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

文档序号:32200816发布日期:2022-11-16 01:2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为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快速地向着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水稻农田具有地形泥泞不平,行走阻力大的特点,作业过程中要求作业机械在水田中行走而不压坏耕种的水田地面,因而对作业机械的要求是:
3.1、驱动行走机构采用履带式,而非车轮式。因车轮式驱动行走机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容易打滑和压坏水田耕种地面。履带式驱动行走机构接地面积更大,不容易打滑和压坏水田耕种地面,因而更适合于水田环境的作业。
4.2、具有合适的离地高度。离地高度较低时,车辆重心偏低,车辆行驶更加稳定,但其通过性变差,反而限制了履带车辆的作业性能;离地高度较高时,车辆重心偏高,通过性加强,但在高速行驶或转向时稳定性降低,易发生翻车事故,影响行驶安全。现有农用履带底盘一般是焊接一体式结构,底盘上机架与两侧行走梁焊接为一个固定的整体,无法实现高度调节。当底盘通过一些水位较深的田地时,就可能淹没机体,使机体进水造成破坏,同时,底盘过低还容易积存淤泥,导致后期清理不便。
5.3、具有减振机构。减振机构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保护底盘及其上部的安装设备免受冲击破坏。
6.专利“cn 112693531 a”公开了一种离地间隙可调的多功能履带拖拉机底盘,该底盘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底滑槽,所述第一底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板。该离地间隙可调的多功能履带拖拉机底盘,通过设置第一传动杆、第一推进板、第一支撑臂、转板、第二传动杆、第二推进板、第二支撑臂、驱动电机和皮带,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皮带运作,使得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同时转动,以此来同时等距地调节第一推进板和第二推进板的位置。该方案解决了当前的履带式底盘与两侧行走机构间固定连接,但无法实现离地间隙可调的问题,而且该机构中机体与履带行走机构之间没有设置减振装置,当经过不平路面时底盘及其上部的安装设备容易受到冲击破坏。
7.综上,车身高度可调且减振器稳定仍是本领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实现车架的高度调节,再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减振器串联安装,且减振弹簧套在油压阻尼器外,两者同轴放置组成减振器,达到有效减振;从此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包括电机、车架、轴架和履带架,所述履带架由车轮和履带组成;还包括若干个高度调节机构和减振器,
11.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有支撑架,支撑架设有开孔,所述车架固定在高度调节机构的支撑架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丝杆、蜗杆和蜗轮,所述丝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弹簧底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孔与车身连接;所述蜗杆一端与蜗轮齿合传动,另一端接有联轴器;所述蜗轮通过其内螺纹与丝杆连接;
12.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杆和转向器与各高度调节机构连接,提供驱动;
13.所述减振器包括弹簧底座、减振弹簧和油压阻尼器;
14.优选的,所述弹簧底座一端与丝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油压阻尼器与轴架连接,油压阻尼器外部包裹有减振弹簧;
15.优选的,所述蜗轮上下两端均设有滚球轴承,所述滚球轴承内圈与蜗轮固定连接,滚球轴承外圈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16.优选的,当所述蜗杆的导程角小于齿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
17.优选的,所述蜗杆与蜗轮能反向自锁,即只能蜗杆带动蜗轮,而蜗轮不能带动蜗杆;
18.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升起后具有自锁性,即使断电也无法自行下降;
19.优选的,所述电机设于车架底部中心,电机工作时,驱动联轴器和转向器工作,与转向器连接的连接杆带动蜗杆转动,转动的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进而使旋转的蜗轮在丝杆上下移动,从而令支撑架上下移动,实现车架的高度调节;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数量为四个,分布在车架的四角;
21.工作原理:
22.整车可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的转动,电机工作时,驱动联轴器和转向器工作,与转向器连接的连接杆带动蜗杆转动,转动的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进而使旋转的蜗轮在丝杆上下移动,从而令支撑架上下移动,实现车架的高度调节;当所述蜗杆的导程角小于齿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即高度调节机构升起后具有自锁性,即使断电也无法自行下降;
23.将减振弹簧套在油压阻尼器外,两者同轴放置在弹簧底座之间组成减振器。减振弹簧与油压阻尼器组合使用可以避免弹簧过快被压缩或弹起,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减振器使用时,弹簧底座与履带架之间的轴架连接,高度调节机构压紧减振器,此时减振器上的减振弹簧会受到压力处于压缩状态,当履带底盘在不平路面行驶受到外部碰撞,履带架瞬时受到的冲击力很大,减振器受到来自履带架的瞬时压力,由于弹簧底座属于刚体,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套设在弹簧底座之间的减振弹簧和油压阻尼器受到来自履带架的压力,减振弹簧和油压阻尼器压缩,衰减不平路面冲击引起的振动,起到了减振缓冲作用。当履带底盘驶出不平路面,履带架受力减小,减振弹簧伸长,油压阻尼器也回到原状态。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实现车架的高度调节;在平坦地面行驶时,可适当降低车架高度,从而使底盘行驶更加稳定,提高底盘的工作性能;当通过一些水
位较深的田地时,调节高度调节机构,使得车架高度升高,以免深水淹没机体,使机体进水造成破坏或者导致底盘积存淤泥,导致后期清理不便;
