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1753发布日期:2022-08-31 02:2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2.拖拉机广泛使用于农村、市郊、山区及丘陵地区的装货运输,它可用于各种货物的运输及农产品作物装载,其功率大、装载空间大、动力强,能够快速、方便进行运输机械作业。可适合不同程度的操作者在不同位置操作,可满足在不同的高原、山地等作业特点。拖拉机转向系统是用于改变或保持拖拉机行驶方向的专门机构。其作用是使拖拉机在行驶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要求而适时地改变其行驶方向,并在受到路面传来的偶然冲击及拖拉机意外地偏离行驶方向时,能与行驶系统配合共同保持拖拉机继续稳定行驶。因此,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拖拉机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3.很多车辆机械的转向系统多采用球头作为关键部件,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运转顺滑、灵活,并且阻力小,使用者较为省力;但这种结构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就是通风散热性能较差,用在拖拉机等承受重载的车辆上容易发热、迟滞甚至烧毁损坏;另外,球头在长期使用后,其内部球头会发生磨损,这样就会造成球头的转动受到影响,摩擦力变大,导致使用效果差,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防尘套从圆柱段上脱落,经常需要在防尘套的内部套设支撑圈作为骨架支撑,导致装配工时延长,降低生产效率,同时装配后的防尘套也存在密封效果差的缺点。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精炼、生产转配方便、性能稳定的拖拉机前轮转向系统,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旨在提高拖拉机前轮转向系统的便利性和顺畅程度,最主要是提高其在高强度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桥以及转向机构;
6.所述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体1,驱动桥壳体1内装有差速器总成以及与左传动轴2和右传动轴3,驱动桥壳体1的两端部均设置法兰盘4,分别与内转向节壳体5的内侧端面固定相连;所述内转向节壳体5整体呈圆筒状,一端平整,另一端沿直径对称设置突出的两个锁紧环6,该锁紧环6与外转向节壳体7通过转动销实现铰接,所述外转向节壳体7的结构与内转向节壳体5相一致,其对向设置在内转向节壳体5外围、对内转向节壳体5呈半包围状态,二者的具体连接部位均为锁紧环6,处于同侧的两个锁紧环6相互配对后连接;另外,外转向节壳体7的另一端与前轮轮毂壳体8固定,其两个锁紧环6的外侧均设置有与内转向节壳体5连接部位的圆形润滑油封盖9。
7.其中,在所述驱动桥壳体1两端的外转向节壳体7下侧的润滑油封盖9上均设置有
转向节臂10,其通过紧固螺栓穿透润滑油封盖9后与外转向节壳体7的锁紧环6外沿相固定,所述转向节臂10通过转动销与横拉杆相连接。
8.此外,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内部的两根传动轴,二者的内侧端均与差速器总成相连,传动轴本体则贯穿整个驱动桥壳体1后穿过驱动桥壳体1端部的法兰盘4,外侧端固定一个万向节,并与固定在轮毂11上的同尺寸的万向节相对连接,对相应侧的轮毂11传递动力,轮毂11与轮毂壳体8相互独立。
9.优选的,所述横拉杆为一体式横拉杆12结构,也就是驱动桥壳体1两端下侧设置的转向节臂10均连接到同一根一体式横拉杆12的两端;其中,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左端外转向节壳体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转向节臂10,下侧的转向节臂10与一体式横拉杆12相连,上侧的转向节臂10的一端固定在润滑油封盖9的边缘,另一端与直拉杆13铰接,并通过直拉杆13的前后移动实现转向力的传递,即直拉杆13将转向机的转向力传递给与之相连的上侧转向节臂10,上侧的转向节臂10驱动外转向节壳体7和左端的轮毂壳体8转动,进而带动下侧的转向节臂10转动,最后通过一体式横拉杆12将转向力传导至右侧。
10.优选的,所述横拉杆为分体式横拉杆结构,也就是驱动桥壳体1两端的分别设置对应左横拉杆14和右横拉杆15;并且驱动桥壳体1中部侧方安装转向油罐16和转向油泵17,转向油罐16直接连通转向油泵17,转向油泵17分别通过两根导管18与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上的左液压缸19和右液压缸20连接,左液压缸19和右液压缸20的端部均设置万向节与对应的驱动杆21相连,而驱动杆21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左横拉杆14和右横拉杆15铰接;
11.优选的,在所述驱动桥壳体1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动轴套22,左传动轴2和右传动轴3分别套装在滑动轴套22内部,之后再通过万向节与前轮轮毂11相连,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转向和液压辅助转向,尤其是在转向机构和传动机构中均采用耐重载的结构进行连接,避免出现转向球头的磨损,提高了强度和转向力矩;整体结构紧凑、装配维修简便、工作安全可靠,可承受较大的载荷;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拖拉机转向系统中,能有效提高拖拉机转向可靠性。
