩杆上,且顶升块
均滑动设置在滑动槽上。
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辅助轮装置包括第一轮轴、第二轮轴、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上均转动设置有轮子,且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滑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三连杆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轮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伸缩杆上,第四连杆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轮轴上,另一端转动设置在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前后滑动,能带动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向外或内滑动。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轴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轮轴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上,且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三者中心轴线连接为等腰三角形。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轴上开设有开口长槽,所述第二轮轴上设置有配合开口长槽的滑动轴,第二轮轴通过滑动轴滑动设置在第一轮轴的开口长槽上。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轴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动轴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13.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承载板升起的时候,车辆的重心上升,此时同时将后轮的轮距增大,提升车辆整体的稳定性,保证在车辆重心上升的时候车辆不会发生侧翻。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其能在车辆涉水的时候自动抬升承载板,使骑行者和电池组免收积水的侵入,有效保护骑行者的人身安全,同时增大滑板车后轮的轮距,提升车辆的稳定性,防止因重心提升而引起侧翻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
17.图3为本发明部分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辅助轮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6,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结构及电动滑板车,包括驱动装置1、辅助轮装置2、车架3和承载板4,所述车架3上设置有转向把手杆31、伸缩缸32、顶升装置33和底板34,所述转向把手杆31转动设置在底板34上,所述伸缩缸32设置在底板34上,所述顶升装置33包括第一连杆331、顶升块332和第二连杆333,所述第一连杆331一端转动设置在伸缩缸32上的伸缩杆321上,其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顶升块332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杆333一端转动连接在底板34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顶升块332的另一侧上,所述顶升块332上端设置有滑动块3321,所述承载板4底面上开设有滑动槽41,所述顶升块332通过滑动块3321滑动设置在滑动槽41上,且上下限位设置,同时承载板4上下滑动设置在转向把手杆31上。
22.其中在伸缩杆321向前伸出时,其带动第一连杆331的一端向前移动,而第二连杆332的底端转动设置在底板34上,其不能发生移动,因此在第一连杆331一端向第二连杆方向移动时,使第一连杆331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从而使顶升块332一起向上移动,从而将承载板4向上顶升,承载板4为滑动设置在转向把手杆31上,因此承载板4沿转向把手杆31方向向上滑动,而顶升块332则在承载板4的滑动槽41内滑动。
23.所述顶升装置33设置有两组,且其上的第一连杆331的一端均转动设置在伸缩杆321上,且所述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33上均开设有长槽3311,用于给伸缩杆321通过,且在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33转动的时候不会触碰到伸缩杆321,且所述两组顶升装置33上的顶升块332均滑动设置在滑动槽41内。
24.其中在伸缩杆321向前伸出时,带动两组顶升装置33上顶升块332一起向上滑动,且两组顶升装置为前后设置,使得承载板4前后均受到相同的向上顶升力,使得承载板4能平稳向上滑动。
25.所述辅助轮装置2包括第一轮轴21、第二轮轴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上均转动设置有轮子,所述第一轮轴2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11,第二轮轴22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21,所述伸缩杆321上设置有第三转动轴3211,第三连杆23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轴211和第三转动轴3211上,第四连杆24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21和第三转动轴3211上,所述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两者上的前后两个转动点距离相同,第一转动轴211、第二转动轴221和第三转动轴3211三者轴线连接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轮轴21与第二轮轴22相互滑动连接在一起。
26.其中所述第一轮轴21上开设有开口长槽212,所述第二轮轴22上设置有滑动轴222,滑动轴222滑动设置在开口长槽212上,从而使得第一轴21与第二轴22两者相互滑动设置在一起,同时在第一轮轴21上还开设有限位槽213,所述滑动轴222上设置有限位凸块223,所述限位凸块223滑动设置在限位槽213上,从而使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相互可以滑动,且为限位滑动。