2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与减振器串联安装的技术特征,实现有效减振,避免底盘及其上部设备受冲击破坏。减振机构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护底盘及其上部的安装设备免受冲击破坏;
27.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减振弹簧套在油压阻尼器外,两者同轴放置组成减振器,减振器可以避免弹簧过快被压缩或弹起,有效减振,提高了履带式底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28.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丝杆、蜗杆和蜗轮结构作为升降装置,高度调节机构升起后具有自锁性,即使断电也无法自行下降无需一直通电,安全省电。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盘机构俯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球轴承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车架;2、高度调节机构;201、丝杆;202、支撑架;203、蜗杆;204、蜗轮;205、开孔;206、滚球轴承;3、减振器;301、弹簧底座;302、减振弹簧;303、油压阻尼器;4、履带架;401、车轮;402、履带;5、轴架;6、连接杆;7、联轴器;8、转向器;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6.一种车身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农用履带底盘,包括电机9、车架1、轴架5和履带架4,所述履带架4由车轮401和履带402组成;还包括若干个高度调节机构2和减振器3,
37.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设有支撑架202,支撑架202设有开孔205,所述车架1固定在高度调节机构2的支撑架202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包括丝杆201、蜗杆203和蜗轮204,所述丝杆201一端固定连接在弹簧底座30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孔205与车身连接;所述蜗杆203一端与蜗轮204齿合传动,另一端接有联轴器7;所述蜗轮204通过其内螺纹与丝杆201连接;
38.所述电机9通过联轴器7、连接杆6和转向器8与各高度调节机构2连接,提供驱动;
39.所述减振器3包括弹簧底座301、减振弹簧302和油压阻尼器303;
4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2,实现车架1的高度调节;在平坦地面行驶时,可适当降低车架1高度,从而使底盘行驶更加稳定,提高底盘的工作性能;当通过一些水位较深的田地时,调节高度调节机构2,使得车架1高度升高,以免深水淹没机体,使机体进水造成破坏或者导致底盘积存淤泥,导致后期清理不便;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2与减振器3串联安装的技术特征,实现有效减振,避免底盘及其上部设备受冲击破坏。减振机构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1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护底盘及其上部的安装设备免受冲击破坏;通过设置丝杆201、蜗杆203和蜗轮204结构作为升降装置,高度调
节机构2升起后具有自锁性,即使断电也无法自行下降,无需一直通电,安全省电。
41.所述弹簧底座301一端与丝杆201连接,另一端通过油压阻尼器303与轴架5连接,油压阻尼器303外部包裹有减振弹簧3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减振弹簧302套在油压阻尼器303外,两者同轴放置组成减振器3,减振器3可以避免弹簧过快被压缩或弹起,有效减振,提高了履带式底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42.所述蜗轮204上下两端均设有滚球轴承206,所述滚球轴承206内圈与蜗轮204固定连接,滚球轴承206外圈与支撑架202固定连接;所述滚球轴承206靠近支撑架202的一侧,外圈高度高于内圈;所述滚球轴承206靠近蜗轮204的一侧,内圈高度高于外圈;
43.当所述蜗杆203的导程角小于齿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203传动具有自锁性;
44.所述蜗杆203与蜗轮204能反向自锁,即只能蜗杆203带动蜗轮204,而蜗轮204不能带动蜗杆203;
45.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升起后具有自锁性,即使断电也无法自行下降,无需一直通电,安全省电;
46.所述电机9设于车架1底部中心,电机9工作时,驱动联轴器7和转向器8工作,与转向器8连接的连接杆6带动蜗杆203转动,转动的蜗杆203带动蜗轮204旋转,进而使旋转的蜗轮204在丝杆201上下移动,从而令支撑架202上下移动,实现车架1的高度调节;
47.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数量为四个,分布在车架1的四角;
48.工作原理:
49.整车可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9的转动,电机9工作时,驱动联轴器7和转向器8工作,与转向器8连接的连接杆6带动蜗杆203转动,转动的蜗杆203带动蜗轮204旋转,进而使旋转的蜗轮204在丝杆201上下移动,从而令支撑架202上下移动,实现车架1的高度调节;当所述蜗杆203的导程角小于齿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203传动具有自锁性;即高度调节机构2升起后具有自锁性,即使断电也无法自行下降;
50.将减振弹簧302套在油压阻尼器303外,两者同轴放置在弹簧底座301之间组成减振器3。减振弹簧302与油压阻尼器303组合使用可以避免弹簧过快被压缩或弹起,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1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减振器3使用时,弹簧底座301与履带架4之间的轴架5连接,高度调节机构2压紧减振器3,此时减振器3上的减振弹簧302会受到压力处于压缩状态,当履带底盘在不平路面行驶受到外部碰撞,履带架4瞬时受到的冲击力很大,减振器3受到来自履带架4的瞬时压力,由于弹簧底座301属于刚体,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套设在弹簧底座301之间的减振弹簧302和油压阻尼器303受到来自履带架4的压力,减振弹簧302和油压阻尼器303压缩,衰减不平路面冲击引起的振动,起到了减振缓冲作用。当履带底盘驶出不平路面,履带架4受力减小,减振弹簧302伸长,油压阻尼器303也回到原状态。
51.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