附图说明
14.图1 是实施例1中所述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剖切图。
16.图3是所述内转向节壳体和外转向节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实施例2中所述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驱动桥壳体1、左传动轴2、右传动轴3、法兰盘4、内转向节壳体5、锁紧环6、外转向节壳体7、轮毂壳体8、润滑油封盖9、转向节臂10、轮毂11、一体式横拉杆12、直拉杆13、左横拉杆14、右横拉杆15、转向油罐16、转向油泵17、导管18、左液压缸19、右液压缸20、驱动杆21、滑动轴套22。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1
2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包括驱动桥以及转向机构;所述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体1,驱动桥壳体1内装有差速器总成以及与左传动轴2和右传动轴3,在驱动桥壳体1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动轴套22,左传动轴2和右传动轴3分别套装在滑动轴套22内部,保证传动的稳定性;驱动桥壳体1的两端部均设置法兰盘4,分别与内转向节壳体5的内侧端面固定相连;所述内转向节壳体5整体呈圆筒状,一端平整,另一端沿直径对称设置突出的两个锁紧环6,该锁紧环6与外转向节壳体7通过转动销实现铰接,所述外转向节壳体7的结构与内转向节壳体5相一致,其对向设置在内转向节壳体5外围、对内转向节壳体5呈半包围状态,二者的具体连接部位均为锁紧环6,处于同侧的两个锁紧环6相互配对后连接;另外,外转向节壳体7的另一端与前轮轮毂壳体8固定,其两个锁紧环6的外侧均设置有与内转向节壳体5连接部位的圆形润滑油封盖9。
21.其中,在所述驱动桥壳体1两端的外转向节壳体7下侧的润滑油封盖9上均设置有转向节臂10,其通过紧固螺栓穿透润滑油封盖9后与外转向节壳体7的锁紧环6外沿相固定,所述转向节臂10通过转动销与横拉杆相连接,所述横拉杆为一体式横拉杆12,也就是驱动桥壳体1两端下侧设置的转向节臂10均连接到同一根横拉杆的两端;其中,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左端外转向节壳体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转向节臂10,下侧的转向节臂10与横拉杆相连,上侧的转向节臂10的一端固定在润滑油封盖9的边缘,另一端与直拉杆13铰接,并通过直拉杆13的前后移动实现转向力的传递,即直拉杆13将转向机的转向力传递给与之相连的上侧转向节臂10,上侧的转向节臂10驱动外转向节壳体7和左端的轮毂壳体8转动,进而带动下侧的转向节臂10转动,最后通过横拉杆将转向力传导至右侧。
22.本实施例所述转向系统在工作时,当拖拉机向左转,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上的转向油泵17开始抽取转向油罐16中的液压油通过管道压缩至右液压缸20,右液压缸20向外伸出液压杆,带动右横拉杆15牵引右侧的转向节臂10对外转向节壳体7施力,并带动右侧的轮毂壳体8的后端向右转动;转向油泵17抽取做液压缸中的液压油,左液压缸19收缩液压杆,带动左横拉杆14牵引左侧的转向节臂10对外转向节壳体7施力,带动左侧的轮毂壳体8的前端向左转动;同时,与差速器总成相连的左传动轴2和右传动轴3持续转动,通过安装在内转向节壳体5内部的万向节将驱动力源源不断输送给两个轮毂11,实现前轮在左转向的同时正常转动;右转时,上述动作反向进行,实现右转向。
23.实施例2
2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基本一直,区别在于:所述横拉杆为分体式横拉杆14,也就是驱动桥壳体1两端的分别设置对应的独立横拉杆,分别是左横拉杆14和右横拉杆15;并且驱动桥壳体1中部后侧安装转向油罐16和转向油泵17,转向油罐16直接连通转向油泵17,转向油泵17分别通过两根导管18与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上的左液压缸19和右液压缸20连接,左液压缸19和右液压缸20的端部均设置万向节与对应的驱动杆21相连,而驱动杆21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左横拉杆14和右横拉杆15铰接;此外,设置在驱动桥壳体1内部的两根传动轴,二者的内侧端均与差速器总成相连,传动轴本体则贯穿整个驱动桥壳体1后穿过驱动桥壳体1端部的法兰盘4,外侧端固定一个万向节,并与固定在轮毂11上的同尺寸的万向节相对连接,对相应侧的轮毂11传递动力。
25.本实施例所述转向系统在工作时, 当拖拉机左转,直拉杆13在转向机的驱动下向
前方移动,将转向力传递给设置在左端上侧的转向节臂10,该转向节臂10带动与之固定的外转向节壳体7以及轮毂11向左转动,将转向力传递到设置在左端下侧的转向节臂10,进而转向力通过横拉杆传到右侧,,实现左右轮同步左转;右转时,上述动作反向进行,实现右转向;同时,与差速器总成相连的左传动轴2和右传动轴3持续转动,通过安装在内转向节壳体5内部的万向节将驱动力源源不断输送给两个轮毂11,实现前轮在左转向的同时正常转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