27.同时第一轮轴21与第二轮轴22配合后滑动设置在底板34上,从而使得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只能向两边滑动。
28.其中在所述伸缩杆321向前伸出时,其上的第三转动轴3211带动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的一端向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方向移动,而第一轮轴21与第二轮轴22滑动的方向与伸缩杆321方向垂直,从而在第三转动轴3211向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的作用,将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向两边撑开,从而实现在承载板4向上滑动的时候,辅助轮装置2内的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带动其上的轮子向外打开,与前端的驱动轮形成的三角形顶角角度变大,所形成的三角对滑板车的支撑更加稳固,从而消除车辆重心升高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防止车辆侧倾。
29.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驱动轮11、刹车盘12、驱动泵13和浮块14,所述驱动轮11设置在转向把手杆31上,给驱动轮11通电能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滑板车向前移动,所述刹车盘12设置在驱动轮11上,在驱动轮11转动的时候带动刹车盘12一起转动,在刹车的时候通过摩擦块夹持刹车盘进行刹车,所述刹车盘12外圈上设置有齿部121,所述驱动泵13设置在转向把手杆31上,其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齿轮131,同时在第一齿轮131后方顶触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32,用于将第一齿轮131向前顶出。
30.其中在第一齿轮131不受到向后拉力时,在第一弹性件132的作用下,向前顶出,与刹车盘12上的齿部121啮合,在驱动轮11转动的时候带动驱动泵13转动,而驱动泵13与伸缩缸32连接,在驱动泵13转动的时候能将伸缩杆321向前伸出,在第一齿轮131与齿部121脱离啮合后,伸缩缸32停止伸出。
31.所述浮块14为浮力材料设置,其上设置有第一导杆141,通过第一导杆141上下限位滑动设置在在转向把手杆31上,且第一导杆14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42,所述第一齿轮131上转动设置有拨杆133,所述拨杆133滑动设置在转向把手杆31上,所述拨杆133前后滑动能带动第一齿轮131前后滑动,从而控制第一齿轮131与齿部121啮合或脱离,所述第一导杆141上端上连接有拉绳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在拨杆133上。
32.其中在初始状态时,浮块14在自身重力和第二弹性件142的作用下第一导杆141上端的限位块压触在转向把手杆31上,同时通过拉绳将拉动第一齿轮131压缩第一弹性件132,使第一齿轮131与齿部131不发生啮合。
33.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上,浮块14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克服自身重力和第二弹性件142的作用,向上滑动,从而放松拉绳,第一齿轮131在第一弹性件132的作用下与齿部131发生啮合,此时驱动轮转动,带动驱动泵13一起转动。
34.其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如下:初始状态时,承载板4压触在底板34上,伸缩杆321处于收缩状态,辅助轮装置2上的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处于收拢状态,从而使车辆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35.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时,浮块14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克服自身重力和第二弹性件142的作用,向上滑动,从而放松拉绳,第一齿轮131在第一弹性件132的作用下与齿部131发生啮合,此时车辆在正常前进,从而驱动轮11带动驱动泵13转动,将油或空气压入到伸缩缸32内,使伸缩缸32将伸缩杆321向前顶出,其带动第一连杆331的一端向前移动,而第二连杆332的底端转动设置在底板34上,其不能发生移动,因此在第一连杆331一端向第二连杆方向移动时,使第一连杆331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从而使顶升块332一起向上移动,从而将承载板4向上顶升,承载板4为滑动设置在转向把手杆31上,因此承载板4沿转向把手杆31方向向上滑动。
36.伸缩杆321向前顶出使承载板4向上升起的同时,伸缩杆321上的第三转动轴3211带动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的一端向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方向移动,将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向两边撑开,从而实现在承载板4向上滑动的时候,辅助轮装置2内的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带动其上的轮子向外打开,与前端的驱动轮形成的三角形,其中三角形顶角角度的变大,所形成的三角对滑板车的支撑更加稳固,从而消除车辆重心升高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防止车辆侧倾。
37.而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向外伸开后,轮距变大,其通过性降低,因此在经过涉水路面后需要自动降落。
38.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后,水面对浮块14的浮力消失,浮块14在自身重力和第二弹性件142的作用下,向下滑动,从而拉紧绳索,从而拉动绳索另一端的拨杆133,使其带动第一齿轮131向后滑动,从而脱离与齿部121的啮合关系,从而驱动泵失去动力来源不能给伸缩缸32提供液压油或压缩空气,从而承载板4在自身重力和人的重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下滑落,将伸缩杆321伸缩缸32内压入,在压入的过程中,通过第三转动轴3211带动第三连杆23
和第四连杆24的一端向伸缩缸32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轮轴21和第二轮轴22向内收拢,从而减小两轮的轮距,提升车辆的灵活性和通过性。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