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2721发布日期:2022-08-24 10:4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前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


背景技术:

2.自行车前叉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自行车避震前叉是指在自行车的前叉上带有避震器,安装的避震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的冲击力,避震有弹簧、阻力胶、气压、油压之分。
3.现有的山地自行车避震前叉上未安装照明设备,不适合在光线不足的环境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适应光线不足的环境的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分别设置有两条,所述外管的底端设置有叉脚,所述外管的中部设置有导线卡扣,所述导线卡扣为半圆形环状结构,两条所述外管之间连接有叉桥,所述叉桥为倒扣的“u”型结构,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上方,所述内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叉肩,所述叉肩顶部设置有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桥的中部设置有照明灯。
7.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为led灯。
8.进一步地,所述上管为下大上小的锥形管。
9.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通过在所述叉桥的中部设照明灯解决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的可见度的问题。
11.优选地,所述照明灯为led灯,led灯因无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无辐射更加环保。
12.优选地,所述上管为下大上小的锥形管,以加大碗组的底部受力面积。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叉脚,2.外管,3.叉桥,4.内管,5.叉肩,6.上管,7.照明灯,8.导线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包括碳纤维材质的两条外管2和内管4,外管2的底端焊接有叉脚1,外管2的中部焊接有导线卡扣8,导线卡扣8为半圆形环状结构,两条外管2之间连接有倒“u”型结构的叉桥3,叉桥3的中部安装有照明灯7,优选为led灯,内管4设置在外管2的上方且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管2的内部,内管4的顶端连
接有叉肩5,叉肩5顶部设置有下大上小的锥形管结构的上管6。
16.工作方式: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比如黑夜,将照明灯7开启,即可解决可见度的问题。
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包括外管(2)和内管(4),所述外管(2)和所述内管(4)分别设置有两条,所述外管(2)的底端设置有叉脚(1),所述外管(2)的中部设置有导线卡扣(8),所述导线卡扣(8)为半圆形环状结构,两条所述外管(2)之间连接有叉桥(3),所述叉桥(3)为倒扣的“u”型结构,所述内管(4)设置在所述外管(2)的上方,所述内管(4)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外管(2)的内部,所述内管(4)的顶端设置有叉肩(5),所述叉肩(5)顶部设置有上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桥(3)的中部设置有照明灯(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7)为led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6)为下大上小的锥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前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分别设置有两条,外管的底端设置有叉脚,外管的中部设置有导线卡扣,导线卡扣为半圆形环状结构,两条外管之间连接有叉桥,叉桥为倒扣的“U”型结构,内管设置在外管的上方,内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管的内部,内管的顶端设置有叉肩,叉肩顶部设置有上管,叉桥的中部设置有照明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照明灯的山地车避震前叉结构简单,实用。实用。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华信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